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怨恨

管家领命而去,不久,一位身披斗篷的神秘人悄然出现在书房内。两人低声交谈,密谋着更为阴险的计划。

经过几日不眠不休的调查,叶云起的手下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李轩在监视张田主府邸时,意外发现了一处秘密仓库,里面藏有大量的兵器和与某边疆叛军往来的信件。阿强则通过曾誉生前的账目记录,追踪到了几笔不明来历的巨额转账,最终指向了一个远在边疆的贵族。

叶云起将这些证据一一整合,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个人恩怨,更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他必须将这些阴谋公之于众,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得知叶云起即将揭露自己的罪行,张田主如坐针毡。他试图通过最后的手段来阻止叶云起,但已经太晚了。叶云起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他不仅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还联合了当地的官府和民众,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夜色如墨,深邃而凝重,笼罩着京城的一隅。谢尚书府邸内,灯火通明,却难掩主人心中的怒火与焦虑。书房内,谢尚书紧握着一份密信,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信上所述的每一个字都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割着他作为家族领袖的尊严与期望。

谢宰相跟谢太后说道:“如今宫里的那些宫人花销也是不少。”

他拿捏了宫人们捞油水的位置,安排了别的人,不许再捞油水了,这让宫里人都恨上了谢宰相。

几个官员顿时笑容满面:“公公放心,我们懂得。”

“这点东西,是我们给公公的一点茶水钱,还望公公笑纳。”三万两的银票,直接被塞到了公公手里。

公公收了东西,脸上的笑容都更真诚了些:“大人们客气了,咱家只是个做小事的,只能伺候伺候太后皇上,那些天下的大事,还是要各位大人来抗。”

“太后,谢宰相年纪大了,做事不如年轻人了,他总想着省钱,也不在乎是否委屈了太后和皇上,这大周最尊贵的就是太后您和皇上了,哪有让太后和皇上节省开支的道理。”

“老奴看,您不如另外选几个人去办事,说不得他们就能把事情办好,谢宰相老了,总是要给年轻人机会的。”

谢太后有些犹豫:“我已经把这事给了谢尚书去办,再让其他人去办,岂不是寒了我弟弟的心?”

谢尚书是谢家最小的,是谢太后的弟弟。

太监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您是太后,您的命令,做臣子的本来就应该听,如果为了这点事情就寒了心,不为主子办事,那说明他们根本就不对您忠心。”

“容奴才说句大胆的话,虽说谢尚书和谢宰相是您的家人,但您是君,他们到底也只是您的臣子。”

谢太后听到太监这番话,也有些动心了。

因为被谢宰相管着,她想花点钱,总会被卡住。

这让谢太后很不痛快,难道她都成为太后了,还不能自由花钱了?

谢太后于是点了点头:“行,就按照你说的去办,你去外面找几个聪明的过来给哀家办事,记住,得是本分的人,不能想越了我们谢家的风头去。”

她虽然是不太满意谢宰相对她的态度,但那是她的亲哥哥,她还是想着谢家的。

太监点了点头,把这事出去说了。

“太后那边已经同意了,说让几位大人进宫里一趟,如今太后虽然对谢宰相有些不满,但到底他们还是亲兄妹,各位大人说话还是要小心点分寸。”

太后书房,她轻抚着额前的发丝,眼神中既有对谢宰相的复杂情感,也有对朝局动荡的忧虑。

几位大臣——张侍郎、李尚书、王御史以及赵将军,被传唤至此,心中皆是忐忑不安,却也带着一丝决然。

“太后圣安。”四人齐声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恭敬与谨慎。

太后缓缓抬手,示意他们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诸位爱卿深夜入宫,可是有要事相商?”

张侍郎上前一步,恭敬道:“回禀太后,臣等确有要事。关于谢宰相之事,臣等深知太后心中为难,但朝纲不振,民怨四起,皆因谢宰相独揽大权,更兼其弟谢尚书贪赃枉法,实为朝廷之害。臣等斗胆,愿为太后分忧,以正朝纲。”

太后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意,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谢卿家与我,虽为亲兄妹,但国法无私。尔等所言,哀家自会考量。只是,此事需得谨慎行事,以免伤了骨肉之情。”

李尚书适时接话:“太后明鉴,臣等自然明白其中利害。臣等愿为太后效力,暗中调查,搜集证据,待时机成熟,再行处置。此外,臣等还愿为太后分忧,承担宫中采办物资之重任,以表忠心。”

太后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嗯,此事交由尔等去办,倒也算合适。不过,宫中规矩森严,尔等需得小心行事,莫要走漏了风声。”

“臣等遵旨。”四人齐声应道,心中暗自欢喜,这采办之职虽非高位,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肥差,足以让他们暗中操作,收买人心。

从太后宫殿出来后,夜色已深,四人却毫无睡意,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张侍郎提议:“我们需得先稳住太后身边的亲信太监,方能行事无阻。”

赵将军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递给王御史:“此事就交给我吧,我与宫中几位总管太监有些交情,定能说服他们。”

王御史接过银票,点了点头,随即四人分头行动。赵将军直奔太监总管史公公的住处,一番寒暄之后,将银票悄悄塞入其手中,低声道:“史公公,我等受太后之命,负责宫中采办事宜。日后还请公公多多关照,这点心意,还望公公笑纳。”

