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天涯逍遥
第五百五十七章 迷雾(2)
“殿下,好端端的,为何要将北虏、西川两国使团给拆开?叫他们待在一起,这不对我朝才更有利吗?”
皇城,宗人府。
正堂内。
刘谌捧着茶盏,眉宇间透着疑惑,对倚着软垫的楚徽说道:“毕竟宗庆道出现叛乱,尽管成国公奉旨领军平叛,可对两国使团而言,保不齐他们会做些什么事。”
“臣是觉得这件事不小,不向陛下请示,也不跟熊大人他们商榷,就把这件事给办了,这……”
“看来那个慕容天香,对姑父没少试探啊。”
楚徽笑笑,看向刘谌说道:“叫侄儿猜猜,这位北虏公主,肯定旁敲侧击的问了侄儿在干什么?”
刘谌沉默不语,将茶盏放了下来。
回想起在会馆之中见北虏公主,这期间慕容天香看似无意,实则有心,一次接一次的对自己旁敲侧击,刘谌还是觉得头大。
这个北虏公主太难对付了。
要不是他先前获悉些秘闻,还比慕容天香大上不少,刘谌还真怕自己露馅了,毕竟传达换驻所的消息,是楚徽突然间通知他的。
前因后果,所图所谋,刘谌一概不知。
这不是难为他吗?!
可领了这份差事,再难他也要做啊。
不过刘谌还是猜到些什么,别的不说,宗庆道出现叛乱一事,刘谌就怀疑跟慕容天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对北虏公主了解是不多,但他能对自家天子不了解吗?
真要没有谋划什么,何必在太极殿外折腾那一出?
别看现在啊,这事儿过去了,可私下议论此事的可不少,尤其是那首《玉盘》叫太多人难以忘怀了。
刘谌长那么大,就没听过这类曲乐。
这其中蕴藏的含义太不一样了。
刘谌不觉得自己多想了,这曲乐本身暂搁一旁,不过多延伸,但唱这曲乐的,是一帮孩童,而他们呢,是战争遗孤,是致残将士的子女,这难道还不够?
“姑父在想什么呢?”
楚徽的声音响起,叫刘谌心下一紧,随即挤出笑容,回道“没,没什么。”
还真叫皇兄说准了。
看着刘谌的反应,楚徽保持着笑意,可心里却思量起来。
中枢有司的这帮大臣,肯定有一些人揣摩到了什么,但是吧,在能验证他们猜想的证据不足下,这也只能在心里猜想揣摩。
要对北疆动兵,紧密围绕拓武山脉展开战事,这件事不能大肆宣扬,在仗没有打起来前,必须要将水给搅浑才行。
对外发动战争,这本就不是小事。
而在这场战争中,楚凌还是押了重注,在谜底最终揭开前,尽可能的减少知情群体,对楚凌,对大虞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站在楚凌的角度,他需要解决的太多了,而关键所在,大虞上下还渗透有敌国暗桩,不花些心思遮挡,万一牵扯大的事外泄出去了,楚凌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宣宗纯皇帝犯过的错,楚凌绝不能再犯。
“接待两国使团的主办大臣,是侄儿。”
楚徽沉默了刹那,开口道:“出于对他们关心的考虑,让他们能舒心的待在大虞,以表明我朝对外的态度,这本就属侄儿职责之内的事。”
“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姑父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
“难道就因为慕容天香问了些什么,就叫姑父觉得有些事不对劲?”
“还是说,姑父也觉得宗庆道出现叛乱一事,本身就透着蹊跷呢?”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楚徽,已经在开始将水给搅浑了,别的事儿他插不上手,但他负责的事儿那必须要办好才行。
毕竟知晓自家皇兄所谋种种,楚徽太清楚这对大虞,对皇兄多重要了,他肯定是不能出差池的。
“殿下也有所怀疑吗?”
刘谌听到这话,犹豫了刹那,还是讲出心中所想。
“怀疑什么?”
