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陇右采访大使

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李隆基刚定下后天举行新年大宴。

以往的新年,李隆基会和其他的嫔妃们和儿子女儿,在大宴前举行家宴。

现在则是只宴请公主、驸马、皇子、王妃、太子、太子妃和皇孙们。

嫔妃只有杨玉环一人。

除此之外,杨家姐妹一起在新年玩乐,堂而皇之参加李隆基的家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是杨玉环封为贵妃后的真实写照。

不过细细一数,寿王和寿王妃好像不在场。

刚才寿王来拜见一番后,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在寿王妃韦氏的搀扶下,离开兴庆宫。

李隆基只是叮嘱寿王好好调养身体。

其他的子女倒还好,儿子不谈,有几个女儿,李隆基还是很宠爱的,她们频频在李隆基年前撒娇祝福,李隆基一高兴,就赐予她们许多金银珠宝。

皇子王孙们对杨氏三姐妹都很尊敬,不断向她们示好,以“娘子”相称,

他们这些皇子皇孙的话,肯定没有杨玉瑶等人有用。

就在李隆基玩得开心的时候,加急奏折至兴庆宫,高力士匆匆入殿,到他耳边低语道。

被打扰雅兴,本来李隆基很不耐烦,但当得知是九曲的捷报后,立刻来了精神。

李隆基爱美人,更爱江山。

他在乎自己身后的地位。

虽然监军张道斌秘密汇报过鸡心谷的战况和李瑄横扫九曲。

但张道斌在鸡心谷,对九曲的事情一知半解。

而且张道斌也没有详细的战报。

监军在河陇没地位可没那么高。

张道斌就很怕李瑄!

郭全因为污蔑李瑄,然后人没了。使张道斌一直听从李瑄的话,不敢插手军务。

李瑄没敲定九曲之战结束,张道斌就不能仔细密奏李隆基。

当前,李隆基只知道李瑄连克吐蕃五城,斩吐蕃大论,九曲初定。

是否彻底占领九曲,稳住九曲,李隆基还不清楚。

“三位姨先陪玉环观看歌舞,我有事处理一下。”

李隆基起身向杨氏姐妹说了一句。

“今日元正?三郎贵为天子,什么事要亲力亲为。”

杨玉瑶与李隆基熟络后,说话大胆。

“七郎从边关带来军事,需要我去偏殿一观。”

李隆基起身,说出缘由。

“原来是七郎啊!那一定是又打胜仗了。”

杨玉瑶眼眸一亮,对于她得不到的人,她一直馋得很。

像长安这些王公贵族,哪个不拜在她石榴裙下。

唯有对她不假辞色的李瑄,令杨玉瑶心痒难耐。

“哈哈……”

李隆基笑了一声,在高力士的陪同下,步入偏殿。

杨玉瑶这才没有阻拦,她丝毫没感觉到旁边的杨玉环心不在焉。

偏殿内,李隆基先是打开贺表。

看到贺表的内容,他心中的石头落地。

不仅仅收复九曲,还将九曲以东,全部收入囊中。

河陇交界,吐蕃的势力仅剩下青海了。

从战报的描述上,李隆基看到士兵们的艰辛,一直在雪中战斗,有上千名士兵还未开战,就已病倒。

他能理解李瑄没有乘胜追击至青海,与吐蕃决战。

在深厚的积雪中作战,有极大的风险。

总共歼灭敌人七万五千人,还收复了九曲吐谷浑、白兰羌。

从头到尾,也仅仅战死不到万人。

在李隆基的理解中,攻城战都死伤惨重,李瑄却能做到这么少的损失。

这保留了大唐精锐,可以为他开扩更多疆土。

在所获上,也十分罕见。

李瑄已经派遣士兵将四十五车金银珠宝,通过河西长行转运,送至长安。

这些是所获得金银珠宝的九成,按照军规,节度使能截留一成,分给将士。

但需要拟订分配名单,交给兵部,以防止节度使私吞。

事实上,节度使私吞金银珠宝有许多种方法。

以至于李隆基觉得李瑄缴获的物资,比别的节度使多得多。

在唐初的时候,每一次将领出征后班师回朝,都有官吏向李世民弹劾出战的将领,无非是这些将领和将领的手下贪污战利品。

基本上一弹劾一个准!

