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皇上太南了

瞧着公主闯进大理寺公堂,文彦博问审判的官员都哭笑不得。

公主果然还是来了。

“下官等参见公主!”

文彦博等人纷纷离席参拜。

公主冷哼一声,直接质问文彦博:“文大人,驸马犯了何罪?”

“公主,臣等乃是奉命行事,还望公主不要为难臣等。”文彦博苦涩道。

公主气冲冲地道:“驸马依法办案,何罪之有?”

文彦博没敢接话,目光瞥了一眼包拯。

“公主,这是大理寺公堂,不得胡闹!听话!莫要让三位大人为难。”

公主闻言,秀眉一下子凝了起来,显得十分困惑:“驸马,本宫可是来救你。”

“我知道!可国法不可废,这是公堂,我相信三位大人会给我一个公正的审判。”

公主见包拯此时此刻还想着维护国法,遂没有吵闹。

也明白,既然是皇兄的旨意,在大理寺闹也无济于事。

想救驸马,就只能去找太后和皇兄。

“驸马别担心,本宫这就去找皇兄说理去。”

说完,便急匆匆转身。

刚走了两步,又回转过身来,看着文彦博道:“驸马若是少了一根汗毛,本宫绝不放过你们。”

撂下狠话后,方才气冲冲离去。

一直来到皇宫。

皇上刚从曹府回来,听到公主求见,皇上岂能不明其意,直接将公主拒之门外,选择不见。

公主无奈,又来寻太后。

李太后也没想到,包拯竟会把曹二国舅给铡了。

这显然超出了她的预料。

心里不禁有些后悔,答应包拯去管曹国舅的事。

谁曾想,包拯把事情闹得这么大?

这如何收场?

不过现在事关包拯的生死,她也不能袖手旁观。

于公于私,她都义不容辞。

随即和公主摆驾御书房。

听到是母后驾到,赵桢不敢不见。

“儿臣见过母后!”

“陛下免礼吧!”

“谢母后!”

“皇上,哀家听说,你把驸马打入了天牢,交由三司会审,是何缘由?”

面对母后质问,赵桢心虚起来。

“母后,包拯他冒犯皇后,以下犯上,不知尊卑,朕也是不得已!”

太后轻哼一声:“好一个不得已。皇上,事情哀家都已经知道了,用不着隐瞒。”

“包拯杀曹国舅,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他自已么?”

“皇上乃是一国之君,一举一动均代表国家。”

“凡事当以大义为先,不能只听信枕边之言而失了公道人心。”

“否则何以治理国家?何以让天下信服?”

几句话说得赵桢羞惭满面,“母后教训得是!”

就算是一国之君,在亲生母亲面前,也没有反驳的余地。

更何况,太后说得句句在理,是他理亏在先。

其实皇上内心里压根就没有想要杀包拯的意思。

他这么对包拯,也只是为了安抚皇后的情绪。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惊动了太后,赵桢也很无助。

突觉自已这是皇帝当得太难了。

没有亲政的时候,是刘太后垂帘听政,他想做点事情,都要刘太后点头,国家大事不由自已做主。

现在自已亲政,收回了兵权和政权, 依旧还是处处受制。

不过这样也好。

反正他就没打算杀包拯,现在太后出面,皇后也怪罪不到他的头上。

“母后息怒,朕放了包拯便是!”

李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叮嘱了皇上几句,“皇上,你还年轻,凡事多听听吕夷简、范仲淹等大臣的意见,不可率性而为。”

赵桢恭恭敬敬回应:“是!儿臣谨记!”

李太后和公主这才离去。

赵桢随即让陈琳传旨,宣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监察御史三位大臣。

须臾。

三人来到御书房面圣,将卷宗呈递在赵桢面前。

赵桢看罢大理寺公堂的笔录,当场惊出一身冷汗,暗道:“包拯真乃治世良臣!”

随即命大理寺放了包拯,明日到御书房觐见。

三人领命而去。

赵桢回到寝宫,皇后又哭闹了一番。

可赵桢只说是太后的意思,皇后也无可奈何,不敢再无理取闹,只求皇上赦免大国舅。

赵桢欣然同意。

心想大国舅虽触犯国法,却未酿成人命,包拯应该不会揪着不放了吧!

次日一早。

包拯重新穿上衮龙袍,前往御书房面圣。

礼毕。

赵桢道:“包卿,是臣处事不明,委屈了爱卿,包卿不会怪罪朕吧?”

包拯心里暗暗震惊,一国之君竟然给一个臣子认错,这是何等胸怀?

“臣岂敢!”

“陛下知错能改,真乃千古明君。

赵桢听了这两句马屁从包拯的嘴里说出来,心里很是受用。

平日里没少听朝臣拍马,独独包拯,张口就是国事为重,让赵桢又爱又恨。

难得听到包拯给自已戴一顶高帽,心里很是受用。

“包卿,二国舅咎由自取,已然伏法。”

“然大国舅平素为人端正,受百姓爱戴。”

“只是一时被亲情蒙蔽,包卿莫如法外开恩,放了大国舅,权当是卖皇后一个人情。”

“这……”

包拯却是迟疑起来。

赵桢的脸也是随之一沉,“包卿有何为难之处?”

“陛下,非是臣不愿放过大国舅,更非臣有意和皇后娘娘过不去。”

“承蒙皇上信任,一路提拔,臣方一路平步青云,忝掌开封府。”

“在其位,则谋其政,臣既蒙陛下信任,执掌重任,便处处想为君分忧,岂能因私而废公?”

“臣之所为,非为自已,乃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为陛下!”

“所以,恕臣难以答应!”

“你……”赵桢嘴都气歪了。

大宋怎么就生了个这么个不知变通的倔驴。

心里是又爱又恨。

这样的臣子,自然是他想要的。

从古到今,打着灯笼只怕也找不出第二个。

可这性格,固执得有点可怕,连自已这个皇上的面子都不给,这就太不知趣了。

“那包卿究竟要如何,才肯放过国舅。”

“除非皇上下旨特赦!”包拯当即表明自已的态度。

赵桢脸色扭曲得不行,可又对包拯表示无可奈何,沉吟了半晌后方道:“那好,包拯听旨,国舅曹侑于国有功,朕下肢特赦,开封府即刻释放国舅,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