楚徽故作不知道。
“宗庆道的叛乱,只怕跟那个北虏公主,或多或少有什么联系。”刘谌瞥了眼堂门,随即起身,低声对楚徽说道。
“臣这几日,一直都在想这件事,怎么就那么巧呢,偏偏是在陛下为殿下举办冠礼前后,离东吁最近的宗庆道,就出现叛乱了呢?”
“原来姑父也有这想法啊。”
楚徽眉头微挑道:“侄儿也一直在琢磨此事,侄儿觉得自己也不算不祥之人啊,怎么就会如此凑巧呢?”
“关键是这件事,侄儿还没法找皇兄去佐证什么。”
“真要佐证了,这不是给皇兄添堵吗?”
“先前的叛乱,才结束多久啊,现在就又出现了,皇兄怎样想的,侄儿或许不知,但有些人怎样想的,侄儿却一清二楚!”
“殿下没去找陛下,这是对的。”
刘谌听后,立时道:“对于我朝而言,尽可能快的将叛乱镇压下来,这才是关键,这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道理是这个道理。”
楚徽皱眉道:“但侄儿要查清楚啊,倘若真跟慕容天香有关,那是不是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了?”
“还有那个夏吉,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是不是也能通过他查出些什么?”
“如果真能查出些什么,就算不能直接拿慕容天香、夏吉说事,但跟他们有关的呢?还有那些背叛我朝的呢?”
“这是不是都能抓?”
“所以这次叫两国使团分开,其实是殿下的一次试探?”刘谌听到这里,似是下了什么决心,“要是这样的话,先前刺杀这件事,臣觉得可以叫臧浩他们跟着动动,进一步的刺激下,也是好的。”
“这不太妥当吧?”
楚徽却有些迟疑,“毕竟锦衣卫是归御前直辖的,侄儿现在做的事情,终究是自己的私事啊。”
“还有,姑父想过没有,万一侄儿的猜测是错的,这叛乱真跟他们不相干,那这事儿到时就没法收场了。”
“万一要是激怒了北虏、西川两朝,最终导致我朝北疆、西凉等地出现战乱,那侄儿就是大虞的罪人啊!!”
“殿下,此事没必要直接叫锦衣卫动。”
刘谌又看了眼左右,随即低声道:“您别忘了,臣还管着兵马司的,这有些事啊,推一推就可能有变化。”
“臧浩他们是多聪明的人啊,这一动,他们肯定会有所察觉的,只要做的足够小心,是能引到两国使团的。”
“殿下有的顾虑,别人肯定也有,这样查起来,锦衣卫也不会太过分,但也是这样,恰好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殿下觉得呢?”
你这心是真脏啊。
楚徽是在心里骂了起来,他是在绞尽脑汁的想搅局,可刘谌这样一做,局被搅的更厉害了。
如此乱的局,这叫人去猜,去想,那都不好轻易去判断。
最关键的一点,这样做的话,能够吸引到北虏使团的注意,特别是慕容天香的,这就对大虞有利了。
“那试试?”
想到这里,楚徽看向刘谌道。
“殿下要是相信臣的话,那就试试。”
在楚徽的注视下,刘谌抬手作揖道:“这件事,臣保证能办的漂漂亮亮。”
“瞧姑父这话说的,若是连姑父都不相信的话,那侄儿还能相信谁啊。”楚徽忙起身朝刘谌走去,双手托着刘谌的双臂,眼神真挚道:“如此就辛苦姑父了。”
“不辛苦。”
刘谌忙道,“既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
“好。”
随着楚徽应下,刘谌就离开了,而一直沉默的郭煌,直到刘谌走远了,他这才走上前,表情有些复杂。
“殿下,武安驸马这一动,会不会影响到大局啊?臣总觉得武安驸马这次有些太……”
“太什么?”
楚徽撩撩袍袖,看向郭煌道:“太上赶着了?”
