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德行

东宫。

得益于暖道,即便是外边天气寒冷,宫殿里面依旧温暖的如春天。

“东宫确实要比我的太极宫要舒适的多啊。”

李二坐在工匠用产自交趾的花梨木手工打造的摇椅上分外的享受。

在他的附近,便是高阳、晋阳还有最小的新城公主,至于李治那个小胖子,来东宫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于谦,于是小胖子便被于谦提溜去读书了。

因为长孙皇后的病情又有反复,需要静养,所以这些孩子就都丢到了东宫,让太子这个大兄代为照顾。

而李二因为想要看看孩子,也就来到了东宫。

这跟长孙皇后静养不让他靠近,杨妃又让他有些败心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反正李二是这么想的。

“王德,这些东西临走的时候记得安排人从东宫里面取走。”

李二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满足的说道:“还有那个用新鲜松木刨制的木桶也要,我倒要闻闻,这个用热水浇灌后散发的松木香味到底是什么味道。”

许久不来东宫,太子的这些个人享用的小玩意让李二感觉到很新奇。

而且以李二的这种性格,恨不得将每一份税收都花在刀刃上,再加上那些子大臣在,他想修补一下宫殿都会被魏征反对。

这导致太子的这些享受的用具让李二分外的不满。

所以他要拿回太极宫好好批判一下。

“为什么太子天天弄这些玩意,这些人不去劝解太子,而是一直抓着我不放?”李二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张玄素那种古板的老头都能对自已这个混账儿子有这么好的观感。

孔颖达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就是明牌为太子站台了。

不管是论个人享受还是自我约束,李二觉得自已都要比这个连自已弟弟都容不下去的太子好多了。

可是在风气上,不管是在野的士子还是朝廷上的官员都对太子有着很深的好感。

国子监祭酒冯道都在国子监公开谈论过:“若是太子即位,三代之治近矣。”

他这个当爹的还在追求汉文帝之治呢?他儿子还没登基就有人在吹三代之治了?

这不是纯狗叫吗?

“咳咳咳咳咳。”

正在和高阳公主玩的晋阳公主一阵剧烈的咳嗽惊醒了陷入沉思的李二。

“晋阳这是气疾又犯了?”李二从摇椅上坐起来刚要让王德去传太医。

一旁的宫女便轻车熟路的取出一盒用琉璃密封的药膏用银勺喂晋阳公主吃下后,只是一会的功夫,晋阳公主兕子的脸色瞬间红润了不少,也不咳嗽了。

“这是什么?”李二看着那个琉璃密封的罐子分外好奇。

能够用那么珍贵的琉璃装着的东西,一定是个很名贵的东西。

李二的随侍王德见状赶忙去将那个宫女叫了过来。

“禀陛下,这是太子从孙道长那里取得的药方,名字叫做川贝枇杷膏。”

宫女低头回应道。

“川贝枇杷膏?是专门治疗气疾的吗?我为何不见皇后吃这个。”李二看着低头不语的宫女也知道问她等于白问。“叫钱平来。”

“诺。”

王德挥手招来一名宦官耳语了几句,宦官便出门去寻找东宫的宦官首领钱平去了。

只见李二眉头微皱,手中高高举起那个还残留有少许药膏的琉璃盒子,向着刚刚赶到此地的钱平问道:“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

钱平不敢怠慢,赶忙躬身行礼,然后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此物乃是太子殿下特意从孙思邈孙道长那里求得的,专门用于治疗气疾之症的良药!

这种珍贵的药材产自蜀地,去年的时候,太子殿下就已经下令让东宫的工坊着手制造这批琉璃容器,并将其运送至蜀地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从最初开始采集所需的各种药材,再到精心熬制加工成为成品药物,最后一路辗转运输抵达咱们长安城,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整整五个月之久。

而晋阳公主和皇后殿下所服用的,正是第一批成功制作出来并且经过专人亲身试用验证有效的川贝枇杷膏。”

钱平微微低下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向李二一一禀报清楚。

“也就是说,从前年皇后生重病开始,太子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吗?”

李二看着手中的琉璃盒子有些发怔。

相比较琉璃,盒子里面装的药膏简直一文不值。

可是再珍贵的琉璃,也不过是用来运送这个药膏的载具。

“我知道为什么高明的名声这么好了。”

李二仰头深吸一口气。

长安城内有藏书阁立给天下士子看。

长城外有太子重金求药给百姓看。

和这种品德相比,个人的生活奢侈了一点又能怎么样的?

就算篡位也一定是成祖的错。

反正太宗是这么认为

的。

长安城外的一处寺庙中。

“叔正,这里需要安排的人手还是交予你负责了。”

李承乾看着殿中正带着那些孤儿读书的落魄读书人对着身侧的崔季舒说道:“不管缺失什么器具,都尽管支取,这些落魄士子的待遇也可以逐年提高,只要他们可以用心的教导这些孤儿读书识字,让他们当官也是未尝不可。”

...............

...............

“文德皇后素有气疾,御医不能治,时有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故太宗不辞辛劳以求良方,得之。

药材生于蜀地,非琉璃之贵无以至长安而用矣,故太宗斥千金造琉璃以存药。

然文德皇后沉疴宿疾,药石难医,世人窃语:舍千金以求一钱,何如?

太宗曰:千金者,粪土也,一钱者,珍宝亦不能拟。

其师孔颖达闻之,乃告左右曰:太宗得孝矣!”-《唐语林》.德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