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老朱的好胜心!被瞒住的隐情!
金陵城外。
接待老朱的酒楼里,赵瑞一大早就来到了门口。
昨晚,他将老朱来大明制造局参观的消息上报之后,很快便接到了太孙殿下的命令。
一定要多带皇帝陛下了解大明制造局的成就,更重要是,要想方设法让皇帝陛下在城外呆上三天再进城。
为此,接到命令的赵瑞,彻夜未眠。
皇帝陛下的走与留,哪里是他能决定的呢?
他赵瑞就算有一万个脑袋,也不敢去拦皇帝陛下啊。
然而,太孙殿下的命令,赵瑞同样不敢不听。
怎么办?
可将他愁坏了。
故而,一大早,赵瑞就来到了酒楼。
老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同样起来得很早。
待他出来之后,赵瑞当即上前道:“朱先生,昨日所参观之地,不过是制造局的冰山一角。”
“朱先生若是有兴趣,不妨在此多盘桓几日,让我等带朱先生再好生参观。”
老朱略一沉吟。
那朱孙的能力本事,还在自己最初预估之上。
自己对大明制造局缺少了解,在这方面便差了朱孙一大截。
经济运行之理,果然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可身为大明皇帝,怎么能示弱于人呢?
老朱心中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反正已经到了金陵城旁,回去也不急着这一日两日,多了解一下大明制造局的情况也是好事。
而今的大明制造局,实在太大,比原来的金陵城,占地面积还要更大。
他一天能观看地方,委实有限。
要更深入了解,还要与工匠,技术人员交谈了解。
没有几日的时间,恐怕是不行。
思索片刻后,便点头道:“也好,咱对制造局也颇感好奇,便在这里参观三日,再进金陵城吧。”
此言一出,赵瑞顿时心花怒放。
原以为将皇帝陛下留在城外三日的任务是千难万难,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得如此顺利。
当下喜出望外,立即便拿出制造局的地图,向老朱介绍起接下来三日的安排。
……
金陵城内。
朱允熥顺着杨荣所指的地方望去。
只见那里人群一阵骚动。
原本流动的人潮纷纷驻足。
朱允熥不由得有些奇怪,问道:“那儿发生了什么?”
杨荣摸了摸胡须,笑道:“太孙殿下饱读诗书,乃是大明无人能及的诗才,想必曾熟读过乐府的诗歌《陌上桑》吧?”
朱允熥神色微微一滞。
脑海中立时浮现前世课本教材中的内容。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古代文人骚客用来描述绝色女子的名诗名篇名句不计其数。
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成语。
再或者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等用来形容女神之类的华丽诗章。
但比较而言,似乎都不如罗敷篇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
不待朱允熥开口询问,杨荣又接着道:“最近这段时间,咱们大明,也出现了一位‘一顾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绝色‘罗敷’。”
“她每日都会来集市里卖饰品,虽出身贫寒,穿着朴素,却天生丽质,引来无数人的注目,甚至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
朱允熥不由得深深望了杨荣一眼。
“所以,你带我来这西市,就是冲着她来的?”
他之前就很奇怪。
金陵城如此之大,观察城中动静的高塔,也有一百二十座之多。
为何杨荣却偏挑中了这一座。
此际才明白过来。
杨荣哈哈一笑,道:“世间女子,大多都是一些庸脂俗粉,若是漫无目的等待寻找,别说太孙殿下在这里看上一日,就是十日百日,也未必能挑到一个中意的。”
“除非太孙殿下令人去选美,或许能选出来。”
“不过,卑职估摸着太孙殿下也不愿那般去扰民,劳师动众,招惹骂名。”
“这市井之中,流言传得极快。”
“但既有盛名,想必便有其不凡之处。”
“不过,好与不好,还是要太孙殿下去见一见才知道。”
朱允熥向着下方望了望,又凑到望远镜上面去看。
很不巧的是,那女子所在的位置,刚好被房子遮住了,根本便看不到。
只能看到旁边路人的目光,隐约都望向了那里。
杨荣虽然知晓对方会到这一带来卖饰品,但她并没有门店,位置不固定,自然无法预测具体的所在。
他原来是希望太孙殿下在高塔上自己看到。
但事情哪来那般尽如人意。
朱允熥笑问道:“听你的意思,此事在金陵城,还颇为轰动?本宫怎么没听人说过呢。”
杨荣哈哈一笑,道:“金陵城的百姓,平日里没事最爱嚼舌根子,聊一些家长里短。这种事情,传得极快。”
“但也都是一阵风的事。”
“此女子并非官宦人家出身,与朝堂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太孙殿下万金之躯,身份何等尊贵?”
“下面的人,又怎么会将如此无聊的市井流言,禀报给太孙殿下听呢。”
朱允熥微微一怔。
不得不说,还真是这么一个道理。
虽然探听司每天都会将金陵城,乃至全国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尽皆详细汇报。
但所禀报的事,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与朝堂上的官员,再或者是国家的政策,多多少少都有些联系。
比如说,朱允熥要将粮食价格稳定在低价位。
探听司就会将各粮仓的情况,售卖,百姓们对粮价的感受,评价等情况,都一一上报。
或许还会讲一件发生在寻常百姓,张三或者李四家中的小事。
但这件事,又一定是和粮食价格相关的。
表面上看起来,探听司是事无巨细,尽皆禀报。
实际上,也不过是以小见大,通过百姓和官员的日常生活,来反映朝廷国策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再或者是重要官员的动态。
而完全无关的事情,则不会上报。
探听司这样做,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
毕竟,探听民间情报的目的,就是帮助他掌握民间的动向,了解国策落地实施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发现百姓的难处,官员的动向等等。
总归是国家政事,不是帮他去探听民间八卦的。
偏偏美貌少女引发京城流言,与国家大政方针,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官员是否勤政……等等,都扯不上任何关系。
探听司当然会将这种无聊的流言八卦,排除在上报给太孙殿下的情报之外。
至于朝臣的奏章,那就更不可能了。
若有哪个朝臣,在奏章中说,金陵城的西市上来了一个卖饰品的美女,长得很好看,引发百姓围观云云……岂不说太孙殿下看了奏章观感如何,恐怕朝臣们知道了,都要痛骂上奏之人是“奸侫”之臣,正事不做,竟做出这种惹人耻笑之事。
上奏的人,都要被文人们骂死!