郭煌沉默不言。
“你啊,还是想简单了。”
楚徽双眼微眯,讲了令郭煌心惊的话,“本王的这个姑父,只怕是猜到了什么,所以他才会这样的。”
“这不可能吧。”
郭煌瞪眼道:“陛下……”
“没什么不可能的。”
楚徽摆手打断:“跟在本王身边,要打起万分的小心,有时一句话,一个表情,就能叫一些人猜到什么。”
“是。”
郭煌低下了脑袋。
直到此刻,郭煌才知这庙堂的水,究竟有多深啊。
而郭煌不知的,是离开宗人府正堂的刘谌,在出宗人府的那刹,就停下了脚步。
刘谌表情复杂的看着眼前的宗人府衙门。
‘陛下,您真不会想玩那么大吧。’
一些官员瞧见刘谌的背影,这脚下步伐不有加快,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想要干些什么。
……
夜无声的到来。
庆国公府。
内院书房。
徐黜、徐恢这对父子久坐不言,书房内的气氛很压抑,但二人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父亲,您跟北虏有牵扯吗?”
不知过了多久,徐恢低沉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此间压抑的平静。
“这种弊大于利的蠢事,你觉得本公会做吗?”
徐黜微微抬眸,看了眼徐恢,语气淡漠道。
“也对,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父亲又怎么会做呢?”徐恢双眼微眯,盯着徐黜说道。
“只是孩儿有些不明白,北虏的宁安公主,为何要做这种蠢事,去暗中挑唆一些群体,来反叛我朝中枢,这不是在暴露她麾下的暗桩?”
“自负的人,会为自己的自以为是埋单的。”
徐黜面无表情道:“这前后,不知有多少人小觑了今上,包括本公在内,不也是一样栽了跟头?”
“不过现在好的一点,是彬儿他们初步赢得了今上的信任,在这次平叛中,如果彬儿能表现出色的话,那云儿在后宫的地位,就能愈发稳固。”
“可这有什么意义?”
徐恢眉头微皱道。
“意义大了!!”
徐黜眼神凌厉道:“你不会真觉得张恢奉旨平叛,真就是只负责宗庆道叛乱吧?你不会以为今上叫张恢去平叛,不叫韩青,不叫孙斌他们去,是为了叫韩青彻掌南北两军,而叫孙斌盯着与震慑你与孙河吧?”
徐恢的表情变了。
这恰是他的想法。
韩青也好,孙斌也好,那都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
前者镇压了逆藩叛乱,甚至还在北疆出现动荡时,不顾个人凶险,出手帮了在北戍边军。
后者在太皇太后薨逝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拿出了太皇太后所留遗旨,把徐贞的太后之位给废除了。
如果这样的人,都对大虞有所保留的话,还藏着什么心思的话,那大虞早就完蛋了。
站在今上的角度,在中枢的这些军权,肯定要交给更值得托付与信赖的人身上。
至于张恢,按着徐恢的猜想,多半会借着此次平叛,顺势取缔征东大将军王昌,哪怕他这个位置,是太皇太后生前所授予的。
可现在太皇太后薨逝了,对于今上而言,张恢可要比王昌更值得信赖。
当看到徐恢的表情,徐黜的心底生出了失望。
他这个嫡长子是聪明,但在一些事上看的还不透彻,或许更准确的来讲,他那种优柔寡断的性格,就注定他不会有太大成就。
“以后,不要再来庆国公府了。”
想到这里,徐黜冷漠的声音响起,“你是你,我是我,今后没有任何牵扯,做好你的当朝国丈,当朝大司马骠骑将军,就够了。”
徐恢眼神微变,一股怒意在徐恢心底生出。
自从徐贞被废后,徐恢对其父的不满愈发强烈,他这个父亲太冷漠了,为了权力,没有什么是不能抛弃的。
这次,要不是牵扯到了徐彬,他是不会来找徐黜的,但有些事他想不明白,所以想听听徐黜的话,可让徐恢怎样都没有想到,徐黜居然会讲这样的话。
“如此,叨扰庆国公了!!”
