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斗不死就往死里斗

张御史一脸凝重地走进燕王叶云起的书房,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叠整理好的文书,恭敬地呈到叶云起面前。

“燕王殿下,这些都是我花费大量精力收集来的关于赵王的罪证。”

张御史微微低着头,语气中满是诚恳,“赵王在长安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发指,百姓们苦不堪言。我恳请殿下您出手,主持公道。”

叶云起接过那叠文书,目光快速地浏览着上面的内容,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张御史,现在还不是时候,这些证据你先留着,等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做打算。”

张御史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他对叶云起已经是无条件的忠诚。也深知叶云起有着长远的谋划,于是点点头,说道:“殿下考虑得周全,那我便听殿下的安排。”

然而,张御史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学生茂才,会偷走他这份证据。

茂才趁张御史不备,偷偷潜入书房,偷走了张御史整理的那些关于赵王的罪证,他和张御史不一样,他想升官发财。

茂才怀揣着这些罪证,来到卫王的府邸。

见到卫王后,茂才连忙跪下,双手奉上罪证,说道:“大王,这是我从老师那里偷来的赵王的罪证。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交给更有能力的您来处理。”

卫接过罪证仔细查看,眼睛都亮了。

他看着茂才,夸赞道:“你这小子,很会做事啊。这些罪证可是无价之宝,你为我立了大功。”

说着,卫王一挥手,让人端上了黄金百两,“这些黄金赏给你,以后好好为我办事,好处少不了你的。”

茂才看着那闪闪发光的黄金,眼中满是贪婪与得意,连忙磕头谢恩:“多谢大王赏赐,我以后一定唯大王马首是瞻。”

卫王得到罪证后,心中暗自得意。

他随后让人把东西交给了之前收买的手下——御史赖民。

赖民是一个一心想着为卫王做事的人,他渴望着将来卫王成为皇帝后,自己能够获得高官厚禄,所以对于此事非常积极。

赖民仔细研究了那些罪证,经过一番谋划,第二天就写了一封奏折给内阁。

在奏折中,他参了赵王一本,写道:“赵王喜奢靡,他的妃子们也是花费无度。尤其是赵王最近宠爱的侧妃,对珍珠喜爱至极。赵国的百户齐进云专门为赵王侧妃做事,收刮民脂民膏用来买珍珠献给赵王的侧妃。赵王如此行径,实在是过分喜爱奢靡,无明君之相。”

谢尚书拿到这封奏折后,顿时感觉头很大。

他知道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权力斗争,处理不好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谢家现在经不起风波了。

谢尚书思考良久,最后决定先压下,暂不说话。

他不想轻易卷入赵王和卫王的争斗之中,想先看看局势的发展。

卫王却并不打算放过赵王,他直接把谢尚书压下的奏折拿出来,在赵王面前宣读,读完了还要跟卫王说道:“这赖民写的奏折多半是污蔑你。你可不要往心里去,我是相信你的。”

说着,卫王还把奏折递给了赵王。

赵王接过奏折,看着上面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哪里忍得下这口气,愤怒地说道:“这个赖民,竟敢污蔑我。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赵王回到自己的府邸后,立刻召集手下。

他愤怒地跟手下人放话:“去,把那个赖御史给我抓起来。重重打他二十大板!”

赵王这辈子还没有受过这种气,恨不得直接弄死赖御史,不过他还是有分寸的,只是让人去打二十板子。

然而赵王却没有预料到,赖民只是个文人,他没有多好的身体。

赖御史上完奏折后,就已经做好了被抓的打算。

赵王的人来时,他一点也不怂,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证明自己对卫王忠心的机会。

他心中暗暗想着,只要自己挺过这一关,将来卫王一定会重重赏赐自己。

当赵王的手下给赖御史打板子,赖御史没有丝毫的反抗。

他挺直了脊梁,装出一副很有骨气的样子。

那板子重重地落在他的身上,赖御史咬紧牙关,强忍着疼痛。

二十板子打完,赖御史已经血肉模糊,昏了过去。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赖御史当天就死了。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文官们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官们纷纷炸了锅,他们觉得赵王还没成皇帝,就敢打死文官,那要是做了皇帝还了得。

一些文官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一个文官皱着眉头说道:“这赵王太霸道了,简直不把我们文官放在眼里。”

另一个文官也附和道:“是啊,这样的人要是当了皇帝,我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于是,文官们一个个纷纷上奏,建议选卫王为皇帝。他们选择站在卫王那边,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打压赵王的嚣张气焰。

赵王得知文官们的表态后,简直要被气死了。他在府邸中大发雷霆,怒吼道:“这些文官,真是可恶。他们被卫王蒙蔽了双眼,竟然要选卫王为皇帝。我赵王哪里比卫王差了?”

