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与赵佶的交易

面对着赵佶那目光灼灼的眼神,张泊极为淡定地点了点头。

“没错,我这确实是有《兰亭集序》的真迹。”

得到确切回复的赵佶,只感到呼吸蓦然变得急促,身子也不由得颤抖起来。

深吸一口气,努力地平复一番激动的内心,赵佶恳切地说道。

“店家,不知《兰亭集序》的真迹,可否借我一观。”

一旁的李泰,这时也将目光放在了张泊的身上。

《兰亭集序》他同样仰慕已久,今日既然有机会见到,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行,你们进屋稍等一会儿,我去去便来。”

两三分钟后,张泊手捧一个木盒,来到屋内。

虽然现在他知道了如何保存《兰亭集序》,但是,网上买的字画框还没到,因而,就只能将之暂时原封不动地放在木盒当中。

见到张泊前来,赵佶早已站起,眼眸紧紧地盯着张泊手中的木盒。

张泊打开木盒,从中将《兰亭集序》取出,递给赵佶。

赵佶吞了口唾沫,伸出的双手,那是止不住地颤抖。

“赵佶,淡定一些。”

赵佶抬头看向张泊,脸上强行挤出一抹笑容。

他也想淡定啊,但是,怎么可能淡定!

眼前的这个《兰亭集序》,可不是之前的那些临摹版,而是货真价实的真迹。

即使是唐太宗,都对其爱不释手,甚至在死后,都将之带入了昭陵之中。

更遑论他了。

不过,他也清楚的知晓,不能再激动了。

万一,这《兰亭集序》因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而被毁坏的话,那可就完犊子了。

因而,赵佶猛吸几口气,这才缓缓地接过了张泊递去的字帖。

与此同时,李泰也凑到了赵佶的身边。

“果然,不愧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确实非同一般!”

赵佶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细细品鉴一番后,发出了由衷的称赞。

说完,他还想伸出手轻抚一番。

不过,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

《兰亭集序》实在是太过珍贵,还是小心为妙。

忽地,赵佶想起了一件事。

将手中《兰亭集序》的真迹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接着打开店家给他的《兰亭集序》开始仔细对比。

然后,他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如店家所说的那样,这两幅《兰亭集序》,确实称得上一模一样。

这简直是奇迹!

“店家,这一模一样的复印,是如何做到的?”

“用复印机即可。”

“复印……鸡?是什么鸡?”

“这可不是鸡,而是……简单来说,就是只需要将你所需要拓印的字帖,放入复印机中,然后等待几息的时间,便能够得到一模一样的字帖。”

赵佶当即露出露出一脸惊容。

“竟能如此方便?”

在大宋,要想拓印,可没有这么简单。

拓印之人必须要心神高度集中,花费一两个时辰,才能够拓印完成。

结果,那什么复印鸡,仅仅需要几息的时间,便可拓印出一模一样的字帖,这怎么能够不让他感到惊讶呢。

看着面前一模一样的字帖,犹豫再三,赵佶突然开口道。

“店家,不知道这个打印鸡卖不卖?”

虽然有些唐突,但是想到此物的神奇,赵佶还是将埋藏在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有些担心,如此神奇之物,恐怕在后世也是无价之宝。

“肯定卖啊。”

“啊?”

赵佶猛地看向张泊,他被店家如此果断的回复搞懵了。

“店家,你说卖?”

“对啊,这有什么不能卖的,只是我这里没有现货,如果你要的话,恐怕要等上月余。”

赵佶当即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

只要店家卖,钱财不是问题,时间更不是问题。

“不过,先说好,我这只收金子。”

“店家,好说好说。”

赵佶笑着感谢完张泊,有些恋恋不舍地将桌上的《兰亭集序》卷起,放入木盒当中,交还给张泊。

同时也将复制品卷起,好好地拿在手里。

“多谢店家将这

复制品《兰亭集序》送与我,感激不尽!”

虽然这并不是《兰亭集序》的真迹,但是其可以勉强算是真迹,反正较之他收藏的那些临摹的《兰亭集序》,要好太多了。

“赵佶,你先别急着感谢,我这可不是白送啊。”

赵佶瞬间一惊,不过很快便露出了释怀的笑容。

这也是想当然的,毕竟这复制品和真迹一模一样,品质毋庸置疑,不是白送倒也合乎常理。

“店家,该不会又是金子吗,那没问题。”

“no,no,no。”

张泊伸出手指,在赵佶的面前晃了晃。

“不是金子,那是?”

赵佶的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金子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如果是其他东西,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

或许,他可能要向六哥求助了。

望着赵佶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张泊有些想笑。

“放心,不是什么多过分的要求,只是需要你几副字画罢了。”

即使是张泊,也不得不承认,赵佶虽然昏庸程度能够跻身帝王前十,但是赵佶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不仅是书法方面如此,绘画方面也是如此。

他引领了北宋宫廷画院画风,形成“宣和体”,将北宋花鸟山水画推向了巅峰。

也正因为他的艺术成就,使得赵佶的画作,虽然在后世数量不少,但是价格普遍不低。

动辄七位数,一些珍贵的,甚至在各大博物馆中。

如果能够从赵佶这搞来一些字画的话,那可真是故宫一件我一件了。

“店家,你所需要的,仅仅是几幅字画?”

赵佶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没错,怎么,不舍得你的字画?”

赵佶连连摆手。

“没有的事,店家你要多少,只管和我说便是,如果不满意,我还可以帮店家你绘制。”

赵佶炮语连珠,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说道。

现在的他,只想要将《兰亭集序》拿到手。

听到赵佶言语的张泊面色一喜。

没想到瞌睡来了送枕头。

赵佶竟然还接受定制服务。

那他可得好好压榨压榨这位劳动力。

比如画个关羽骑自行车走单骑。

在张泊盘算着让赵佶绘制什么题材的时候,赵佶再度开口道。

“店家,说起来,李小娘子那的铅笔与颜料,是不是从店家你这获得?”