徐恢的声音响起,在徐黜的注视下,徐恢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而看着徐恢离去的背影,徐黜露出一抹自嘲。
‘太皇太后,您老人家说的没错,是老臣错了,可老臣不会就这样的,这错既是老臣的判断造成的,那老臣肯定……’
“咳咳~”
可想着想着,徐黜却猛烈咳嗽起来,手挪开时,那殷红的血,在烛火照耀下,是那样的刺眼。
皇城,宗人府。
正堂内。
刘谌捧着茶盏,眉宇间透着疑惑,对倚着软垫的楚徽说道:“毕竟宗庆道出现叛乱,尽管成国公奉旨领军平叛,可对两国使团而言,保不齐他们会做些什么事。”
“臣是觉得这件事不小,不向陛下请示,也不跟熊大人他们商榷,就把这件事给办了,这……”
“看来那个慕容天香,对姑父没少试探啊。”
楚徽笑笑,看向刘谌说道:“叫侄儿猜猜,这位北虏公主,肯定旁敲侧击的问了侄儿在干什么?”
刘谌沉默不语,将茶盏放了下来。
回想起在会馆之中见北虏公主,这期间慕容天香看似无意,实则有心,一次接一次的对自己旁敲侧击,刘谌还是觉得头大。
这个北虏公主太难对付了。
要不是他先前获悉些秘闻,还比慕容天香大上不少,刘谌还真怕自己露馅了,毕竟传达换驻所的消息,是楚徽突然间通知他的。
前因后果,所图所谋,刘谌一概不知。
这不是难为他吗?!
可领了这份差事,再难他也要做啊。
不过刘谌还是猜到些什么,别的不说,宗庆道出现叛乱一事,刘谌就怀疑跟慕容天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对北虏公主了解是不多,但他能对自家天子不了解吗?
真要没有谋划什么,何必在太极殿外折腾那一出?
别看现在啊,这事儿过去了,可私下议论此事的可不少,尤其是那首《玉盘》叫太多人难以忘怀了。
刘谌长那么大,就没听过这类曲乐。
这其中蕴藏的含义太不一样了。
刘谌不觉得自己多想了,这曲乐本身暂搁一旁,不过多延伸,但唱这曲乐的,是一帮孩童,而他们呢,是战争遗孤,是致残将士的子女,这难道还不够?
“姑父在想什么呢?”
楚徽的声音响起,叫刘谌心下一紧,随即挤出笑容,回道“没,没什么。”
还真叫皇兄说准了。
看着刘谌的反应,楚徽保持着笑意,可心里却思量起来。
中枢有司的这帮大臣,肯定有一些人揣摩到了什么,但是吧,在能验证他们猜想的证据不足下,这也只能在心里猜想揣摩。
要对北疆动兵,紧密围绕拓武山脉展开战事,这件事不能大肆宣扬,在仗没有打起来前,必须要将水给搅浑才行。
对外发动战争,这本就不是小事。
而在这场战争中,楚凌还是押了重注,在谜底最终揭开前,尽可能的减少知情群体,对楚凌,对大虞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站在楚凌的角度,他需要解决的太多了,而关键所在,大虞上下还渗透有敌国暗桩,不花些心思遮挡,万一牵扯大的事外泄出去了,楚凌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宣宗纯皇帝犯过的错,楚凌绝不能再犯。
“接待两国使团的主办大臣,是侄儿。”
楚徽沉默了刹那,开口道:“出于对他们关心的考虑,让他们能舒心的待在大虞,以表明我朝对外的态度,这本就属侄儿职责之内的事。”
“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姑父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
“难道就因为慕容天香问了些什么,就叫姑父觉得有些事不对劲?”
“还是说,姑父也觉得宗庆道出现叛乱一事,本身就透着蹊跷呢?”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楚徽,已经在开始将水给搅浑了,别的事儿他插不上手,但他负责的事儿那必须要办好才行。
毕竟知晓自家皇兄所谋种种,楚徽太清楚这对大虞,对皇兄多重要了,他肯定是不能出差池的。
“殿下也有所怀疑吗?”
刘谌听到这话,犹豫了刹那,还是讲出心中所想。
“怀疑什么?”
楚徽故作不知道。
“宗庆道的叛乱,只怕跟那个北虏公主,或多或少有什么联系。”刘谌瞥了眼堂门,随即起身,低声对楚徽说道。
“臣这几日,一直都在想这件事,怎么就那么巧呢,偏偏是在陛下为殿下举办冠礼前后,离东吁最近的宗庆道,就出现叛乱了呢?”