“力士,七郎慰我啊!”

李隆基看完贺表后,向自己的老伙伴高力士说道。

“还是圣人慧眼如炬,得到霍去病一样的忠臣猛将。”高力士回答很圆滑。

“九曲已失,城池皆被我大唐所拔,青海虽大,却无险要可守。将吐蕃驱逐出青海,指日可待。”

李隆基脑海中呈现青海的地图,觉得以李瑄的能力,今年一定可以帮助他拿下青海。

至于石堡城?

什么样的庸人才会想着去进攻石堡城?

“还是不要大意,青海西南可是大非岭,大非岭旁边是大非川,圣人当为七郎准备好钱粮,一举将其攻克,解除河陇百年的忧患。”

高力士向李隆基提醒道。

“如此大的功劳,我会厚赏河陇将士的绢钱,激励三军士气。相信七郎会汲取教训,妥善地完成青海之战。”

李隆基点头,等假期结束,他会向宰相们商议对将士们的赏赐,还有对李瑄的封赏。

高力士提示李隆基,还有两份奏折,李隆基继续观看。

关于九曲设郡的奏折。

彻底将九曲和九曲以东,纳入版图,让李隆基拍案叫绝。

他觉得一定要实行,这样就可以将边军往前推移,河陇变得更安全。

“九曲郡、洮阳郡。以后平定青海,可以设一个青海郡……”

李隆基边看边点头。

设立牧监、牧区、屯区,这也是必然的,不能浪费这么肥沃的土地。

可以趁机迁徙一批百姓到九曲,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压力。

李瑄的改军计划,是为进攻青海准备,李隆基觉得很合理。

在李隆基看来,拿下九曲这肥沃之地,陇右河西多养活一万三千士兵轻而易举。

河西虽然兵力少,但回纥骨力裴罗请书赔罪,献上大量金银珠宝。

等冰雪过后,回纥继承人磨延啜会到长安谢罪,李隆基看到回纥的诚意,料定他们不敢再冒犯大唐。

但王忠嗣布置在峡口的兵马一直未撤走,以防止回纥两面三刀。

最后是为将士请功的奏折,他只是看一眼就同意,让宰相和兵部去安排。

一场大战后,将士通过军功进爵无可厚非,不仅仅是李瑄,安禄山、王忠嗣亦如此。

将领建立威望,为将士争夺利益是很大一方面。

“对了!那个斩杀吐蕃元帅的南霁云,和擒拿吐蕃大论的车神塞,一定要拜为大将军,朕曾有诏书,不能食言!”

李隆基没忘记这件事情。

虽然有大臣弹劾李瑄贸然杀死吐蕃大论,但李瑄在奏折上向李隆基解释过。

论悉颊藏的做法引起军愤,冒犯圣威,藐视大唐。如果不杀论悉颊藏,以后打仗的时候,吐蕃都用汉人奴隶来要挟,那会有更多无辜的子民被杀,

还会影响战斗。

李瑄强调李隆基爱民如子,不过是杀一名小国宰相,如果圣人一声令下,哪怕远在逻些城,也会将吐蕃赞普的头颅奉上。

有这样连吹带捧的奏折,李隆基自然不会因为李瑄斩杀论悉颊藏而生气。

更何况李隆基对吐蕃一直印象不好,杀就杀了。

吐蕃宰相死在大唐手中,看看周围的藩属国哪个还敢无礼冒犯?

又看一次战表后,李隆基才美滋滋地回到宴会上。

高兴的他,拿出绿色的玉笛吹奏,子孙们不断欢呼。

杨玉环看起来也很高兴,笑靥如花,花萼相辉楼中冬季绽放的水仙花,也不及她的美丽。

李隆基看杨玉环笑得很开心,他吹着玉笛走到杨玉环,眼角也露出笑容……

正月初三的大宴会上,李隆基向李林甫和裴宽支会一声,让他们尽早传令郡县,把收复九曲的好消息,传遍全国。让天下百姓知道他的治下的丰功伟绩。

天宝相比于开元,更为繁盛!