史公公掂了掂手中的银票,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赵将军客气了,咱家自然懂得规矩。这宫中掌权之人,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位副总管,以及几位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得力宫女,你们若能一一打点,行事自然更为顺畅。”

赵将军心领神会,连连道谢后离去。随后,张侍郎、李尚书和王御史也分别找到了各自的目标,以同样的方式,或明或暗地送上了丰厚的礼物,并承诺日后定有重谢。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几位大臣借着采办物资的机会,频繁出入宫中,与那些被收买的太监宫女们打得火热。他们或是以高价采购次品,从中牟利;或是故意拖延时间,以便与这些掌权人物建立更深的交情。渐渐地,这些太监宫女们开始向他们透露更多宫中的秘密,甚至包括太后与谢宰相之间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矛盾。

张侍郎等人抓住这些机会,巧妙地利用这些信息,在太后耳边吹风,逐渐加深了太后对谢宰相的疑虑和不满。同时,他们也暗中搜集谢宰相及其弟谢尚书的贪腐证据,为将来的行动做准备。

当张侍郎一行人再次踏入太后寝宫,殿内香气缭绕,气氛庄重而又不失温馨。他们步伐稳健,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对话充满期待。

张侍郎首先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恭敬:“太后圣安,臣等今日得见天颜,实乃三生有幸。太后凤仪天下,不仅国家之福,亦是万民之幸。”

太后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来,显得更加和蔼可亲:“爱卿免礼,多日未见,你们辛苦了。”

李尚书紧随其后,言辞更加细腻:“太后所言极是,臣等虽不才,但能为太后分忧,实乃臣等之荣幸。太后仁德广布,如同春日暖阳,照耀着我大好河山。”

王御史则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谢宰相:“太后与宰相大人兄妹情深,实乃我朝之佳话。宰相大人智慧超群,辅佐圣上,功在社稷。臣等常闻宰相大人提及太后教诲,深感敬佩。”

赵将军则以武将特有的直率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太后与宰相大人,一文一武,乃是我朝之双璧。太后慈爱如母,宰相大人威严如山,有二位坐镇中枢,国家何愁不兴?”

太后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轻轻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能得你们如此赞誉,哀家心中甚慰。至于我那兄长,他虽年迈,但心怀家国,始终不忘先皇遗训,尽心尽力辅佐皇帝,哀家亦感欣慰。”

此时,站在一旁的太监总管史公公见状,适时地插话道:“太后所言极是,宰相大人与诸位大人皆是国之重器。老奴能在这宫中为太后与诸位大人效力,亦是三生有幸。此番采办之事,若非诸位大人精明强干,又怎能有如此佳绩?”

太后闻言,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她转头看向史公公,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史公公言之有理,你不仅办事得力,更懂得识人用人。此次采办之事,你功不可没,哀家记在心里了。”

史公公连忙躬身行礼,连声道谢:“多谢太后夸奖,老奴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能得太后与诸位大人赏识,已是老奴的福分。”

谢宰相:“太后娘娘,近日我着手调查宫中事务,发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问题。内务府与御膳房,这两个本该为皇室分忧解难的地方,却成了贪污腐败的温床。”

谢太后的眉头紧锁,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绞紧。“竟有此事?兄长,详细说来。”

“内务府官员,利用手中的采购之权,大肆抬高物资价格,甚至以次充好,将劣质物品冒充成皇室所需,中饱私囊。而御膳房,更是令人发指,他们克扣食材,虚报损耗,将上好的食材私藏或低价售予亲友,以此牟利。长此以往,不仅国库空虚,更恐伤了皇家的颜面与民心。”谢宰相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

谢太后闻言,脸色苍白,双手紧握成拳。“这些蛀虫,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兄长,可有对策?”

谢宰相转过身,目光坚定。“我意设立一独立监察机构,直属后宫,不受任何部门干涉,专门负责监督内务府、御膳房等关键部门的日常运作与财务活动。同时,推行集中采购、批量采购制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从源头上遏制贪污之风。”

谢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兄长此计甚妙,既能有效监督,又能节约成本,实乃一举两得。只是,此举必会触动那些贪腐之人的利益,他们定会百般阻挠,甚至暗中报复。”

“妹妹所虑极是,但我等身为皇室成员,更应以国家社稷为重,岂能因个人安危而退缩?此事我已暗中筹备多时,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铲除这些蛀虫。”谢宰相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在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宫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有的对谢宰相的举措表示支持,认为他敢于直面问题,是为皇室除害;但也有人心怀不满,那些与贪污之事有牵连的宫人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暗地里咒骂谢宰相不近人情,断了他们的财路。

“听说了吗?谢宰相要设立监察机构,专门查咱们这些人的账呢!”一个太监压低声音对同伴说道。

“可不是嘛,这下子咱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那些个内务府、御膳房的大人们,平日里可没少捞油水,这下怕是要哭鼻子喽。”另一个宫女接茬道。

“哼,谢宰相这是自找麻烦,得罪了这么多人,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个满脸横肉的太监冷笑着,眼中闪过一抹阴狠。

御膳房内,炉火依旧旺盛,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老厨师老李,正一边翻炒着锅中的菜肴,一边与身旁的小徒弟小张低声交谈。“小张啊,你说这谢宰相,是不是太过分了?咱们这些人,起早贪黑,就为了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他倒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连点油水都不让沾。”老李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