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姜阿山小树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界观受到严重冲击的老朱!工业化的恐怖威力!

马车滚滚前行,很快就到钢厂深处。

老朱从马车上下来,赵瑞连忙上前见礼。

“咱今日是微服私访,不可行大礼。”老朱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道:“你称咱朱先生即可。”

赵瑞连忙应声。

随后,便领着老朱一行人,参观钢铁厂的生产车间。

“这个钢厂,采用了大明科学院的最新科研成果,结合冶铁工人的实际经验而建造。”

“钢铁厂每天可冶炼钢铁五十余万斤,超过原来全国总产量的十倍!”

“并且,这里的钢炉炼出来的钢铁,品质极好,远胜从前。”

……

赵瑞的表情满是兴奋。

陛下微服私访,到了大明制造局,能有机会当面向皇帝陛下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他当然激动不已。

老朱听着他的介绍,看着一炉炉滚烫的钢水倒出,亦是惊得目瞪口呆。

老朱记得很清楚,此前让户部统计全国一年的铁产量,共计是一千八百余万斤。

平均一天五万斤左右。

这是全国的总产量。

而现在,仅仅是制造局下属的一个钢铁厂,竟然就能达到原来的全国总量十倍以上。

实在太夸张了。

“慢着,你说这里每天冶炼钢铁五十余万斤?”老朱发出了疑问。

“炼制一斤铁需要四、五斤铁粉,还需六、七斤柴炭,若每天炼铁五十万斤,则要运进来五百万斤的铁粉和柴炭。”

“这怎么可能呢?”

这样的运输量,已然超过了原来每天运进金陵城的货物总量。

若钢铁厂真有这么大的运力,此处就该到处都是运货的马车了。

赵瑞闻言一愣,笑道:“先生请往那边看!”

老朱闻言,顺着他所指的地方望去。

触目所及,便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铁矿和煤。

但老朱的目光,并没有在那里停留,而是落在了一旁马车上。

那是由两匹马拉动的马车,让老朱惊讶的,是马车的装载量。

因为那马车明显比普通马车大得多,而且装得满满的。

正常而言,两匹马根本拉不动这样的马车。

“先生说得没错,要炼制五十万斤钢铁,确实需要大量的铁矿和柴炭。”

“若是用马车运输,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我们主要依赖水运。”

赵瑞注意到皇帝陛下的目光,便笑道:“那是有轨马车。我们正是通过有轨马车,将铁矿和煤炭,从码头上直接送到钢炉附近。”

“有轨马车通过轨道牵引,它的运输能力,是普通马车的十倍。”

“一辆马车拉的货,就抵得上普通马车十辆。”

“正是有了它,才能运输这么多铁矿和煤炭。”

赵瑞详细地做着解释。

钢铁厂全部使用的都是从远方运来的煤炭,而不是传统的木炭。

如何将这些物资运来,如何投入钢炉,炼制成钢铁……

当老朱了解到,如此之大的钢铁厂,竟然只有一万名炼钢工人的时候,更是惊得眼珠子都快要掉落了。

老朱对冶铁并非一无所知。

他很清楚,民间素来的传统是,一名铁匠一天冶炼一斤铁。

没错。

大明每天的五万斤铁,背后是五万多名冶铁匠的辛勤劳动。

这还没有计算后续加工,将冶炼出来的铁,进一步打制成刀枪、锄头,犁等具体工具的铁匠。

可制造局的这个钢铁厂,竟然只要一万人,就能每天冶炼五十万斤铁,如此效率,匪夷所思。

朱高炽极为自豪:“正是因为大明钢铁厂炼制钢铁的效率提升,才能让全国钢铁需求大幅提升时,价格仍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

“这是滑轮组,厂里很多需要吊运的货物,都是通过它来吊起!”

……

“钢铁厂不使用一般的柴和木炭,而是烧从地底里挖出来的煤炭。”

“有特制的鼓风机,使煤炭充分燃烧。”

……

“大明钢铁厂炼出来的钢铁,品质还要超过外面淬火十次以上的精钢。”

“太孙殿下说外面那些钢铁,品质都不行,大明钢铁厂一定要牢牢把控品质。”

……

“这是螺纹钢,是用来放在水泥里面,提高水泥建筑物坚固度的。”

……

“这是专门用来铸枪铸炮的钢。”

……

“这是大明制造局最新的枪,里面有膛线,打得又准又远。”

……

“这是最新的座钟,特别精巧,现在各部衙都用它来看时间,比原来的计时器可准多了。”

