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姜阿山小树

第二百四十九章 发动群众!笑疯了的老朱!

要真正将所有匪寇,包括潜藏在百姓中江湖帮派,混混流氓都清除干净,使他们不敢再犯事,仅靠朝廷是不行的。

必须将所有人都发动起来。

将千千万万的百姓发动起来!

但是,该如何发动呢?

这就要依靠邮司了。

正如前世的网络举报,网络监督能对官僚系统起到极大的威慑作用。

在如今这个电子通讯还不发达的时候,已经普及到所有平民百姓中的邮司系统,也有着极大的威能。

百姓去衙门告状的成本很高,后续也害怕报复。

但写举报信的成本很低,只要朝廷加强监督,也能杜绝事后的报复。

要知道,即使是在后世。

给有关部门和国家设置的监察机构写举报信,仍然是百姓监督官员投拆官员最有效的途径。

于国家而言,也是最大且最有效的反腐利器。

如今大明已经建立起了邮司系统,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

只要在刑部,缉盗司,都按察使司,以及各级县衙,都建立起专门的举报中心,在《大明日报》上刊登出去,让百姓们将身边的黑恶势力,江湖湖派,流氓混混都加以举报……

那么,剿匪一事,便会进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那时候,便不是朝廷孤军奋战,而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与朝廷一起战斗了。

局面立时逆转。

百姓们会举报吗?

一定会!

首先,总有看不惯,爱管闲事的百姓。

其次,无论是江湖门派,还是黑恶势力,再或者是流氓混混,他们虽然让很多人害怕,但他们也一定有“仇家”,有竞争对手。

就算普通百姓不举报,那些仇家和竞争对手也会举报。

以前去衙门告状,会被指责不讲江湖规矩,被所有人唾弃。

现在只要一封举报信,神不知鬼不觉,谁还会不做呢?

那些盗贼土匪,自身就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因为自己不举报别人,也会担心竞争对手举报自己。

于是,这些团伙本身,就会相互揭发对方。

不止是如此。

朱允熥的思维继续发散。

还有都察院也一样。

要监督百官,就需要信息来源。

此前派官员巡视各地,要等百姓来告状,再或者是自己微服私访。

实际上,无论哪种,消息来源都是十分困难的。

可有了邮司系统,能接收举报信,情况立即便不一样了。

比如说,以前朝廷工地做工的伙食很差,但民工也不可能因为这事而去衙门告状喊冤。

于是,朝廷拨款的银子进了贪官的腰包,上面却毫无察觉。

但一旦公布可以写信举报,那就会有人写信来投诉了。

其他官员贪污腐败亦是如此。

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充分利用好这个邮司系统,对官员的监督,将能提升到几乎可以与后世社会相当的层次。

虽然后世大家也经常吐槽官府的问题。

但与如今大明的官府相比,那后世社会的进步,又何止是百倍千倍呢?

朱允熥越想越兴奋。

老朱这封信,真的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他竟然一直没有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工程,自己早就建设好了,只是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而已。

一直以来,对官员的监督都完全依赖于上级。

但回想后世社会,朱允熥便十分清楚,哪怕权力来自上面的授予,但真正有效的监督,永远是依靠下面的揭发,举报。

故而,官员正式调任之前,都会进行公示,接受下级检举监督。

而平时对官员进行查处,也通常是因为有人检举了该官员。

虽然很多人抱怨举报信经常石沉大海,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但这往往是因为举报者没有确切确实的证据,而举报的人实在太多了,内容大同小异。

面对如山如海一般的举报,上级根本查不过来,只能不了了之。

可不管怎么说,检举监督系统对上级掌握下面官员的动向,情况,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世扫黑除恶行动中,被扫除的黑恶势力,基本上全部来自下面的举报。

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落马,也都是因为对手或者下面人的检举。

事实上,大明朝廷内通行的上奏弹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举报呢?

