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水太深,握不住

面对这样的质疑,贾尚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深知自己手中的证据并不足以彻底击垮谢家,但他也明白,如果此时退缩,那么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回应道:“证据自然会有,只是需要时间去搜集。但在此之前,我们绝不能因为惧怕谢家的权势而退缩。否则,朝廷的公正何在?陛下的威严何在?”

然而,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让谢家的支持者满意。他们继续加大攻势,用各种言辞和手段来反驳贾尚书的观点。而贾尚书一方则因为人数劣势和证据不足而逐渐陷入被动。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贾尚书身着绣有麒麟图案的朝服,立于大殿中央,目光如炬,直视前方,仿佛要将一切虚伪与贪婪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将一场关于谢家与陆经纬的争议推向了高潮。

“陛下,微臣今日斗胆,欲再提一事,关乎国之大计,民之生计。”贾尚书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引得群臣纷纷侧目。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前不久,张御史在南阳县不辞辛劳,查出了谢家与当地势力勾结的惊天大案,此等行径,实乃败坏朝纲,荼毒百姓。而今日,微臣要揭露的,则是谢尚书之得意门生,现任江西省巡抚的陆经纬,其治下江西省,竟出现了民不聊生、百姓造反的惨状。”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众臣或惊讶、或疑惑、或愤慨,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氛围。谢尚书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而陆经纬则是脸色大变,心中惊涛骇浪,却不得不强作镇定。

陆经纬跨出一步,高声辩解道:“陛下明鉴,微臣在江西省任职期间,始终秉持公正廉洁之心,勤勉为民。至于贾尚书所言民不聊生、百姓造反之事,纯属无稽之谈。微臣在任时,江西并未发生大规模叛乱,此乃卢知府接任后之事,与微臣无关。”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甘,试图为自己洗清冤屈。

然而,贾尚书并未因此而退让,他冷笑一声,步步紧逼:“陆大人此言差矣。你虽未在任时直接引发叛乱,但你的所作所为,却为叛乱埋下了祸根。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地方富商勾结,致使百姓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富商们给了你好处,你便纵容他们盘剥百姓,这不是官逼民反,又是什么?”

贾尚书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刃,一刀一刀地割在陆经纬的心上。

他脸色苍白,额头冒汗,却仍努力保持着镇定,继续狡辩道:“贾尚书此言纯属诬陷!微臣所征之税,皆是依法而行,并无半点逾越。至于与富商交往,那也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何来勾结之说?微臣在任时,江西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此乃有目共睹之事。至于后来的叛乱,实乃天灾人祸交织所致,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

双方争执不下,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紧张。谢家的支持者们纷纷站出来为陆经纬辩护,指责贾尚书等人无中生有,诬陷忠良。而贾尚书一方则坚持认为陆经纬有罪,必须严惩不贷。

“陛下,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陆经纬在江西的所作所为,绝非他口中所言那般简单。他与富商之间的利益输送链早已形成,富商们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不惜加重百姓负担,导致民怨沸腾。而陆经纬作为地方长官,非但不加制止,反而纵容包庇,此等行为,岂是偶然失误所能掩盖?”贾尚书慷慨陈词,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然而,谢家的支持者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列举陆经纬在江西的政绩与贡献,试图证明他的清白与无辜。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

就在此时,一位年迈的老臣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威严:“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关乎朝廷威严与百姓福祉,不可等闲视之。臣建议,应立即派遣钦差大臣前往江西,彻查此事。若陆经纬真有不法之行,当依法严惩;若属诬告,也应还其清白,以正视听。”

“贾尚书,你欺人太甚!”谢尚书心中暗道,回想起近日来贾尚书种种针对谢家的手段,尤其是那位张御史突然造访南阳县,明为查案,实为寻找谢家不法之证,实则却是贾尚书精心布下的局。谢尚书深知,若再不反击,谢家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他秘密派遣心腹,不仅调查了张御史背后的黑手,更顺藤摸瓜,揭开了贾尚书等人借修缮河提之名,行贪污之实的惊天秘密。

次日清晨,朝会之上,气氛异常凝重。谢尚书缓缓走出队列,目光如炬,直视皇帝座下,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朝廷清廉。”言罢,他转身面向贾尚书,目光中满是冷冽,“贾尚书,你我同朝为官多年,我本不愿将此事公之于众,但事到如今,不得不为。”

贾尚书闻言,脸色骤变,却仍强作镇定,冷笑道:“谢尚书此言差矣,我贾某行事光明磊落,何曾有半点不轨?”

谢尚书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那叠密信,掷于殿前,声音铿锵有力:“陛下,此乃臣派人暗访各地河提修缮情况所得,证据确凿,显示贾尚书及一众官员,借修缮之名,贪污朝廷数百万两银子,致使河提年久失修,百姓苦不堪言。请陛下明察!”

随着密信的逐一展开,朝堂之上哗然一片。信中不仅有各地官员的供述,更有详细的账目记录,每一笔都指向了贾尚书等人贪婪的嘴脸。小皇帝初登大宝,虽年幼,却也知其中利害,面色凝重,目光在贾尚书与谢尚书之间徘徊。

“贾爱卿,你作何解释?”小皇帝的声音虽稚嫩,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贾尚书面如死灰,试图狡辩:“陛下,河提经年累月受雨水冲刷,自然会有所损耗,此乃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全然避免。”

“哦?那为何朕的国库年年空虚,而河提却未见丝毫改善?”谢尚书步步紧逼,语气中满是愤慨,“贾尚书,你才是真正的朝廷蛀虫,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安民心?”

