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跨海作战!蓝玉真是命好啊!
既然安南陈朝都能够做到,他黎季犛自然同样能够做到!
陈朝抵御元朝入侵的先例就摆在眼前,黎季犛自然要借鉴学习,以此抵御大明王师,慢慢将其拖垮,然后彻底赶出安南!
他倒不敢去想反攻大明,从大明身上撕下一块肉,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兵锋太盛了些。
黎季犛心里非常清楚,他能做的是通过拖将大明的粮道拖垮,让大明朝堂觉得攻打安南得不偿失,他们才会放弃安南,不再理会安南国内的动荡。
说到底,大明之所以出兵,不过就是为了维护宗主国的脸面罢了,分明就是陈国宗室向明朝告密。
所以明军只是一怒之下才兴兵来攻,想要找回场子,仅此而已。那么,只要让这些明军吃吃苦头,只要让大明意识到安南不是什么他们想打就可以打的,那明军自然会罢兵休战!
但若是想要蛇吞象把大明惹急了,倾国来攻,安南覆灭就是旦夕之间!
烈日高悬,酷热的阳光毫无怜悯地炙烤着安南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不安的气息。这一次,黎季犛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了一场赌局上,他赌大明觉得无利可图之后会主动放弃安南。在他看来,至于安南到底是陈朝还是他一心想要建立的新朝,对大明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呢?反正安南依旧是大明的藩属国,每年该送去的朝贡一样都不会少。
然而,理想往往如绚丽的泡沫,看似美好却一触即破,现实的残酷犹如当头棒喝。
黎季犛精心谋划的计划虽看似精妙,可明军根本就不上他的当。战场上,安南军佯装败退,试图引诱明军死命追赶,踏入他们设下的重重陷阱。
但明军将领们目光如炬,看穿了这一切,每当安南军后撤,明军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他们派出民政官员,深入到刚刚占领的土地上,对当地百姓进行编户齐民。这些官员们耐心地登记着百姓的信息,安抚着民众的情绪,仿佛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摆出一副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的架势。
见此情形,黎季犛原本镇定的脸上瞬间布满了慌乱之色。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他是真的慌了,因为明军这明显是要打持久战的节奏。
大明国力强盛,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打得起这样的持久战,可安南却不行。黎季犛虽以外戚身份执掌了安南国内的军政大权,但他的根基并不稳固。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不少臣子对他这个外戚上位心怀不满,表面上虽恭敬顺从,暗地里却在谋划着如何将他拉下马。
民间百姓,也有许多人并不认可他的统治,大量陈朝宗室暗中联系地方贵族,在各地掀起了一场场叛乱。烽火在安南大地此起彼伏,局势愈发难以控制。
此外,朝堂内部也矛盾重重,将军和大臣们大多对抵御大明而心生不满。毕竟那可是威名赫赫的大明天朝啊,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能抗衡的势力。
尤其是前不久爆发的那场国战,大明以磅礴之势迎战数十万的蒙古铁骑,还能一战而胜,将那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打得仓皇逃窜,这一战更是让天下为之胆寒。
正因为如此,陈朝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以黎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为首,大批将领和朝臣都反对与大明为敌,他们深知与大明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试图通过求和的方式向大明服软,以换取一时的安宁。
再者,大明打出了吊民伐罪的正义旗帜,义正言辞地痛斥胡季犛的种种恶行暴行。檄文在安南国内四处传播,百姓们看后义愤填膺,对胡季犛的统治愈发不满,以致于国内叛乱四起。
胡季犛不得不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可暴力镇压带来的结果却是民心尽失,甚至连他早先追随他的那批将领都因此心怀不满。
此刻的胡季犛,就像一只困兽,被困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牢笼里,焦虑与恐惧充斥着他的内心。他必须要尽快将大明主力给解决掉,然后再回头收拾国内这些不安稳的因素,哪怕是自己的长子胡元澄,他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于是,胡季犛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引诱明军进攻。他不断变换战术,时而派出小股部队挑衅,时而制造虚假的粮草辎重营地,想要以此吸引明军。可明军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纹丝不动,依旧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大有一副把进攻打成防守的模样。
另一边,沐英静静地站在营帐外,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平静而坚定。他只是清晰地记得,太子殿下在圣旨里给他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其他事情不用你们操心!”
沐英自幼在行伍中摸爬滚打,老于军伍,自然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他心中暗暗思量,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太子标与李祺策划的就是要用大明强大的国力,一点点地压缩安南军的生存空间。
可问题在于,此次征安南的主帅蓝玉去哪儿了,还有那五万京军战兵呢?沐英作为这个级别的高级武勋,本应知道大明跨海登陆的核心战略,他们在这里牵制安南军就是给大军登陆创造条件,但是太子标却故意瞒着他,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耐人寻味。
常茂在自己的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他对于眼下的局势极其不满,自己深受皇帝陛下器重信任,却因为自身火爆的脾气,老朱对他一直都是打压政策,很多核心消息也从不告诉他。
前不久那场国战,常茂奉命死守在大宁,挡住那些蒙古铁骑东进之路。他在大宁城上日夜坚守,望着城外如潮水般的蒙古铁骑,心中满是不甘。结果大宁被李文和一把火给烧了,他也没能参与到那场决定国运的大战中,更不可能立下功勋了。
现在南边好不容易爆发了战事,常茂满心期待能够带兵冲锋陷阵,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可谁成想这个该死的沐英却如此用兵,这让他气就不打一处来。无奈的是此次对安南作战,沐英才是这路军主帅,他常茂只是副将,对沐英的指挥不满他可以上疏弹劾,却不能违抗主帅的将令。
不过常茂终究还是没能按捺住内心的烦躁,他猛地一脚踢开营帐门,气冲冲地闯进了沐英的帅帐。“西平侯,为何我们要如此用兵?”他大声质问道,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解。
沐英因平定云南功绩,受封西平侯,不出意外的话,等此战结束之后,沐英就要由侯晋升为国公了。
“末将不才,愿为先锋,为王师扫清前行障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常茂挺直了身子,大声请战。
沐英听到这话,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神色温和地十分热情地邀请常茂入座。“郑国公,你误会了,这不是本侯的意思,而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沐英说着,从案几上取出了那封圣旨,然后递给了常茂。
常茂接过圣旨,快速浏览着,看完之后,只觉得心中一阵怅然若失。他并不愚蠢,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自己这路军是成了诱饵啊,负责在此地钓鱼,钓的就是安南军的主力!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只怕此刻永昌侯已经率军登陆了!”常茂喃喃自语道。
沐英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羡慕,他同样羡慕那个蓝玉,太子殿下与李文和这分明就是想要将灭国之功,送给这个蓝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