只不过,这个检举的范围很小,能实施监督的人很少。

而一旦利用邮司系统扩大全民,事情便会起质的变化。

在此之前,老朱让老百姓抓违法犯罪的官员,将其扭送至京城,这是令民众监督官员。

但这种监督的难度,无疑是非常大的。

可如果任何一个百姓,都可以写信向朝廷举报官员,那监督就立即变得不一样了。

受制于时代和科技,如今的朝廷,对地方官员的约束和了解都实在太少了。

一旦百姓都能利用邮司系统检举监督官员,有了直接向上面反映的通道。

那邮司系统,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奏章”系统。

只不过,上奏朝廷的权力,由少数官员变成了“全体百姓”。

既可以一级一级上奏,也可以越过下面,直达中枢。

向县衙举报,向都按察使司,向刑部,向都察院……

此前的《大明日报》,使得百姓能直接了解朝廷发布的政策和法令,杜绝了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不传达朝廷的命令。

比如说,某地要救灾,朝廷下旨给某个灾民发放十斤大米。

但事实上,到了实际执行中,很多官员不会向外发布朝廷的命令。

只给每个灾民发放五斤大米,余下的五斤,则变成银子,进了自己的腰包。

下面的百姓,不明情况,还以为朝廷的救灾粮只有五斤。

类似的事情,在整个封建时代屡见不鲜。

一直到后世社会,仍然时有发生。

随着监督问责的力度越来越大,才逐渐减少。

如今的大明亦是如此。

《大明日报》的触角已经遍及大明所有州县。

上面发布的政令,所有百姓都能看到。

不认识字的人,也会通过口耳相传而知晓。

但实际执行的时候,官员仍然会有种种理由,而不严格按照朝廷的政令执行。

百姓缺少向上面反应的渠道,通常也无可奈何。

反而会因此而骂朝廷不守信任,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做的。

有了这套系统,百姓从此有了向上反应的渠道。

一旦地方实施的政策,与朝廷公布的不符,立即便能写信反映。

地方官员再也不能欺上瞒下,将会失去在地方上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权力。

整个的大明行政系统,都将焕然一新。

其意义之深远,又要远远超过此次刑部清剿行动本身了。

再细细回想,在后世,在那个电话尚未普及的时代,信件系统有效实现了民众对官员的监督!

依靠邮政系统监督下的吏治,全体官员也是能做到非常清廉,不敢贪污腐败的。

因为政令上通下达,监督落到了实处。

大明,一个封建王朝,也能如此。

那将是何等巨大的飞跃?

千古以降,绝没有一个王朝能做到这一点。

毕竟,自古以来,百姓都缺少向上反映情况的途径。

自古以来,百姓都不可能真正有效的“监督”官员。

不管是探听司的情报打听得有多细致,相比全民监督,都不是一个量级。

一念及此,朱允熥再也按捺不住了。

当即令杨荣拿来笔墨,给老朱回信。

……

申城。

日落时分。

老朱走在黄浦江的岸边上。

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

每天沿着河堤散散步,吹吹河风,看夕阳西下,好不惬意。

“信,老爷,您的信!”

吉垣将刚从邮递员手中拿到的信,递到老朱面前。

陛下可是一直要求,一旦收到信,便立即呈上,不能有片刻耽搁。

老朱接过去,撒开信封,看了起来。

很快,他脸上的神色,便变得十分精彩起来。

根据他之前的提议,朱孙在信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更系统更全面的建议,利用邮司系统,在整个大明建立起全民监督机制。

不仅仅是刑部通过该系统打击江湖帮派、山贼匪寇,更重要的是,朝廷依仗该系统,建立起一个对上下所有官员的监督管理。

此前,靠朝廷上几个御史言官,上奏章弹劾,又能监督得了几个官员呢?

