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另有心思
“族长,这是我们薛家崛起的绝佳时机啊。若错过,待燕国统治赵国,我们薛家必将受到打压,沦为二流家族。”另一位家族成员劝说道。
薛雍长叹一声:“此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我们既要为家族的未来谋划,也要顾及名声,以免被其他家族和百姓所唾弃。”
在赵国的另一个世家——李家,情况也颇为相似。李家的家主李宏正在书房中与几位心腹密谈。
“家主,如今赵王已自身难保,我们不能再将家族的命运寄托在他身上。”一位心腹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宏皱着眉头:“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我们若公然背叛赵王,恐怕会引起其他家族的不满和攻击。”
“家主,我们可以先表面上响应赵王的号召,出兵相助,但在出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暗中保存实力,将主要精力放在吞并周边弱小势力上。待我们实力足够强大,便可与其他世家大族一争高下,甚至在赵国分崩离析之时,割据一方。”另一位心腹献计道。
李宏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被坚定所取代:“也只能如此了。吩咐下去,挑选一些老弱残兵,佯装成主力部队前往国都增援赵王,而真正的精锐则秘密行动,去抢占那些无主之地。”
除了薛家、李家,其他的世家大族如王家、孙家等也都在各自的府邸中进行着类似的谋划。
他们有的家族较为激进,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扩充兵力,抢夺周边土地,全然不顾赵王的征召令。
另一边。
燕军营地的一角,一群赵国士兵俘虏被关押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围栏内。他们面容疲惫,眼神中透着沮丧与迷茫,身上还带着战斗后的伤痕与尘土。
燕军的看守士兵们在周围来回巡逻,他们身姿挺拔,盔甲鲜亮,纪律严明。其中一名燕军看守士兵站在不远处,与同伴闲聊着。
“你听说了吗?咱们燕国的士兵只要在这场战争中立下战功,那可就能获得爵位。哪怕是出身平民,也有机会封爵,从此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燕军士兵甲一脸自豪地说道。
“是啊,这是燕王的恩赐,也是咱们拼死奋战的动力。在燕国,只要有本事,就能出人头地。”士兵乙附和道。
他们的谈话声不大不小,恰好能被围栏内的赵国俘虏们听到。赵国俘虏们原本都低垂着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此刻却纷纷抬起头来,眼神中流露出惊讶与羡慕。
一名年轻的赵国俘虏忍不住小声嘀咕道:“在赵国,爵位哪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大多都被那些贵族和将领们垄断了,我们普通士兵就算战死沙场,家人能得到些许抚恤就不错了,封爵简直是痴心妄想。”
旁边一位年长些的俘虏深有感触地叹了口气:“是啊,我在赵国军队里服役多年,见过太多的兄弟英勇牺牲,可他们的家人依旧过着贫苦的生活。而在这里,燕国竟然给平民这样的机会,实在是令人羡慕。”
这时,一位赵国的百夫长俘虏站了起来,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燕军营地的方向,说道:“兄弟们,我们如今成为俘虏,赵国的未来也一片黯淡。与其回去继续过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不如加入燕国军队,说不定还能拼出个前程。”
他的话引起了俘虏们的一阵骚动。有的俘虏表示赞同:“百夫长说得对,我们在赵国已经没有什么盼头了,燕国能给我们新的机会,为何不试试?”
但也有俘虏面露犹豫之色:“可我们毕竟是赵国人,这样做是不是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百夫长看着那些犹豫的俘虏,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我们都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赵国如今已自身难保,我们就算回去,也只是在乱世中苟延残喘。而燕国正值强盛,加入他们,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
在犹豫与挣扎中,越来越多的赵国俘虏倾向于加入燕国。他们找到燕军的看守士兵,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燕军看守士兵将此事上报给上级军官。不久后,一位燕军将领来到俘虏营前。他审视着这些赵国俘虏,大声问道:“你们真的想清楚了,要加入燕国军队?”
赵
国百夫长挺身而出,抱拳行礼道:“将军,我们想清楚了。我们在赵国看不到希望,听闻燕国对士兵的优厚政策,我们愿意为燕国效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燕军将领微微点头:“好,既然你们有此决心,燕国欢迎你们。但你们要记住,一旦加入,就要遵守燕国的军法,忠诚于燕王,若有二心,定不轻饶。”
“是,将军!我们定当全力以赴!”赵国俘虏们齐声高呼。
从那以后,这些曾经的赵国俘虏们开始接受燕军的训练,他们努力学习燕军的战术与纪律,试图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在训练场上,他们刻苦训练,与燕军士兵们并肩作战的念头支撑着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而在赵国国内,当得知有俘虏投降燕国并加入其军队的消息后,赵国的士兵们心中也泛起了波澜。一些士兵开始私下议论。
“他们在燕国真的能有更好的发展吗?我们在赵国拼死拼活,却什么都得不到。”
“也许我们也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考虑了,不能只想着为赵国卖命。”
这种情绪在赵国军队中逐渐蔓延开来,使得赵国军队的士气更加低落。赵国的将领们察觉到士兵们的变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他们试图用爱国情怀来激励士兵,但在现实的困境和燕国优厚政策的对比下,这些激励显得苍白无力。
在赵国的一座军营中,一位将领对着士兵们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是赵国人,我们要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能被燕国的诱惑所动摇!”
然而,一名士兵却小声回应道:“将军,我们也想保卫家园,可我们的付出能得到什么回报呢?”
