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杨家将凡人的时光

第172章 大葆台之战

上回书说到杨六郎率领大军正式进行北伐,这次北伐可非同小可,是大宋对叛国贼子赵恒伪政权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为了确保胜利,宋军采取了分兵两路的策略,一路通过铁路运输,另一路则进行远程机动走公路。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物资和人员的快速调配,又增加了战略灵活性。如今的大宋,除了部分山区还保留着一些马车骑兵外,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公路网的全面覆盖。这种先进的交通设施使得军队能够更迅速地调动和部署,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先皇赵德芳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他深知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推动公路网等工程的建设。正是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大宋才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工业化进程,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先皇赵德芳为大宋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长河中。

因为如今的交通条件十分发达,且国防军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短短时间内,十万国防军就迅速地在大葆台以南区域完成了集结任务。大葆台坐落于永定河畔,其城墙坚不可摧,这使得永定河自然而然成为了大葆台堡垒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在大葆台南侧,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平原,地势平坦,视线开阔,没有任何障碍物。因此,大葆台在战斗中的优势极为显著,可以说是占据了有利地形,以高制低,防守起来轻松自如。此外,还有永定河作为天然的庇护,让大葆台成为了一座超级堡垒,坚如磐石,难以攻破。

赵恒在大葆台附近安营扎寨,并且在此地布置了六万大军,这可是他手中的王牌部队。此外,他还可以随时向蒙古帝国请求援兵,只要他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割舍更多的国家利益。然而,对于赵恒来说,这些都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

其实,赵恒敢于挑战大宋,并不是毫无缘由的。首先,他对赵德芳和赵惟叙充满了憎恨之情,这种仇恨让他无法释怀。其次,由于他成功地占领了北方地区,获得了大量宋军的装备。这些装备使得他的军队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与杨六郎领导的北伐军队相比也毫不逊色。如今,他终于有了与大宋一决高下的底气。

而且赵恒也是一个做思想工作的天才,他知道如何掌控士兵们的情绪。他既懂得恩威并施,又善于伪装和拉拢人心。他深入了解士兵们的需求,并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满足他们。他关心士兵们的生活,与他们分享喜怒哀乐,让他们感受到他的亲和力和关怀。

他还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励士兵们。他会用激昂的演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相信自已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伟大的。他会给予士兵们足够的奖励和荣誉,让他们感到自已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此外,他也会运用一些小技巧来增强士兵们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比如组织集体活动、加强训练等。这些方法使得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他不仅爱护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还能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让士兵们对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他深知士兵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能够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的行为。这种能力使得他在领导士兵时游刃有余,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力。

在这次战争前,赵恒向士兵们表达了对赵惟叙的不满,认为赵惟叙对自已和手下的军队不公平,一直在刻意打压,甚至要致自已于死地,自已是被逼无奈才起义。他强调了自已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试图将自已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从而赢得士兵们的同情和支持。他指出,赵惟叙的政策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混乱,而他的起义则是为了恢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赵恒还通过宣传和舆论控制来影响士兵们的思想。他利用各种渠道传播自已的理念和主张,通过他人之口来展示自已的实力和魅力。这些措施有助于

改变士兵们的认知,使他们相信自已的起义是正确的选择。

此外,赵恒还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已的诚意和决心。他积极改善士兵们的待遇,提高他们的薪资和福利水平。他还加强了军事训练,提高了士兵们的战斗素质。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士兵们对他的信任和忠诚。

在赵恒的影响下,他手下的国防军士兵逐渐认同了他的观点。他们开始认为自已也是正义的一方,同样也是为了大宋而战。他们坚信,只有跟随赵恒,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种信念成为了他们战斗的动力,使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畏强敌。

因此,大葆台之战注定是一场血战。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叛军,都在为了大宋全力以赴。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关于信仰和理想的较量。双方都坚信自已代表着正义,都希望通过战争来实现自已的目标。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战斗将会异常激烈。

双方的较量终于开始了,先是火炮打头阵,大葆台上的赵恒军队率先对正在集结的杨六郎的北伐军进行开炮。而且拆除了永定河上原有的铁路桥,取而代之的是座可以拉升下降的浮桥。

“砰砰砰……”

炮弹如同雨点般落在北伐军集结的平原上,掀起一片片烟尘和火光。北伐军的士兵们纷纷寻找掩护,同时迅速展开装备,准备迎接敌人的攻击。

“大家不要慌!按照预定计划行动!”北伐军的指挥官高声喊道。他的声音传遍整个战场,让士兵们感到一丝安心。

先头部队急忙进行疏散,他们动作敏捷地躲避着炮弹的袭击,尽可能减少伤亡。同时,他们展开了各种武器和装备,准备与敌人展开战斗。

而后面的军队则就地驻扎,他们迅速挖掘战壕,构筑阵地,以增强防御能力。士兵们忙碌地搬运沙袋、搭建掩体,为即将到来的激战做好充分准备。

在一阵紧张的忙碌后,北伐军终于完成了部署。他们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反击,用密集的火力压制住了赵恒军队的攻势。步枪声、机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激烈的火网。

