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刘爱花告父对人心的冲击
案件结束后,包拯退出公堂。
随着暮色四合,开封府很快便黑了下来。
蓝天如洗,天空一轮明月高挂。
包拯忙完后,正准备回房休息。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呼呼响起,随之便是一阵此起彼伏的狗吠声响起。
只见一男一女两道身影穿梭在夜色中,径直朝着开封府的方向移动。
薛典和刘爱花甜蜜地牵着手,身体穿透开封府的大门,朝着书房而来。
“包大人!”
夫妻二人异口同声地唤道。
看到二人双双出现在眼前,包拯微微一怔,“是你们?”
“我们夫妻是特地来向大人您辞行的。”夫妻二人跪在包拯面前,“我们马上就要去鬼门关报到了。”
包拯暗暗长叹口气,却不知该说点什么。
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已是该替他们夫妻二人高兴呢,还是该替他们难过。
多么善良的两个人,偏偏生不能在一起,唯有死后才得到短暂的相聚,共赴黄泉。
刘爱花道:“包大人的大恩大德,我们夫妻只有来世再报答了。”
包拯道:“本府身为父母官,为民请命乃是天职所在,你们无须挂怀。”
“你夫妻均是良善之人,今生虽然受了重重磨难,未能白头偕老,相信到了森罗殿上,阎王会给你们一个公正的审判,来世依旧做一对恩爱夫妻!”
“你们去吧,莫要再滞留人间。”
“包大人,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您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我们夫妻二人会在暗中默默为您祈祷,愿您福寿安康,一生平安。”
两人说完这番话,眼中含着泪水,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包拯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长叹了几声之后,方才缓缓地回府休息去了。
原以为这件事已经告一段落,可以轻松几日了。
然而,刘爱花花父一案的影响却给大宋朝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唾骂刘爱花的行为,认为她状告自已的生父,乃大逆不道,开封府不该受理她的案子。
而目睹林爱姑历经酷刑却安然无恙的人,却认为这是天意,对刘爱花的大仁大义表示敬佩。
认为她敢于站出来反抗不公,是值得称赞的行为。
所以,看似寻常的案件,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加工之下,竟然变成了包拯贪图虚名,故意怂恿民女刘爱花状告生父的恶行。
才两日工夫,刘爱花一案的影响,已然波及后宫。
甚至都传到了后宫刘娥的耳朵里。
“什么?”刘太后得知此事,都惊呆了。
“竟然有这等事,这还了得。”
“这个包拯,哀家如此器重他,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简直反了天了。”
刘娥随即下令:“速宣包拯入宫,哀家要当面问个清楚,若真有此事,哀家定斩不饶。”
在华夏历朝历代,治国之道均以仁孝为本。
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容任何人违背。
一个官员,若是连孝道都抛弃了,还谈什么忠心?
在乱世之中,一个人有才能即可重用。
但治世不比乱世,用人之道,德为先,其次才是才能。
而大宋朝所遵循的便是这样的治国理念,忠孝乃一国之根本。
须臾。
后宫太监总管郭槐亲自来到开封府,传达太后的懿旨。
“太后懿旨,开封府尹包拯,即刻进宫觐见,不得有误!”
“臣包拯领旨。”包拯也是一脸的懵逼,太后无缘无故召见自已干嘛?
不会又是有奸臣在天后面前进谗言吧!
包拯于是试探道:“郭公公,不知太后召见包拯,所为何事?”
郭槐嘴角勾起一个不耐烦的弧度:“太后的事儿,岂是咱家能知道的,赶紧走吧,太后还在宫里等着呢?”
郭槐是什么人,包拯自然清楚。
在影视剧里,尤其是《三侠五义》和《少年包青天》里面,都是坏得流脓之辈。
仗着太后的恩宠,胡作非为,是个十足的小人。
《少年包青天》里面,更是参与了狸猫换太子!
古话说,宁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
所以包拯心里还是掂量得清楚,尽量不去招惹郭槐。
毕竟人家是刘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有可能别人一句话,就能让你跌落万丈深渊。
当然,这也不代表包拯就要去巴结他,那不是包拯的性格。
很快来到宝庆宫。
“臣包拯参见太后娘娘千岁!”包拯长长一揖。
都还不知什么情况,刘太后便是一声怒斥:“包拯,你好大的胆子,你可知罪?”
包拯心中猛然一怔:“太后,微臣不知,还请太后明言。”
刘太后努力克制住心中怒
火,道:“哀家听闻,你包拯为博名声,怂恿一妇女状告亲生父亲,可有此事?”
闻言的包拯,更是一脸愕然。
想不到这桩案子竟然会传到了刘太后的耳朵里。
一定是别有用心之人,刻意捏造,想置自已于死地。
这也太阴毒了。
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到,是什么人造的谣。
“此乃子虚乌有之事,必是有人刻意陷害微臣,望太后明鉴。”
刘太后冷哼一声:“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若无此事,别人又如何诬陷于你?难道京城所有百姓都诬陷你不成?”
此事的确没有人和刘太后进谗,因为背后造谣的人太狡猾,只是派人放出谣言,间接地传入刘太后耳朵里。
这样一来,既让他置身事外,又达到了陷害包拯的目的。
“太后,容微臣解释。”
瞧着刘太后震怒的神情,包拯心里也感到一股莫名寒意。
此事若不能说服了刘太后,他的政治生涯怕是要彻底结束了。
“哀家倒向听听,你有何辩解?”刘娥冷哼一声。
包拯道:“禀太后,开封府半个月前,的确接到一桩女儿状告父亲的案子,此女名为刘爱花,泉州府安溪县人氏……”
将案情经过,言简意赅说了一遍,随后又绘声绘色地描绘当时的场景。
“微臣深知子告父大逆不道,有违礼法,故而顺应民意民情,将那刘爱花施以下油锅、挨板子、滚板钉之刑。”
“可让微臣没想到的是,刘爱花一个弱女子,受了三般酷刑之后,竟然毫发无损。”
“哦?”
刘太后听到这里都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眸光里闪烁出奇异的光芒。
“有此等怪事?”
“微臣句句属实,开封府大小官吏以及围观百姓均亲眼所见。”
“所以,微臣以为,此必是天意,岂敢违背?”
“不得不受理她的案子,不想果然冤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