将领一时语塞,他深知士兵们的抱怨并非毫无道理。
但他也明白,赵国若失去了士兵们的忠诚与战斗意志,灭亡将是迟早的事。
颖川城内,熊成将军面色凝重地望着城外那严阵以待的燕军.
城墙上的赵军士兵们个个神情疲惫,眼神中透着对战争的恐惧与厌倦。
这些日子以来,燕军的围困使得城中的物资日益匮乏,百姓们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燕军一直善待俘虏、不屠城且不伤害百姓的名声却也在城中悄然传开。
熊成深知,继续坚守下去,城池迟早会被攻破,而那时,城中的百姓必将遭受战火的涂炭。
他心中开始萌生出投降的念头,但又顾虑重重,毕竟自己身为赵国的将军,投降之举可能会背负千古骂名。
“将军,如今这局势,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亲信将领来到熊成身边,低声问道。
熊成无奈地叹了口气:“燕军的攻势虽猛,但他们对待百姓和俘虏的态度,让我等实在难以抉择。继续抵抗,城破之日百姓受苦;若投降,我又有何颜面面对赵国的列祖列宗。”
亲信将领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或许我们可以先派人去试探一下安西将军的态度,看看他们能给出怎样的条件。”
熊成微微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你去挑选一名机灵的士兵,秘密出城,前往燕军营地。”
那名士兵乔装打扮后,趁着夜色悄悄出了城,来到燕军营地求见安西将军。安西将军听闻颖川城有人前来试探,心中已猜到了几分。他在营帐中接见了来使。
“你家将军派你来,所为何事?”安西将军目光锐利地看着来使,问道。
来使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我家熊成将军久仰安西将军威名,也知晓燕王的仁慈。如今颖川城坚守艰难,我家将军不忍百姓受苦,若有投降之意,不知燕王和将军会如何对待?”
安西将军微微冷笑一声:“你家将军倒是明智。燕王一向善待百姓与俘虏,此乃天下皆知之事。如今燕王大业正值用人之际,手下也缺有能之士。若你家将军能弃暗投明,前来投靠,必能在燕国建立功勋,为燕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燕王定会不计前嫌,给予重用。”
来使听了安西将军的话,心中稍安,赶忙说道:“将军所言,小的定会如实转达。还望将军能在燕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安西将军
点头道:“你且放心回去,告诉熊成将军,只要他真心归降,我安西将军担保他在燕国的荣华富贵。”
来使回城后,将安西将军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熊成。
熊成听后,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他思索良久,最终决定打开城门,迎接安西将军进城。
当安西将军率领燕军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颖川城时,城中的百姓们心中忐忑不安,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命运。
然而,燕军进城后,依然保持着严明的纪律,没有骚扰百姓,城中的秩序很快恢复了平静。
熊成亲自在城门口迎接安西将军,脸上带着一丝尴尬与讨好:“安西将军,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熊成之幸。”
安西将军微笑着说道:“熊将军能深明大义,顺应时势,实乃明智之举。燕王定会赏识将军的决定。”
当晚,熊成在城中的府邸设宴,款待安西将军。酒过三巡,熊成趁着酒劲说道:“安西将军,今日熊成投靠燕国,还望将军在燕王面前多多美言。熊成愿为燕王效犬马之劳,只求在燕国能有一席之地。”
安西将军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说道:“熊将军放心。我安西在燕王麾下多年,深知燕王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燕王欲建立一番宏图伟业,正需要熊将军这样有经验的将领。以将军之才,若能忠心辅佐燕王,必能成就一番大业。我定会将将军的忠心与诚意转达给燕王,相信燕王定会给予将军丰厚的赏赐与重用。”
熊成听了安西将军的话,心中大喜:“多谢将军。熊成定当不负所望。”
安西将军放下酒杯,表情严肃地说道:“熊将军,如今燕国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需齐心协力,为燕王的大业而努力。颖川城地理位置重要,将军需协助我军巩固城防,安抚百姓,确保此地的稳定。”
熊成连忙点头:“将军吩咐,熊成自当照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熊成积极配合燕军,在颖川城中推行燕国的政策。
他召集城中的百姓,向他们宣扬燕王的仁慈与燕国的繁荣,试图让百姓们接受燕军的统治。
“乡亲们,燕王乃仁义之君,燕军亦是纪律严明之师。如今赵国已日暮途穷,我们若能顺应时势,投靠燕国,日后必将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熊成站在城中的广场上,对着百姓们大声说道。
百姓们听了熊成的话,虽心中仍有疑虑,但看到燕军进城后的所作所为,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而安西将军则继续率领燕军向赵国的其他城池进发。他深知,每收服一座城池,燕国的根基就更加稳固一分。在他的心中,对燕王叶云起充满了忠诚与敬畏。他明白燕王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征服赵国,更是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燕国,让燕国的威名传遍天下。
在燕军的营帐中,安西将军常常对着地图沉思,谋划着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将军,如今我们已收服多座城池,赵国已元气大伤。是否可以乘胜追击,直捣赵国国都?”一名将领问道。
安西将军摇了摇头:“不可操之过急。赵国虽弱,但国都必定防御森严,且赵国还有一些残余势力在负隅顽抗。我们需先巩固已占领的城池,休整军队,等待最佳时机。同时,继续散播燕王的仁政,瓦解赵国的军心与民心。”
“是,将军。”将领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