……

老朱听着赵瑞的介绍,脸上的震惊之色,越聚越浓。

钢铁厂利用了许多“机巧”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所需要的人力。

他亲自看了一下炼钢厂炼出来的钢铁,果然品质非凡,远胜原来的冶铁厂。

“大明制造局下面有几十个工厂,除了钢铁厂,还有造纸厂,织布厂,闹钟厂,枪械厂,火药厂……”

赵瑞见皇帝陛下兴致很高,当下又带着他们继续参观别的工厂。

老朱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感到不可思议。

对于工匠的作用,他还是很清楚的。

否则,当初也不会征发近二十万各类工匠来金陵城。

但老朱又何曾想过,同样生产制作,还可以扩展到这等规模。

几十万工人,干了原来需要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才能完成的活!

熥儿开创的“科学”一脉,竟然有如此之大的作用?

震撼,深深的震撼。

在大明制造局的工厂里逛了一天,老朱整个人都麻了。

制造局工厂给他带来的冲击,实在太大。

以致于素来喜怒随心所欲的老朱,也久久回不过神。

从工厂里面出来,赵瑞推来一辆形状古怪的车子。

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两轮呈一条直线。

车身皆是钢铁制作,有些地方也用了木头。

看上去十分奇怪。

“这是自行车,也是太孙殿下的发明。”赵瑞一边做着介绍,一边踩着踏板,骑了上去。

老朱也来了兴趣,待赵瑞停下来后,便自己上去骑,却发现根本不能稳住车子。

“此车要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平衡技巧后,才能骑行。”

赵瑞笑着道:“太孙殿下说咱们这自行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只能供人玩耍一下,实用价值不大,说是没有橡胶轮胎,就不算真正的自行车。”

说话间,他挠了挠头,脸色稍显窘迫。

对于自行车,赵瑞只是感到新奇有趣。

觉得皇帝陛下一定会喜欢,才拿出来给老朱看。

但心情一激动,话就多了。

言多则必失。

太孙殿下说的“橡胶轮胎”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

好在老朱并没有追问,笑道:“此物颇为有趣,咱要一辆。”

他刚才试骑没有成功,反而激起了好胜心。

赵瑞连忙应声,心里的紧张感也随之退去。

老朱笑道:“蒸汽机呢?外间不是都传,蒸汽机才是大明制造局的头号宝贝吗?造出来了吗?带咱去看看!”

赵瑞脸色稍稍一僵。

最新的蒸汽机试验机确实已经造出来了,正在试验运行中。

只不过,朱高炽整天在旁边守着,忙碌地做着测试。

还特意交待他,这次不能再像上次一样,弄一个半成品就拿出去给外人看。

一定要等彻底成功了,再上报朝廷。

赵瑞也抱着同样的想法,故而才一直没有带老朱去看最新的蒸汽机。

现在皇帝陛下点名要去,那就再也不能逃避了。

当下,赵瑞领着老朱一行人前往。

还未达到,便先听到一阵阵轰隆隆的震动声。

朱高炽满身油烟,从里面走了出来。

刚才听到赵瑞来报,说皇爷爷亲至,他来不及清洗身体,换衣服,只能就这般出来迎接。

老朱没好气地狠瞪了一眼。

堂堂亲王之子,弄成这幅样子,太不像话了。

由于还有其他工人在场,也没有当场训他。

朱高炽领着老朱等人进去。

入眼便看到两台巨大的机器,正在不停地运转中。

机器的轰隆声,震耳欲聋。

连带着讲话的声音,都听不太清了。

只看到有转轮飞快地转动,巨大的水管,正将池子里的水,从左边池子,抽向右边的池子,从低处抽向高处。

高高喷起的水柱,展示着蒸汽机的惊人功率。

将老朱久久震撼得无言。

他像一个好奇宝宝般,东看看,西瞧瞧,对此物感到无比惊奇。

离开蒸汽机所在的车间,到了研发人员平日里开会研讨的房间,巨大的噪音消失,朱高炽才得意洋洋在向老朱做起介绍。

讲述蒸汽机的运作原理。

老朱是极聪明的人,虽然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却是一听便懂。

“倒是一件宝贝,较之原来用人力脚踏的水车,抽水灌溉农田要强很多倍了。”

“不止是抽水灌溉农田,还能用它来推动轮船和火车。”朱高炽拿出朱允熥画的蒸汽轮船,还有火车的图片,给老朱做介绍。

“你说的这些蒸汽轮船和火车,需要使用大量的钢铁。”老朱饶有兴趣地听他说完,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