“原来姑父也有这想法啊。”
楚徽眉头微挑道:“侄儿也一直在琢磨此事,侄儿觉得自己也不算不祥之人啊,怎么就会如此凑巧呢?”
“关键是这件事,侄儿还没法找皇兄去佐证什么。”
“真要佐证了,这不是给皇兄添堵吗?”
“先前的叛乱,才结束多久啊,现在就又出现了,皇兄怎样想的,侄儿或许不知,但有些人怎样想的,侄儿却一清二楚!”
“殿下没去找陛下,这是对的。”
刘谌听后,立时道:“对于我朝而言,尽可能快的将叛乱镇压下来,这才是关键,这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道理是这个道理。”
楚徽皱眉道:“但侄儿要查清楚啊,倘若真跟慕容天香有关,那是不是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了?”
“还有那个夏吉,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是不是也能通过他查出些什么?”
“如果真能查出些什么,就算不能直接拿慕容天香、夏吉说事,但跟他们有关的呢?还有那些背叛我朝的呢?”
“这是不是都能抓?”
“所以这次叫两国使团分开,其实是殿下的一次试探?”刘谌听到这里,似是下了什么决心,“要是这样的话,先前刺杀这件事,臣觉得可以叫臧浩他们跟着动动,进一步的刺激下,也是好的。”
“这不太妥当吧?”
楚徽却有些迟疑,“毕竟锦衣卫是归御前直辖的,侄儿现在做的事情,终究是自己的私事啊。”
“还有,姑父想过没有,万一侄儿的猜测是错的,这叛乱真跟他们不相干,那这事儿到时就没法收场了。”
“万一要是激怒了北虏、西川两朝,最终导致我朝北疆、西凉等地出现战乱,那侄儿就是大虞的罪人啊!!”
“殿下,此事没必要直接叫锦衣卫动。”
刘谌又看了眼左右,随即低声道:“您别忘了,臣还管着兵马司的,这有些事啊,推一推就可能有变化。”
“臧浩他们是多聪明的人啊,这一动,他们肯定会有所察觉的,只要做的足够小心,是能引到两国使团的。”
“殿下有的顾虑,别人肯定也有,这样查起来,锦衣卫也不会太过分,但也是这样,恰好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殿下觉得呢?”
你这心是真脏啊。
楚徽是在心里骂了起来,他是在绞尽脑汁的想搅局,可刘谌这样一做,局被搅的更厉害了。
如此乱的局,这叫人去猜,去想,那都不好轻易去判断。
最关键的一点,这样做的话,能够吸引到北虏使团的注意,特别是慕容天香的,这就对大虞有利了。
“那试试?”
想到这里,楚徽看向刘谌道。
“殿下要是相信臣的话,那就试试。”
在楚徽的注视下,刘谌抬手作揖道:“这件事,臣保证能办的漂漂亮亮。”
“瞧姑父这话说的,若是连姑父都不相信的话,那侄儿还能相信谁啊。”楚徽忙起身朝刘谌走去,双手托着刘谌的双臂,眼神真挚道:“如此就辛苦姑父了。”
“不辛苦。”
刘谌忙道,“既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
“好。”
随着楚徽应下,刘谌就离开了,而一直沉默的郭煌,直到刘谌走远了,他这才走上前,表情有些复杂。
“殿下,武安驸马这一动,会不会影响到大局啊?臣总觉得武安驸马这次有些太……”
“太什么?”
楚徽撩撩袍袖,看向郭煌道:“太上赶着了?”