双方的战斗愈演愈烈,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尘土。

随着永定河上的浮桥被缓缓放下,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仿佛是一道惊雷划过天际。紧接着,赵恒的军队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从大葆台里面如潮水般地冲了出来。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整齐排列,宛如钢铁巨兽,鱼贯而出。伴随着这些钢铁猛兽的还有大批的步兵,他们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

整个场面令人震撼,仿佛是一场军事盛宴。这些士兵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决心。可以想象,这次反冲击必定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他们有着充足的信心和实力去迎接敌人的挑战。这种自信不仅来自于他们强大的武器装备,更来自于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胜利的渴望和信念。

北伐军这边也迅速组织起来装甲防线,数百辆战车一字排开,步兵紧随其后。他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这些战士们表情严肃,眼神坚定,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们手中紧握着武器,每个人都显得威武而不可侵犯。

与此同时,赵恒的军队也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的盔甲闪烁着寒光,旗帜飘扬在空中,士气高昂。双方犹如两头猛兽,互相咆哮着,厮杀在了一起。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响彻云霄。

这两支军队都是大宋帝国的精锐部队,他们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他们使用的都是最好的武器,每一次攻击都带着致命的威胁。双方士兵谁都没有退缩,他们毫不畏惧地冲向对方,用生命捍卫自已的荣誉和信仰。

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的伤亡不断增加,但谁也没有

退让。他们咬牙坚持,继续奋勇杀敌。每一个士兵都知道,这场战斗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尊严,他们不能输。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双方的兵力逐渐消耗,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斗志。最终,双方的战损比几乎接近一比一,这意味着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尽管双方兵力几乎势均力敌,战损率高达五成,但谁也没有退缩之意。战场上,双方士兵仍在拼死搏斗,毫不畏惧死亡。他们坚信自已正在为大宋而战,愿意为此付出生命。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他们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奋勇向前,毫无悔意。每一个士兵都将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地投入到战争之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大宋的尊严与荣耀,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忠诚。

最终,杨六郎看着满地的国防军的尸体,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开口说道:“停止战斗!”这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带着无尽的哀伤。

北伐军这边的士兵们听到命令后,纷纷停下手中的武器,目光都集中在了杨六郎身上。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和困惑,但还是听从了杨六郎的指令。

杨六郎默默地扫视着战场上的惨状,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让许多大宋士兵失去了生命,也让大宋陷入了巨大的困境。然而,面对现实,他只能做出这样艰难的决定。

随着杨六郎的命令下达,双方军队开始逐渐撤出战场。原本激烈的战斗场面渐渐平静下来,只剩下满地的尸体和鲜血,见证着这场残酷战争的惨烈。

杨六郎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那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士兵们离去。他的心情沉重无比,因为这些士兵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现在却因为内部矛盾而自相残杀。他不禁感到自责和痛心。

当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时,杨六郎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转过身,朝着远方走去,身影显得孤独而落寞。在这一刻,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勇敢地去面对。

呼延显气得脸色铁青,嘴唇颤抖着骂道:“这些混蛋!他们怎么能对昔日的同袍兄弟下如此毒手!”说完,他愤怒地走上铁甲列车的头部控制室,准备按下巨炮按钮,将大葆台的叛军彻底摧毁。然而,就在这时,杨六郎快步上前,紧紧拉住呼延显的胳膊。

“呼延显,冷静点!”杨六郎喊道,“难道你还想让更多的人死去吗?那些都是我们自已的士兵啊!战争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如果我们现在发动攻击,只会导致更多无辜生命的丧失。”

呼延显停下手里的动作,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看着杨六郎,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放下了手。

“好吧,我听你的。但这些好战的家伙,尤其是赵恒那个混蛋……”呼延显握紧拳头,“他们一定会付出代价的!”

杨六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放心吧,我想大部分士兵都会回心转意的。”

杨六郎决定放弃强攻,攻心为上,他不想再有无辜的伤亡,更不想看着费尽自已心血的大宋毁于内战。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不就是这样吗?香积寺一战,双方精锐尽毁,元气大伤,葬送了大唐的国运。如果再这样打下去,可能会取得胜利,但是伤亡太大了,而且牺牲的都是大宋的国防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