小皇帝沉吟片刻,终是下定决心,目光坚定:“贾尚书等人,贪赃枉法,罪不可赦,即刻革职查办,没收其非法所得,以儆效尤!”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掌声雷动,众臣皆感大快人心。

消息很快传至后宫,谢太后闻讯,初时惊愕,随即便是愤怒。她深知贾尚书与谢家素有嫌隙,却未曾料到其手段竟如此狠辣。谢尚书亲自入宫,将事情始末一一禀明太后,言辞恳切,情感真挚。

“姐姐,若非我提前察觉,恐怕谢家早已不复存在。”谢尚书语带悲愤,“贾尚书等人,不仅贪腐成性,更欲置我谢家于死地,其心可诛!”

谢太后听后,怒火中烧,昔日对贾尚书的几分好感瞬间化为乌有。她即刻召见史公公,这位曾力荐贾尚书的太监,此刻正跪在太后脚下,瑟瑟发抖。

“史公公,你可知错?”谢太后声音冷冽,不带一丝情感。

史公公磕头如捣蒜,哭求道:“太后开恩,奴婢一时被蒙蔽了双眼,求太后饶奴婢一命。”

“饶你?你可知你引荐之人,险些害我谢家满门抄斩!”谢太后怒不可遏,“来人,将史公公贬入杂役房,永不录用!”

史公公被带走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空旷的宫殿内只余下谢太后与谢尚书二人。太后轻叹一声,似乎是在为这朝堂中的尔虞我诈感到疲惫,又似是在为史公公的下场感到一丝惋惜。然而,这丝情绪很快就被她坚定的目光所掩盖,她深知,作为皇室的一员,尤其是后宫之主,她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与果断。

“弟弟,你做得对。”谢太后缓缓开口,语气中既有对谢尚书的赞许,也有对自己作为家族守护者的责任感。“贾尚书等人,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皇家的威严,更伤害了百姓的利益。若不严惩,何以立威?你今日之举,不仅为谢家洗清了冤屈,更为朝廷除去了一大蛀虫。”

谢尚书闻言,躬身行礼,道:“多谢姐姐理解。臣弟只是尽忠职守,为朝廷分忧,为家族尽力。只是,此番斗争虽胜,却也让我看到了朝堂中的黑暗与复杂。臣弟担心,未来恐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我们。”

谢太后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弟弟所言极是。这朝堂之上,权力斗争从未停歇,我们谢家虽贵为皇亲国戚,但也需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有丝毫懈怠。不过,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便无需惧怕任何挑战。”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史公公,他虽曾引荐贾尚书,但终究也是被蒙蔽之人。将他贬入杂役房,既是对他的惩罚,也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他能在那里好好反省,将来若能重新做人,也未尝不可。”

谢尚书闻言,心中暗自佩服姐姐的宽宏大量,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守护家族的决心。他再次躬身行礼,道:“姐姐深明大义,臣弟佩服。臣弟定当铭记姐姐教诲,继续为朝廷、为家族鞠躬尽瘁。”

在史公公被谢太后下令调至杂役房,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传开。昔日里威风凛凛的太监总管,如今却身着粗布衣裳,手持扫帚,与一众杂役为伍,这样的场景,无疑在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杂役房内,昏黄的灯光下,史公公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却又不失坚韧。他手下的太监们,平日里受他庇护,此刻纷纷闻讯赶来,围在他的身边,眼中满是不解与关切。

他们或低语询问,或试图接过史公公手中的活计,希望能为他分担一二。然而,史公公却一一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坚持自己完成手中的每一项工作。

“各位兄弟,不必如此。”史公公的声音虽显疲惫,却依旧沉稳有力,“这次是我史某人看走了眼,错把奸佞当忠良,害得自己也落得如此下场。太后她老人家生气,是理所应当的。咱们做奴才的,最重要的就是忠心耿耿,眼明心亮。我史某今日所受的一切,就当是给自己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吧。”

说到这里,史公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与自省,“你们不必为我担心,我自有分寸。倒是你们,要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勉尽责,切不可因我而懈怠。宫里的规矩不能破,太后的恩威更不可轻视。”

此言一出,周围的太监们无不动容,他们深知史公公的为人,更敬佩他在此刻依然能保持清醒与自省。于是,他们纷纷表示会铭记史公公的教诲,继续为皇室效力,同时也暗暗祈祷史公公能够早日东山再起。

“干爹,您歇着吧,这些活我来做就好。”小李子一边麻利地擦拭着桌面,一边关切地看向史公公,眼中满是敬意与心疼。史公公坐在一旁,手里虽拿着一块抹布,却只是偶尔轻轻拂过,更多的时候是在观察着小李子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欣慰。

“小李子啊,你有这份孝心,干爹心里暖和。但记住,在宫里,光有孝心是不够的,还得有脑子。”

史公公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深意,他轻轻拍了拍小李子的肩膀,继续说道,“这杂役房虽小,却也是人情世故的缩影。你需得学会察言观色,更要懂得保护自己。”

小李子闻言,连忙点头,心中却不禁好奇起史公公的打算。他知道,干爹虽表面看似淡然,实则心中必有计较。

于是,他试探性地问道:“干爹,您被贬至此,可有想过何时能重返昔日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