同时,李隆基让李林甫、裴宽拟订对河陇将士的奖赏、提拔。

至于李瑄的封赏,由李隆基亲自决定。

元正大宴上,李隆基爱屋及乌,将李适之邀请到榻前,一连饮酒六杯。

还特意问李适之的其他儿子现在都在干什么?

得知李适之其他儿子的官职后,他当即提拔四兄李季卿为宗正少卿,大兄李霅为礼部侍郎,三兄李琦为京兆少尹。

甚至在殿前为羽林郎的李琅,都被李隆基赐予一个五品的散官,用以标榜身份。

别的名将立功,都是儿子萌荫受封。如不久前王忠嗣的一个儿子,被封为五品官。

而李瑄让自己的兄弟富贵,这件事情传出去,必定成为美谈。

李适之也唏嘘不已,连忙代替儿子们谢恩。

……

下方,李林甫和安禄山两人坐在一起,推杯换盏。

安禄山露出憨厚的笑容,恭恭敬敬地向李林甫敬酒。

每喝一杯酒,还摇头晃脑的。

“上面那个人当宰相的时候不如我,现在回家养老却在我之上了,这是何为?”

李林甫看了一眼大殿的最上方,缓缓地说道。

上方只有李隆基、杨玉环、李适之。

他说得是谁,不言自明。

“胡人愚钝,右相的意思我不明白。”

安禄山装作不知,大眼睛看着李林甫,似乎是让李林甫说详细一点。

他几天前刚赶回来,作为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干儿子,过年时自然要讨好一番,以尽孝心。

他知道李瑄与李林甫的争斗,但李瑄势大,更得圣人宠爱,这个时候他不愿与李瑄作对。

他刚听说李瑄大破吐蕃,收复九曲的事情,暗叹李瑄太厉害了。

他麾下的燕云铁骑不知与李瑄的兵马对比如何?

反正李瑄的战绩,他无法达到。

“你觉得是宋国公尊贵,还是我更尊贵。”李林甫不管安禄山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又对他问一句。

“右相是百官之首,当然是您更尊贵了。”

安禄山脱口而出。

“呵呵……”

李林甫只是笑一声。

他被李瑄几棒子打得,现在都没反应过来,权势远远不如开元后期。

之前眼看就要重新兼任吏部尚书,李瑄又整他一番,让他兼任吏部尚书遥遥无期。

“唉!今年秋天我请王忠嗣派兵帮助我修建雄武城,防止契丹、奚再造反,可他率领太原的兵马到我那里走一圈后,竟然向圣人诬告我谋反。我肚子里装着赤诚的忠心,怎么可能谋反呢!

还好圣人明鉴,没有信王忠嗣的鬼话。”

突然间,安禄山貌似很生气地向李林甫说道。

大家都是圣人的干儿子,却被王忠嗣告一状。

当时他收到消息后都炸毛了,还好他和监军关系不错,河北的采访处置使也说他没有造反。

实际上,安禄山让王忠嗣派人筑雄武城,确实憋着坏心眼。

他想趁机在城筑好的时候,将王忠嗣派来的士兵截留,为范阳、平卢所用。

正常情况下,王忠嗣派遣士兵去就行。

但王忠嗣觉得不对劲,因为范阳、平卢那么多兵马,还需要从河东调兵去筑城吗?

所以王忠嗣亲自带人到安禄山的地盘。

但是没有见到安禄山,却见到安禄山麾下军城储存有大量的攻城器械。

这还得了?

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对付的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有城可攻。

安禄山储存攻城器械干嘛?

