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铡包勉(5)
开封府自然也很快便听到了朝野上下的非议。
王朝马汉和张龙赵虎嘴都气歪了。
“这些刁民,亏得大人平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今却恩将仇报,反过来骂大人。”
“就是,大人哪里对不起他们了。”
“要是让我撞见,非得狠狠教训他们一顿不可。”
四人暗地里骂骂咧咧,替包拯感到不值。
好心都喂狗了!
以为平民百姓淳朴善良,没想到全都是无情无义之辈。
早知他们是这样一副丑陋的嘴脸,就不该对他们那么仁慈。
公孙策和展昭听到风声后,也忍不住来向包拯诉说此事。
“大人,东京城内现在都在议论大人,学生以为,一定又是有人暗中造谣。”
“随他去吧!”包拯一副淡然之色。
自从包勉涉案以来,包拯便预感到今日之局面。
这个民族的道德品性,包拯了如指掌。
许多人缺乏独立思考,愚昧无知,随波逐流。
因此,他们往往易受有心之人的操纵。
更甚者,他们乐于在品德高尚者身上寻找瑕疵,在恶人身上挖掘优点。
一个正直的人,即便行善无数,一旦犯下一次错误,便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万人唾弃。
相反,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只要显露出一丝优点,人们却倾向于宽恕和同情。
坦白说,包拯过去对此现象也不甚理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领悟了其中的奥秘。
因为这个民族长期遭受压迫,内心渴望出现一个毫无瑕疵的圣人,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
正如包公本人,被描绘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离谱,几乎成了神明。
因此,哪怕只是听到关于偶像的一丝流言蜚语,对他们而言,也会造成心灵上的巨大冲击。
包拯记得前世在网络上,议论最多的人,莫过于曹操和和珅了。
也不知是受到什么风气的影响,竟然有人开始替这两人洗白,还说得理直气壮。
“别人怎么议论,已经无关紧要,你我问心无愧就好。”包拯笑看公孙策和展昭。
公孙策和展昭闻言,心中也才释然了。
关于流言,包拯更未去干涉,任凭百姓去议论。
回到府邸。
包拯让包兴吩咐厨房,好好做几道菜,为包勉庆祝庆祝。
席间。
包勉不停给包拯敬酒,表示感激。
吴妙真也是一改往日愁容,笑容满面。
“三儿,这次勉儿能化险为夷,多亏了你。”
“嫂娘,咱们一家人不说感激的话。”
一家人其乐融融。
“三儿,马上过冬了,我准备买两匹厚一点的布料,给你和勉儿做一身衣服。”
包拯闻言,赶忙推辞道:“嫂娘,您这么大年纪了,就别再操心这些事了,小弟和包勉都长大成人了,会照顾自已的。倒是嫂娘您,小弟一直忙于公务,也没时间多陪陪你。”
吴妙真道:“这是哪的话!你们的衣服,从小就是我亲手裁缝的,我还没老呢,做两件衣服还是可以的,是不是长大了,就嫌弃嫂娘了?”
包拯道:“小弟岂敢?”
吴妙真道:“那就什么都别说了。”
“是!”包拯不敢多言,“那小弟就多谢嫂娘了,包兴,你去库房里领二十两银子,和嫂娘一块去街上挑选布匹。”
“是!”包兴领命。
刚转身就被吴妙真叫住:“不用麻烦。既然是给你做衣服,哪能花你的钱,我有银子。”
包拯闻言,心中一震。
包勉的脸色也是顿时僵硬了下来。
包拯笑道:“嫂娘说笑,您哪来的银子?”
吴妙真道:“你不知道,勉儿每年都给我寄银子,我一直都存在家里,都快有一箱了,是勉儿让我别告诉你,怕你多心。”
别说是包拯,就连展昭和公孙策,脸色也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包勉更是如遭雷劈一般,魂飞天外,赶忙道:“娘,你胡说什么,孩儿的确是给您寄过一些碎银两,您怎么就存了一箱,敢情是您换成了铜钱?”
吴妙真此时尚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兀自对儿子的孝顺而沾沾自喜:
“你有这份孝心,有什么不好说的,娘说的都是真的,你这些年寄回来的银子,林林总总娘存了一大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可不是铜钱。”
“娘来京城给你三叔举办婚礼的时候,不放心,所以就一起带来了。”
包勉闻言,脸都吓得惨白了起来,和包拯四目相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包拯心里也是一阵哭笑不得。
怎么吃个饭,还把包勉的命给吃没了呢?
然而,他从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什么事都没有吧?
“嫂娘,小弟有事须和您说明白。”
“有什么就说,干嘛吞吞吐吐的。”
“嫂娘可知,知县每年
的俸禄是多少?”
吴妙真也被包拯问得有些云里雾里:“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这些。”
在她眼里,儿子乃是朝廷命官,俸禄只怕也是几千两几万两。
包勉和包拯也从不会和她说这些。
但听包拯这么一说,吴妙真心里也不禁感到了一丝隐隐的不妙。
包拯直言不讳道:“小弟乃二品官员,每年也不过一百六十贯铜钱,加上养廉银、布帛、茶叶等,不到五百两。”
“包勉一个七品知县,俸禄不超三百两。”
“而一箱白银,至少有五六千两,包勉与小弟同时入仕。”
“他以八品县丞入仕途,到如今做官不到七年时间,不吃不喝也没有六七千两银子,如何有这么多银两孝敬嫂娘。”
吴妙真听到这里,怎还会不明白包拯的言外之意。
突然只觉得晕头转向,天昏地暗。
“娘——”包勉赶忙搀扶住母亲,怒视包拯道,“三叔,你跟娘说这些做什么,娘现在这样,难道就是你想看到的结果?”
“住口!”包拯勃然大怒,“你这个畜生,口口声声说你冤枉,你寄回去的钱哪儿来的?”
包勉心知今天是难逃一劫了,三叔的眼睛何等锐利。
但他不愿当着母亲的面承认自已是个贪官污吏。
他嘴角勾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三叔,你也是朝廷命官,也做过知县,官场之上事,你不清楚么,又何必明知故问!”
包拯眼眶通红:“我让你说!”
包勉长叹口气:“三叔,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坐在一起吃饭了吧!难得相聚,今天不谈官场上的事,就当是给娘一个面子。”
包拯冷笑一声:“你若非做贼心虚,何必遮遮掩掩,我就是要你当着嫂娘之面,把此事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