正是很清楚这其中的不足,老朱才建起庞大的锦衣卫和检校系统,作为耳目,打探下面的情报。

但这种体系仍然是天生存在不足的。

一方面是官僚系统自身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消息都打探到。

另一方面是,从上到下的监督,完全依赖于各级官员的忠诚。

而人的忠诚,是很难保证的。

举一个例子,如果老朱派某个锦衣卫官员去打探市井中的流言,正好流言中有关于那个锦衣卫官员的不利消息,那对方基本上都会隐瞒不报。

即使再派其他人去巡查,打探,也难免会有官官相护的情况。

大家彼此卖个面子,讲交情,都帮着相互隐匿。

但一旦通过邮司检举监督,则所有人都是监督者。

官员欺上瞒下的情况,将得到彻底的扭转。

想到这里,老朱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太激动了。

自当皇帝,身居高位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想,到底要如何才能不被下面的人瞒骗。

他想了很多办法,置锦衣卫,检校、允许民众越级上告,乃至告御状。

然而,老朱最终无奈的发现,没有一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这个皇帝,终究在某些事情上,会被人欺骗。

胡惟庸案、郭恒案、空印案等大案的爆发,无一不印证了这一点。

但现在,有了邮司系统,将其很好的利用起来,那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郭恒案的时候,真有没有一个官员,小吏,心中感到害怕不安吗?

不!

他们只是没有渠道,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向上面反映情况罢了。

直接向衙门去告发,肯定会被压下来,乃至被害身死。

故而,最终都选择了同流合污。

如果有一整套完善的检举系统,这些集体弊案,都能基本上杜绝。

朝廷对官员的监督,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至于官员或武将私下串通,密谋造反之类的事情,也都很难再发生了。

因此在此之前,一个低级武将,即使发现自己的上司有意图谋反,他想向朝廷检举,也是非常困难的。

为什么历朝历代,总有不少人暗中密谋造反,因为人身依附下,是有这样的条件的。

藩王想造反,下面一个制造兵刃的士兵发现情况不对,有办法向朝廷检举吗?

答案是没有。

因为他要检举,必须要离开藩王统治的地区。

可准备造反的藩王,又怎么会让别人轻易离开呢?

但有了邮司系统,并保证其畅通,那么,任何蛛丝马迹,都会有人检举。

这才是真正让大明王朝统治稳定的“神术”啊!

为大明的未来担心得夜夜难眠的老朱,此刻又如何能不激动呢?

他手拿着信,愣在那里,整个身体都僵住了。

只有脸上还在笑。

不停地笑。

“老爷!老爷!”

半晌之后,吉垣才终于发现有些不对。

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他连忙轻声呼唤。

老朱却还是没有回答。

仍然像个傻子般,愣愣地笑着。

“老爷!老爷!”

吉垣急了,走过去轻轻摇晃了一下老朱的身体。

呼啦!

老朱身体一个踉跄,向前一倾。

吉垣连忙用力扶住,才没有让老朱摔倒,却是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老爷,您这是怎么啦?”

吉垣吓得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心跳砰砰如鼓。

“没事!没事!”

回过神来的老朱爽朗大笑:“咱就是太高兴了,咱大明江山,也终于能千秋万代了。”

此言声音很大。

周围的行人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毕竟,一个路人骤然为大明江山能千秋万代而高兴,怎么看都有些诡异。

吉垣一下子卡顿了。

若是左右无人,他此时就该立即下跪祝贺。

可他们现在是微服私访,不能让外人知晓身份。

然而,看陛下的神情反应,似乎真有天大的喜事。

此时不贺,那也不对。

“老爷,这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咱们不如回酒楼,喝点酒庆贺一下吧。”。

这句话既说了祝贺之语,亦是在提醒老朱,咱们可是在外面呢,不要得意忘形。

老朱也是瞬间醒悟过来,立即发现自己方才有些失态,忙道“说得是,今天晚上好好喝几杯吧。”

说完,便向着酒楼走去。

周围的行人虽然觉得有些奇怪,却也仅仅是多看了两眼,便皆各自散去了。

这年头,大家都忙,即令在大街上发现一个人有点疯癫不对劲,也仅止于随意看两眼,不会深究。

老朱回到住处。

便立即奋笔提书,给朱孙回信。

此法的整体框架肯定没有问题,也是老朱此前所没有想到的。

朱孙不凡啊。

如此人才,一定要推荐给自己那个孙子加以重要。

不过,他现在虽然仍在《科学》期刊,可向朝廷提的建议,基本上都被采纳,也算不错。

检举监督的办法虽好,却还要有一个具体的执行方案,将事情落到细处。

老朱思索许久,终于写出一个详细的方案。

随后,便让吕垣连夜去邮司投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