第12章 济南的石灰岩

“真的?”伊籍下意识地问,摆出一副不相信的神情。

陈炎无语了:“先生,我一向一言九鼎,昨日之事只是紧急之时的权宜之计,还请不必放在心上。”

伊籍想了想,正如陈炎所说,他要南下荆州,又不能走兖州方向,只能沿途走青州、徐州、豫州,再到荆州,远了上千里路了。更何况,青徐两州不安定,这路也不好走。总之,南下荆州的风险太大了。好吧,他只能先留在济南,待道路通畅时再做打算。

“好吧!我先留下来,为你做事,但得先说好,我不过暂居于此,并非你手下之臣,哪日我离开之时,你亦不能阻拦,如何?”

“好!我答应你!”陈炎手下缺人,只好答应了下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

兖州陈留郡陈留城。

杜袭把士兵和粮草拐走之后,赵宠又气又怕,气的自然是杜袭,怕的是张邈。回到陈留后,他壮起胆子来,去见了张邈,又愣生生地扛住了张邈长达一个时辰的语言攻击。

骂累了,张邈又派人沿黄河下游查探,两日之后,他才得到消息,在东郡范县曾出现过上百艘可疑的船只。不用说,这肯定是他的船只和粮食。他将此事告知陈宫,又派人来到范县,找到了伊籍的房子,但早已人去楼空。

张邈不甘心,又派人沿黄河下游继续查探,直到青州地界,才不得已折返。如今他谋划兖州在即,不愿意多生事端,此事也只能暂时作罢。

半个月之后,在张邈等人的操作下,吕布率军进入了兖州。与此同时,兖州各郡县纷纷竖起大旗,反叛曹操。远在徐州的曹操,却仍未知情。

……

济南国并不大,治下十县,除了东平陵外,其余诸县都是些小县,县城人口不过一千左右。陈炎自任国相,告知各县,要求各县投降,各县县令很快就举手投降了。不过,这多半只是名义上在投降。

所以,陈炎真正能控制的其实也只有东平陵,对于其他县的控制,明显很弱。

杜袭走马上任,他首先发出布告,安抚百姓。为了让百姓安心,他还向陈炎请示,拿出五百石粮,在东平陵开仓放粮,每人十斤粮。百姓兴高采烈,纷纷奔走相告。开仓放粮之后,陈炎这国相的声誉大涨。

随后,杜袭带动东平陵城内外两万多名百姓种田,百姓也是积极配合。有伊籍的帮助,一切也算是井井有条。总之,在两人的努力下,百姓似乎没有受到战事的影响,东平陵也一时呈现出繁忙的景象。

陈炎处理政务之余,也常常关心士兵的训练情况。在典韦的努力下,大军又新招募了两百人左右,兵力将近八百人。士兵也要去种田,有空之时,陈炎和典韦就让士兵修筑城墙。他在张邈军中,就经常被派出修城墙,在这里仍是以身作则。

不过,在东平陵,修筑城墙要比在陈留方便很多。济南国富含一种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便是石灰。在这个时代,石灰也叫蜃灰,这玩意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又极度缺乏,人们通常通过燃烧蜃壳的方式来获取,故而得名。

然而,济南却是个富含天然石灰岩的地方。不过,当地人却不知道哪里有。于是,陈炎根据他在21世纪的记忆,找到了大量的石灰岩。典韦让士兵将石灰岩拉回城中的土窑,将其混入一些料姜石等物质,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烧制,成为粘稠的液体,称为石灰浆。

石灰浆可以用来砌墙,几日后,石灰浆会慢慢干掉,就变得坚硬无比。其实,这种石灰浆的作用和水泥差不多,当然,效果上比水泥差远了。即便如此,在这个时代,仍是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

典韦可高兴了:“文权……咳……国相,在兖州蜃灰都是炼制蛤壳或其他东西获得的,珍贵得很,想不到济南直接就有,你说,咱们是不是该把这蜃灰石拿出卖了,这可是能赚不少钱。”

“哈哈哈哈,伯悦,你也开窍了,我正有此意,只是目前我们还做不了,济南人少缺粮,当优先种粮,且这些的蜃灰含量不小,若被人发现,恐为他人所窥视,我们实力太弱,恐怕还无法守住这一宝藏,反而会引火烧身。”

“待他日我们实力强盛,我们就可以售卖这蜃灰石,赚取钱粮。今日,咱们就只能挖一些自己用就是了,拉回去,把东平陵的城墙修得坚固些,届时必有大用。放心,以后这些蜃灰都是我们的。”

“还是国相考虑周全。”

……

伊籍匆匆来找陈炎。

“国相,我打探到附近一些有才华的人,若是国相诚心拜访,或许会有收获。”伊籍递上一张纸,纸上是一份名单。早在半月前,陈炎就让伊籍打探济南国附近有没有可用的人才。

名单上总共才几个人,例如太史慈、王修等,大多都是在东莱、北海等地的人,北海和东莱虽与济南同属青州,但相距甚远,近的北海少说也有五六百里路,东莱近千里都有了,就算陈炎想去恐怕也去不了。

倒是有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便是国渊国子尼。

“国渊国子尼?”陈炎指着这名字。

“国渊?正是,听闻此人是北海经学大家郑康成的学生,几年前因避战乱,去了趟辽东,但一年前又回到家乡,他家乡在乐安郡盖县,既然是郑康成先生的高足,必有不凡之处。”

郑康成就是郑玄,是经学大家,名气极盛,深受文人的尊敬。

陈炎点了点头:“乐安郡盖县距离这里不近不远,约四百里路,倒是可以拜访一下。你这个名单中,我能拜访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伊籍也明白过来,原来陈炎指的是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