当日,他在看到书架上的铅笔以及画作后,便想要向李小娘子询问那些事物的来历,但是被六哥打断了,没有得到答案。

但是,经过了后世之行,他其实对于那些东西的来历,已经有着一个大概的猜测。

“铅笔颜料?”

好像他之前确实给了李清照一些,让其带给张择端。

而现在,赵佶显然也知晓了铅笔与颜料的存在。

“李小娘子确实是从我这获得。”

“那店家……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一些。”

赵佶搓了搓手,一脸谄媚地和张泊说道。

“这个自然没有问题,不过话先说好,我要的那些字画可不能用这些东西绘制,而是得用北宋时期的技法纸张绘制。”

张泊原本是想将赵佶的画收藏之用,如果赵佶突然脑洞大开,用后世的颜料与技法,那不就完犊子了吗。

就算是他,也能够看出一眼假。

更别提那些专家了。

虽然赵佶不明白为何店家为何要有如此要求,但是既然店家都这么说了,那他自然也只有点头应允。

“放心店家,交给我,过几日,便可将一批字画带来给你。”

“好,那我就静待你的好消息了。”

一旁的赵煦,见张泊与赵佶聊得差不多了,便适时地提出了辞行。

“哲宗,我有一件事要告知与你,是关于将来的李小娘子一事。”

……

元符二年,赵煦与赵佶出现在了熟悉的书房当中。

望向书房中那个熟悉的位置,赵煦发现,今日李格非并不在书房。

想来也是,李格非现在是礼部郎中,肯定要忙于礼部事宜。

赵煦并未纠结太多,因为他还惦记着刚刚店家与他

说的话。

“走,老十一,我们去见一见将来的李小娘子。”

“是,六哥。”

对于刚刚店家说的话,赵佶也很感兴趣。

毕竟两个不同朝代之人,同时出现在一朝,听起来就无比有趣。

说起来,建炎二年的他,应该还身在金国。

不知道有生之年,他还能不能与建炎二年的自己见上一面。

对了,他忘记询问店家他能活多久了。

看来只有下次再询问了。

“老十一,走了。”

赵煦的声音令得赵佶意识回归了身体。

望着六哥已经走远的背影,赵佶刚忙喊道。

“来了,六哥。”

赵煦也算是李府的常客了,因而,在府中下人的指引下,他很快便来到了一间庭院之中。

一条蜿蜒的小径,通向庭院深处,道路两旁的梅花争妍斗艳,香气袭人。

顺着小径,赵煦来到了一座亭子的旁边。

亭下正有两位女子在下棋,一位是他熟悉的元符二年的李小娘子,另一位,想来就是店家口中那位将来的李小娘子。

这时,两位李清照皆是发现了赵煦的前来。

在易安居士李清照还在脑海中思考着眼前之人的身份时,年轻的李清照已经向着赵煦款款行礼了。

“奴见过官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听到年轻时候的自己对眼前之人的称谓,脑中瞬间就想起了眼前之人的身份。

大宋的哲宗官家。

“李小娘子无需多礼。”

赵煦说完,便望向了一旁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望着眼前面容可以说与李小娘子在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来自建炎二年的“李小娘子”,即使是赵煦,也不由得一阵恍惚。

这可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两个朝代的同一人就这么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

“奴见过官家。”

在确认眼前之人的身份后,易安居士李清照也是向着赵煦款款行礼。

“官家,这位是……”

在易安居士李清照行礼的同时,年轻的李清照开始为赵煦介绍将来的自己

“李小娘子,我知晓,这位是建炎二年的你。”

李清照有些诧异地看向赵煦。

在她的记忆中,似乎官家并未与将来的自己见过面,但是,如今却能够一语说出将来自己的身份。

或许,这一切都与店家有关。

“我今日来此的目的,便是与这位李娘子有关。”

李清照顿觉疑惑。

她看出官家是才回到大宋,但是回到大宋后第一时间,便是来找寻将来的她。

会是什么事呢?

这时,赵煦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坐下,随后他也一屁股坐在了亭子下的石凳上。

“这次我与老十一的南宋之行,宣告失败了。”

刚刚坐下,赵煦便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这……”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脸上露出了惋惜之色。

在她待在北宋的这些日子,也听年轻时候的自己提到过官家前往南宋,是去见赵构官家,力图认亲。

她也是期待着此事向着好的一面发展的。

但是,年轻时候的她,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她也从年轻时候的她的口中,获悉了赵构官家的所作所为。

“因而,我欲在汴京,重设一个大宋朝廷。”

官家竟然要重设朝廷!

易安居士李清照一抹愕然。

那扬州府的官家又该如何?

“听店家说,李娘子的夫君赵明诚似乎目前在担任江宁府知府,不知道可否愿意前往汴京。”

虽然对于赵明诚所做的事情,赵煦感到极为不齿。

但是,正如店家说的那样。

一方面,算是为建炎二年的李小娘子,寻得一个好的归宿。

另一方面,虽然赵明诚的行为令人诟病,但是其政绩倒也说得过去,朝廷建立之初,也确实是需要一些人才。

因而,他便向建炎二年的李娘子发出了邀约。

易安居士李清照看向年轻时候的自己。

她已经知晓了将来她的夫君赵明诚所干下的那些事情。

很显然,既然哲宗官家突然提到了她的夫

君,肯定也从店家那了解到夫君的所作所为,但是却依然愿意给赵明诚一个官位。

她明白,官家是看在店家以及年轻时候自己的面子上,才会给予她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