然而,尽管赵王愤怒无比,但他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十分不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但事已至此,他必须想办法挽回局面,否则自己多年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

随着赖御史事件的发酵,各方势力开始重新布局。卫王看到文官们纷纷站在自己这边,心中得意洋洋。他开始进一步谋划如何彻底打压赵王,扩大自己的优势。

赵王则在困境中挣扎,他一方面要应对卫王的攻击,另一方面还要安抚那些对自己不满的势力。他试图通过一些手段来挽回文官们的心,但效果并不理想。

卫王在看到众多文官因赵王打死赖御史之事而纷纷站在自己这边后,心中满是得意,想着趁热打铁,进一步拉拢文官。

于是他精心筹备了一场宴会,满心欢喜地发出邀请,期待着文官们能纷纷前来,让他的府邸蓬荜生辉。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好几个文官根本不买账,对他的邀请置若罔闻。

这让卫王觉得在众人面前很没有面子,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卫王在书房中焦躁地踱步,谋士邝书明见状,微微皱了皱眉头,轻声说道:“大王莫要气恼,这些文人向来好沽名钓誉,他们心中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轻易不会被拉拢。”

卫王听后,停下脚步,皱着眉头说道:“那本王就任由他们这样对本王不屑一顾?这口气本王咽不下去。”

邝书明微微摇头,说道:“大王,此事并非毫无办法。在臣看来,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给钱。这世间之人,大多难以抵挡金钱的诱惑。我们可以先拉拢一波能够被拉拢的人,让他们看到大王您的诚意和好处。”

卫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那你说说,从何处下手最为合适?”

邝书明沉思片刻后说道:“大王,臣以为最好是把吏部拉拢到手里。吏部可是掌管官员任免之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吏部现在由陈文道暂时管事,若能将此人拉拢过来,那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卫王的另一个谋士童继福听到邝书明的话后,微微皱起眉头说道:“大王,之前我们就曾拉拢过陈文道,可那陈文道根本不理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臣觉得拉拢他怕是难以成功。”

邝书明却摆了摆手,说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情况不同了。”

卫王听了,好奇地问道:“哦?有何不同?你且说来本王听听。”

邝书明微微眯起眼睛,缓缓说道:“大王,因为赖民死了。这赖民和陈文道两人可是沾亲带故的,赖民的儿子娶了陈文道妹妹的女儿。如今赖民被赵王打死,陈文道必然会对赵王心怀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去拉拢陈文道,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卫王听了,眼睛一亮,说道:“原来是这样,那本王倒是可以试一试。不过,这拉拢之事也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

邝书明继续说道:“大王,陈文道此人在吏部多年,对吏部的事务了如指掌。他之所以之前对我们的拉拢不屑一顾,一来可能是他不想轻易卷入纷争,二来可能是我们的筹码还不够诱人。但如今,赖民的死让他与赵王之间有了隔阂,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童继福点了点头,说道:“邝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可以先从侧面了解一下陈文道的喜好和需求,投其所好。文人虽不喜金钱,对古董字画什么的还是很感兴趣的。”

卫王微微点头,说道:“这些办法都不错。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让他觉得我们是在刻意讨好他,以免引起他的反感。我们要让他觉得,与本王合作,是他的最佳选择。”

邝书明说道:“大王放心,我们可以先派一个与陈文道有些交情的人去试探一下他的口风,看看他对赵王的态度到底有多坚决,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具体的拉拢策略。”

于是,卫王等人经过一番商议,选派了一个名叫刘和的人与陈文道有些交情的人去试探,刘和跟陈文道是同期的进士,两人平时经常往来。

刘和带着卫王准备的一些薄礼,来到了陈文道的家中。

陈文道看到刘和,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刘兄,今日前来,可是有何事?”

刘和笑着说道:“陈大人,许久不见,我今日前来,一是来看看你,二是有些话想与你说说。”

陈文道请刘和坐下,说道:“刘兄有话但说无妨。”

刘和说道:“陈大人,你也知道,如今朝廷局势动荡,赵王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不齿。那赖御史不过是说了几句真话,就被赵王活活打死,这实在是太过分了。卫王对赵王的行径也是十分不满,目前也就他能和赵王分庭抗衡,我们这些人也该站队了。”

陈文道听了,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赵王确实过分,但我不想卷入这些权力争斗之中。”

刘和说道:“陈大人,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有时候,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卫王是个有抱负的人,他希望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他很欣赏陈大人你的才华和能力,希望能与你携手合作。”

陈文道听了,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回答刘和比较好。

刘和看出陈文道有些犹豫,于是继续说道:“陈大人,卫王也知道你不想轻易卷入纷争,所以他不会勉强你。不过,他还是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毕竟,如今的局势,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陈文道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刘兄,我很感激卫王的赏识。但我在吏部多年,深知官场的复杂。我不想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刘和说道:“陈大人,你的顾虑我理解。不过,卫王是真心希望能与你合作。他会为你提供足够的保障,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陈文道说道:“我这个人不喜争斗,也不敢参与到朝堂的斗争中去。”

刘和说道:“陈大人,这个不急,你可以慢慢考虑。”

刘和离开后,陈文道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自己现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方面,他对赵王的行径感到不满。

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轻易卷入卫王和赵王的争斗之中,多年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陈文道,卫王不是一个贤王,这也是陈文道没有直接答应的缘故。。

刘和回去后,将与陈文道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卫王和邝书明等人。卫王听了,说道:“看来这陈文道还是有些顾虑。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邝书明说道:“大王,我们可以再给陈文道一些时间让他考虑。同时,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增加对他的吸引力。比如,我们可以在吏部给他安排一些心腹之人,让他在吏部的地位更加稳固。或者我们可以承诺他,将来在朝廷中给他更高的职位。”

卫王说道:“这些办法都可以试一试。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让他觉得我们是在逼迫他。我们要让他心甘情愿地与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