如果朱允熥下令大范围选美,或许还会有大臣为了讨好他而上这样的奏章。
但朱允熥从来没有提及过,肯定也不会有臣子在没有上意的情况下,主动去找骂,自绝前程。
奏章一上,上位者为了自己的名声,弄不好直接下令将上奏章的官员直接打死。
与朝廷大局相比,与千秋万载的名声相比,区区一个女人,即使是长得再好看,也根本算不了什么。
爱江山更爱美人,只不过是文人骚客的浪漫语句描述,以及恋爱脑的幻想罢了。
真要拿江山和美人来做选择,即使是好色如命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杀掉杨玉环。
朱允熥和杨荣一起下塔楼。
朱允熥又好奇问道:“既然此女如此绝色,引起这般大的轰动,难道就没有豪绅想要纳娶吗?”
“自然是有的。”杨荣道:“听说这几日,前去她家说媒的人,已经快将女子家的门槛都踏烂了。”
“不过,金陵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再加上太孙殿下执政以来,政通人和,政令上通下达,又有邮传部可以举报不法,有都察院巡视监督,即令是最有权势之人,也不敢随意乱来。”
“故而才保得她一时平安。”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她出身普通,并非豪门之女,又有此等倾国倾城之色,就如同一个三岁小儿抱金盆招摇过市。”
“朝廷的律法再严,也难以挡住觎觑她的人心。”
“此时还没有下手,只是大家还都有些顾忌罢了。”
“时日一长,自然会有胆大之人出手。”
“太孙殿下若不保护她,恐怕她很难落得一个好下场。”
“自古红颜薄命,便是如此。”
朱允熥微微皱眉。
他以前很是不理解这种为一个女人争来争去的事。
毕竟,对于豪门而言,女人并不值钱。
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何必为此争夺不休,甚至搞得惹祸上身呢?
如今才终于明白了。
还真是因为没有,因为稀缺。
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生活的催残,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
说白了,就是即使女子天生的底子不错,也大多都在成长的过程,被毁掉了。
比如牙龄长得不齐,又不能去正齿,甚至受牙齿的影响,原本十分好看的脸蛋,长着长着,便长歪了。
比如说要干农活,风吹日晒,小小年纪便肌肤黝黑且粗糙,好好的五官,配上一塌糊涂的肌肤,美女都变成了丑女。
能不受催残的,也就是极少数的家庭条件极其优越的大家闺秀了。
可这样的人,占比才多少呢?
绝色美女也是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才能诞生的。
何况,真是大家闺秀,有家族的保护,也轮不到豪门弟子用下三槛的手段来抢。
剩下的,家境普通,又能扛住生活摧残,那就是真正天生丽质且天赋异禀之人了。
这样的人,注定只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后世因为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错,不会被摧残毁去原本的天生丽质,并且还有美容护肤品,化妆品,以及各种科技狠活的加成。
只要是一名年轻女子,自身不懒,愿意化妆打扮,起码都不会有多丑,超码能看得过去。
如果本身的底子还算可以,再打扮打扮,就是美女了。
故而,后世的美女,并不少见,更不稀缺。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颜值,至少表面上看过去,也拉不开多大的差距。
这一世在大明,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外貌添色。
纯拼天赋,颜值差距就拉得非常大了。
美貌也成为了一种远比后世稀缺得多的资源。
这才是那些豪门二代,不惜用种种不法手段,争抢美女的关键。
要是有足够的美女资源,随便都能弄到手,谁又愿意去用不法手段呢?
二代们也不是傻子,不会故意给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找麻烦。
当然,杨荣说少女很难自保,不见得会落一下好下场,实际上是另有所指。
那便是权势与年龄的不匹配。
能被年轻且走正途的二代们看上,需要极好的运气。
就怕看上她的,并不是年轻人,而年老又握有权势之人。
美色既然是罕见的资源,下场参与争夺“资源”的人,就不仅仅只有年轻人。
他们所用的手段,或许不会那般直接,但绝对是更有效,更令人难以抗拒的。
再或者如薛藩那样的无赖二代。
朱允熥又问道:“为何此女以前名声不显?如今却突然引来这么多人关注呢?”
他心中想着,莫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也知道了怎么“炒作”?
此女女便是在用“炒作”的手段,博出名,以求嫁得一个好人家?
这倒也不算什么错。
毕竟,人往高处走。
女子不想能嫁一个好人家呢?
但这般作派,就有点引朱允熥不快了。
不过,这毕竟只是他的猜测,未必是事实。
杨荣笑道:“从前她居住在农村乡下,只有村里人见过,自然名声不显。”
“太孙殿下扩建大明制造局的工厂,征用了大量的土地,以前的村民,也转为了市民。”
“听闻她原来家境尚可,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自幼极受父母宠爱,故而亦不大出门。”
“只是前几个月,她父母先后离世,家里仅有哥嫂和少女自己,她才出来抛头露面。”
“而今靠从大明制造局的工厂,进一些女子用的饰品,出来售卖,以此谋生。”
“这些都是市井谣言,是真是假,亦难分辨。”
“太孙殿下呆会见了他,一查便知。”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塔楼下面。
旋即坐上马车,直奔少女所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