再加上安禄山地盘有许多昭武九姓粟特人,让王忠嗣觉得安禄山有谋反的嫌疑,就上奏安禄山谋反。

李隆基想到安禄山“纯朴野人”的形象,一点都不信安禄山谋反,觉得王忠嗣多虑了。

为保险起见,李隆基让监军和河北采访使回信。

监军说安禄山安边卫民,采访使张利贞说安禄山公正无私。

李隆基又召见两位宰相。

李林甫自然不会说安禄山坏话,更何况他早就看王忠嗣不顺眼了。

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他而离职,觉得范阳军没问题。

这让李隆基打消顾虑,下诏王忠嗣好好守土安疆,这样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要再揣测了。

王忠嗣明知安禄山有造反的动机,却无能为力。

由此,安禄山对王忠嗣恨之入骨。

这是他成大事的绊脚石之一,必须想办法除去。

“安将军,某些人贼喊说贼也不一定呢!”

听到安禄山的话后,李林甫眼睛微眯。

他觉得可以利用一下安禄山对王忠嗣的仇恨。

“我赞成右相的话,他一定貌忠似奸。如果需要,我支持右相做任何事情。”

安禄山看周围没人,凑到李林甫面前说话。

李林甫也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

有安禄山支持,搬倒王忠嗣就更容易了。

由于王忠嗣一直在太原,他已经物色好一个在太原干过的官吏,准备去弹劾王忠嗣。

现在只需要等,或者制造一个机会。

李林甫怕王忠嗣入相,更是准备借打击王忠嗣,再次牵连李亨。

一箭双雕的计策!

至于王忠嗣弄倒后,朔方、河东谁来兼任,他不管。

总不可能是已经兼任两镇节度使的李瑄……

……

一场元正大宴,在欢快的气氛下结束。

纸醉金迷,歌舞升平。

还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没过几天,李隆基收到尺带珠丹的国书。

国书的内容让李隆基看后笑得合不拢嘴,数十年的对手,相爱相杀的妹夫,第一次口头承认为大唐的附属。

这一瞬间,让李隆基非常爽快。

再看李瑄的奏折后,李隆基明白这是尺带珠丹忍辱负重的缓兵之计,为拖延唐军进攻青海的步伐。

现在唐军步步紧逼,控制洪济桥随时入青海,吐蕃想以此换取和平,通过上贡,来获得休养生息的时机。

即便如此,李隆基也很高兴。

他提出一个无礼的要求,求和可以,但尺带珠丹要亲自来长安拜见大

唐天子,商议每年的上贡物品。

李隆基知道,以尺带珠丹的自负,断然不可能来到长安。

连吐蕃的松赞干布,都从未来过长安,倒是吐蕃的大相来过几次。

他也害怕一来长安,就无法再回去了。

可以说,当李隆基的诏书传到吐蕃后,是一纸宣战书。

吐蕃要么舍弃青海,要么全力备战。

在第二日的朝会上,竟然有大臣同意尺带珠丹请为藩属的,李隆基大怒,直接以赤岭会盟为例子,痛斥这些大臣一顿,差点就把这些大臣以“阻碍边功”为由免职。

紧接着,对陇右诸军的绢、钱封赏也出来了,从洛阳、长安的府库出钱三十万贯,绢十万匹,作为朝廷的赏赐。

任南霁云为左武卫大将军,任车神塞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高秀岩为陇右节度营田支度副使,安思顺为河西节度营田支度副使。

哥舒翰为九曲郡太守,慕容曦皓为洮阳郡太守兼河陇押蕃副使。

封白兰羌王为忠义王。

其他对将领、僚属的封赏,兵部和政事堂同意李瑄的举荐。

李瑄有理有据,李林甫都不敢反驳,怕李瑄闹到李隆基那里去。

兵部尚书皇甫惟明更是直接签字。

接下来就是关于对李瑄的封赏,大臣们都看着李隆基。

“李将军收复九曲,大破吐蕃,一雪国家的耻辱,当为忠臣英雄……”

“赏李将军绢三千匹,金五百,银两千,金器二十件,玉器二十件,漆器一百件,教坊歌舞美女十名。”

“今免去李将军左龙武大将军,迁右羽林大将军,兼任河西、陇右采访大使,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实封加三百户。其他职事官、使职、散官品秩不变。”

李隆基话音落,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臣们面面相觑,终于还是封公爵了。

父子同为公爵,从古至今,没有同时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