钢铁是很昂贵的东西……

但说到这里,老朱却忽然愣了愣。

以如今大明制造局炼钢厂的冻炼效率,钢铁价格能降到极低。

毕竟,原来一斤铁的成本,是一个工人劳作一天。

而如今变为了一天五十斤。

理论上,价格能降到原来的五十分之一。

据赵瑞的介绍,大明科学院和大明制造局仍在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未来或许一个工人一天就能生产一百斤铁,甚至两百斤,三百斤,乃至上千斤。

那时候,或许朱高炽说的这些,就真有可能轻轻松松实现了。

在此之前,朝廷要给一名明军打造全副的武器和盔甲,需要一大笔的银子。

因而,全副盔甲的明军,只有极少数的精锐。

大部分普通士兵,都只能用简陋的盔甲和武器。

但眼下大明制造局将钢铁生产提高到这等层次,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会先制造标准大小的蒸汽机,发放给各地的官府,专门用来抽水抗旱救灾。”

“还有用来抽干煤矿的地下水。”

朱高炽也是十分聪明伶俐的人,这时候当然不会去反驳老朱的话。

朱允熥也告诉过他,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愿景虽然好,但不要太过于着急去实现。

一步一个脚印。

慢慢来推动。

早期的蒸汽机,充分发挥它抽水的能力就好了。

当然,还有用于纺织。

不过,眼下纺织最重要的问题是缺少原料,缺少棉花和羊毛,而不是纺织效率更不上。

大明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至少眼下根本不为纺织而发愁。

等将来棉花和羊毛等原材料的供应上来了,才是蒸汽机驱动纺织机大显身手的时候。

故而,朱允熥才将其早期应用,聚焦在“抽水”上面。

粮食是社会生产生活的根本。

而纺织带来的变革,要等出海后,不愁原材料和市场再说。

人力水车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百姓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

然而,人力水车又怎么比得上蒸汽机“抽水”的效率呢?

在抗旱救灾上,就不存在劳动力过剩这回事。

能投入多大的力量,就投入多大。

早一天让田地灌溉到水,便能抢救更多的农田。

还有一点则是,原来不适合做水田的地方,有了蒸汽机抽水供水,也可以尝试改成水田。

在原来的历史上,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早期生产的一千多台蒸汽机,基本上全部是用于抽水。

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其他机器上。

“制造一台蒸汽机,需要多少钱?”

老朱问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他看来,这个铁疙瘩,零部件很多,结构复杂,就算铁价便宜,但要制作成不同的零件,成本恐怕不会太低。

“这主要看功率的大小。”朱高炽解释道:“功率越大,价格越高。”

“太孙殿下说用马力来衡量功率,目前的成本是一马力四十两银子。”

“一台十五马力的蒸汽抽水机,价格大约是六百两银子。”

“我们正在通过标准化,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根据测算,如果将标准全部制定好,铺开来大规模生产,假设每年生产一万台,则每台的制造成本能降到现在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大约是四十两银子一台。”

接着,朱高炽又详细解释何谓马力。

即用一匹马来踩水车,看它八小时能抽多少水。

再用蒸汽机进行对比。

测量后得出的数据,即为一马力。

目前研制的蒸汽机,有两种型号,一种为十五马力,一种为三十马力。

随后,他又解释何为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作业,如何降低成本等来

……

“虽然算起来,一马力机器的价格,比买一匹马还要贵。”

“但是,机器的保养费用便宜,不像养马那么费劲。”

“而且,机器可以昼夜不停的运作,除了出现故障维修时,和必要的保养时间之外,全年无休。”

“实际上,一马力的机器,能干的活,超过五匹马都不止。”

老朱轻轻点头。

中原大地此前被草原蛮族统治了几十年,许多农田被他们改成了牧场,导致中原马匹数量激增。

因此,明初马匹的价格并不贵。

如今,一匹中等品质的马,不过十两银子而已。

但中原王朝能养的马,终究是有限的。

机器却能源源不断的生产,这就不一样了。

如果真像朱高炽所言,十五马力的蒸汽抽水机,一年生产一万台,岂不就相当于多了十五万匹干活的马?

哦,不对。

一马力机器相当于五匹马能干的活,这样算的话,是相当于一年多了七十五万匹马。

下一年还能继续增加。

一年更比一年多。

如果生产技术再改进,效率再提高,成本再降低……

直观的算法,立即让老朱感受到了“工业化”的恐怖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