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识破

“万俟御史。”

姜望进到房间里面,拱手说道:“我在返回住所的时候遇到了来送公文的驿卒,因为时间紧迫,我就擅自带他来了,还请万俟御史见谅。”

万俟卨点了点头,道:“我在文登待了这么久,也该有公文了。”

驿卒从怀中掏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件,恭恭敬敬地递到了万俟卨面前。

万俟卨打开信件,看了一眼,然后将其放在一边。

接着,他看向姜望,缓缓问道:“你就是衔尾蛇吧?”

姜望听到这句话,身子猛地一僵,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他觉得自已的伪装很好,不至于被万俟卨发现身份。

而且从来到文登到现在,他都在尽职尽责的扮演着自已游侠的身份,并未露出破绽。

于是,姜望装作一脸茫然的样子,回答道:“万俟御史,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

万俟卨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先不要辩解,我知道你会说你身上并没有刺青,而且你也擅长的也不是双刀。”

“只是你忘了一件事,今天又下雪了。”

看着姜望没有反驳的万俟卨继续说道:“你可能不知道,这种羊毛衫最怕的就是水,一旦淋上去会立刻变样。”

“虽然我在县衙遇到你的时候,你的身上是落了一些雪。”

“但是你的衣服与你在外边待的时间相当不符合。”

“你要是真的在外边呆了这么久,羊毛衫早就废掉了。”

说到这里万俟卨起身后退:“你很聪敏,心思也很细腻,这也不能怪你,谁让这种衣裳出现的时间还不久呢?”

他当初为什么能够做一个大奸臣,就是因为他察言观色的能力确实顶尖。

万俟卨能够从一件件小事上揣摩上意,这也是他能够夺得完颜九妹欢心的原因。

“这么冷的天,人在外边呆久了,和从屋子里面出去的样子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你是自已承认?还是我将你和今天的那个刺客一起挂在城门口以后,再承认?”

随着万俟卨的后退,在阴影中坐着的高宠也起身走到了灯火的照明范围当中。

姜望忽然出手将身旁的驿卒打昏,

之后姜望再度拱手行礼:“万俟御史猜的不错,我确实是衔尾蛇,没想到我在山东这里用着这个名头行事三年有余都没有破绽。”

“这次短短一旬,就被万俟御史识破了身份,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姜望看了高宠一眼,然后说道:“有人赠我百金让我刺杀您身边的这位将军。”

刺杀谁?

万俟卨看了看姜望,又看了看高宠。

他几乎要笑出声来。

这些承平年代的游侠又怎么能够想象出宋金大战时候的惨烈?

能够在那个年代成名的高宠,怎么可能被你们轻易刺杀?

你以为你是公孙述?

可是公孙述也没有去刺杀银戟太岁雪天王贾复啊。

有时候武将和武将的差距,比武将和文官的差距都大。

高宠也是微微一愣,随后失笑:“我?”

“不过看你这个样子,似乎是早就已经准备放弃了”

万俟卨继续说道:“今日高将军与刺客厮杀的时候,我想你应该在某些地方观看了全部过程是吧?”

“按照你们以前的手段,你本该在我们陷入厮杀的时候动手的。”

“可是高将军下手太快,刺客伤亡的速度也远超了你的预料,这才导致你今天没有出手。”

姜望抬头看着高宠说道:“我也是自持有几分勇力,只是没想到...”

姜望叹息一声,他就是因为有几分勇力才被太原王家收下,只是没想到,今天他才知道,他的几分勇力在面对真正的强者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力。

那个手持双刀的刺客也不过是弱他一筹罢了,以前两人切磋武技,他也要花费好一番功夫才能取胜。

至于生死相搏,那就未可知了。

可那个刺客也不过在高宠手下走了两招便已经身死。

这让他不得不考虑自已的后路。

完不成任务会死,执行任务也要死。

“这个人便是前来监督我的人,是..”

姜望还没说完,便被万俟卨打断:“是太原王家派你来的是吧?”

“是。”

姜望点头称是。

“我知道了,你走吧。”

万俟卨收敛笑意说道。

说罢,他轻轻地用手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随着万俟卨发出响声,门外立刻传来一阵脚步声。

紧接着,两名侍卫走了进来。

他们走到那个晕倒的人面前,抓住他的双臂,将他从地上拖起来离开了房间。

姜望站在一旁,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欲言又止,最后也只能选择了离开。

“真是没想到,才来了这么一段时间,这些世家就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刺杀我们了。”

万俟卨摇摇头继续说道:“和这些真正的世家相比,孔家算得了什么呢?”

“孔家,也就是得了一个名望罢了。”

孔家也就一个孔颖达为官,还是一个虚职,而五姓七望可是真正的出过很多掌控实权的大官。

在不久之前,崔民干还是朝廷的民部尚书呢。

孔家的地位不断的被拔高,只是大家都需要这么一个物件来作为精神方面的寄托罢了。

高宠见到事情已经解决了,也转身离开了。

万俟卨看着恢复冷清的房间有些郁闷:“难道就没有人来问下我为什么让姜望走吗?”

“真是一群没意思的家伙。”

................

..............

“万俟卨使山东,初意为民,山东豪强乃遣刺客做使者至,为其三言所破,左右皆惊,万俟卨笑而不语。

太宗讶然,万俟卨对曰:臣亦不知,故诈之”

-《唐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