郭煌沉默不言。
“你啊,还是想简单了。”
楚徽双眼微眯,讲了令郭煌心惊的话,“本王的这个姑父,只怕是猜到了什么,所以他才会这样的。”
“这不可能吧。”
郭煌瞪眼道:“陛下……”
“没什么不可能的。”
楚徽摆手打断:“跟在本王身边,要打起万分的小心,有时一句话,一个表情,就能叫一些人猜到什么。”
“是。”
郭煌低下了脑袋。
直到此刻,郭煌才知这庙堂的水,究竟有多深啊。
而郭煌不知的,是离开宗人府正堂的刘谌,在出宗人府的那刹,就停下了脚步。
刘谌表情复杂的看着眼前的宗人府衙门。
‘陛下,您真不会想玩那么大吧。’
一些官员瞧见刘谌的背影,这脚下步伐不有加快,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想要干些什么。
……
夜无声的到来。
庆国公府。
内院书房。
徐黜、徐恢这对父子久坐不言,书房内的气氛很压抑,但二人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父亲,您跟北虏有牵扯吗?”
不知过了多久,徐恢低沉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此间压抑的平静。
“这种弊大于利的蠢事,你觉得本公会做吗?”
徐黜微微抬眸,看了眼徐恢,语气淡漠道。
“也对,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父亲又怎么会做呢?”徐恢双眼微眯,盯着徐黜说道。
“只是孩儿有些不明白,北虏的宁安公主,为何要做这种蠢事,去暗中挑唆一些群体,来反叛我朝中枢,这不是在暴露她麾下的暗桩?”
“自负的人,会为自己的自以为是埋单的。”
徐黜面无表情道:“这前后,不知有多少人小觑了今上,包括本公在内,不也是一样栽了跟头?”
“不过现在好的一点,是彬儿他们初步赢得了今上的信任,在这次平叛中,如果彬儿能表现出色的话,那云儿在后宫的地位,就能愈发稳固。”
“可这有什么意义?”
徐恢眉头微皱道。
“意义大了!!”
徐黜眼神凌厉道:“你不会真觉得张恢奉旨平叛,真就是只负责宗庆道叛乱吧?你不会以为今上叫张恢去平叛,不叫韩青,不叫孙斌他们去,是为了叫韩青彻掌南北两军,而叫孙斌盯着与震慑你与孙河吧?”
徐恢的表情变了。
这恰是他的想法。
韩青也好,孙斌也好,那都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
前者镇压了逆藩叛乱,甚至还在北疆出现动荡时,不顾个人凶险,出手帮了在北戍边军。
后者在太皇太后薨逝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拿出了太皇太后所留遗旨,把徐贞的太后之位给废除了。
如果这样的人,都对大虞有所保留的话,还藏着什么心思的话,那大虞早就完蛋了。
站在今上的角度,在中枢的这些军权,肯定要交给更值得托付与信赖的人身上。
至于张恢,按着徐恢的猜想,多半会借着此次平叛,顺势取缔征东大将军王昌,哪怕他这个位置,是太皇太后生前所授予的。
可现在太皇太后薨逝了,对于今上而言,张恢可要比王昌更值得信赖。
当看到徐恢的表情,徐黜的心底生出了失望。
他这个嫡长子是聪明,但在一些事上看的还不透彻,或许更准确的来讲,他那种优柔寡断的性格,就注定他不会有太大成就。
“以后,不要再来庆国公府了。”
想到这里,徐黜冷漠的声音响起,“你是你,我是我,今后没有任何牵扯,做好你的当朝国丈,当朝大司马骠骑将军,就够了。”
徐恢眼神微变,一股怒意在徐恢心底生出。
自从徐贞被废后,徐恢对其父的不满愈发强烈,他这个父亲太冷漠了,为了权力,没有什么是不能抛弃的。
这次,要不是牵扯到了徐彬,他是不会来找徐黜的,但有些事他想不明白,所以想听听徐黜的话,可让徐恢怎样都没有想到,徐黜居然会讲这样的话。
“如此,叨扰庆国公了!!”
徐恢的声音响起,在徐黜的注视下,徐恢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而看着徐恢离去的背影,徐黜露出一抹自嘲。
‘太皇太后,您老人家说的没错,是老臣错了,可老臣不会就这样的,这错既是老臣的判断造成的,那老臣肯定……’
“咳咳~”
可想着想着,徐黜却猛烈咳嗽起来,手挪开时,那殷红的血,在烛火照耀下,是那样的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