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两块领地,三保太监
大明的宦官部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
在这其中,十二监的地位最高,掌印者为太监,正四品衔,余次为少监、监丞等。
虽然大明中后期,因为皇帝怠政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能够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一跃成长为了十二监中的排名首位的存在。
但是在明初,因为皇帝勤政的关系,导致司礼监在明初并没有多大权利,而且还有着一系列的限制用以束缚他们。
例如规定不准教宦官读书识字,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在这时候的大明,排在十二监首位的,是内宫监。
内宫监职责范围,较之司礼监,要大得多。
其不仅负责宫内的石木土瓦火药等原材料的采购与存储,宫室陵墓等建筑的建造与维护,还负责一定的礼仪之事,凡是涉及到婚姻嫁娶,以及朝贺相关的重大礼仪事件,都必须由内宫监和礼部共同管理。
可以说,内宫监,是一个油水很足的部门,非皇帝信任的宦官,不能担任。
而郑和恰好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朱棣信任的人。
传召完郑和的朱棣,目光落在龙案上他带回来的地图上。
这时候的他,才有时间细细打量起眼前的大明疆域。
总体上而言,永乐五年的疆域,较之洪武十六年的疆域,要大上整整一圈。
因为洪武朝的北伐还未真正打响,北元还未被彻底击溃。
这就使得洪武朝的北方与辽东,还未真正的纳入疆域。
除了这些疆域以外,最令朱棣瞩目的,莫过于大明南方一块新的地盘。
那个地图上名为交趾的地方。
“交趾”之名,最早出自《礼记》中“南方曰蛮,雕题交阯。”
其在秦朝时,就属于中原的地盘,那时候归象郡管理。
待到秦朝末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王,交趾便成为了南越国的一部分。
待到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南越灭国,便再度将交趾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
之后近千年,两汉,东吴,晋朝,南朝,隋唐,交趾一直受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
直到唐末,交趾人吴权击败了当时刘岩建立的汉,正式将交趾独立了出去。
之后在宋朝,虽然赵光义有心收回安南,但是毫无疑问,他败了。
宋朝也最终同意了交趾为藩属国,并将其命名为安南。
这也正是《皇明祖训》中,所规定的十五个不征之国的安南。
原本大明与安南的关系极为不错,但是这一切,都因为两人的出现而改变了。
那便是安南的篡位者胡季犛(li)以及他的儿子胡汉苍。
想到这对胡氏父子,朱棣便感觉到气血上涌。
原本,安南应该是由陈氏统治,大明一般将之称之为陈朝安南。
但是,永乐元年,胡氏父子派人来到大明,自称陈朝皇室灭绝,他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
他同意了。
结果谁曾想,这胡氏父子竟然诓骗于他。
永乐二年,一位叫陈天平的男子来到了永乐朝,向他诉说了胡氏父子所犯下的种种罪行。
他没有轻信这一切,而是派人调查。
结果却发现,一切都如陈天平所说的那样。
即使面对此等情况,他都没有第一时间生气,因为他还记得老爹定下的祖训,不可轻易征伐这十五个不征之国。
他先是派人责问,在得知胡氏父子有意迎回陈天平后,便派五千兵马,护送陈天平上路。
只能说他的脾气太好了。
结果那胡氏父子竟然敢对大明动手!
这不仅是打他的脸,还打了大明的脸。
他当即直接派兵安南。
结果自然没有任何悬念。
安南被拿下。
而他,也准备正式将安南纳入大明的版图。
原因有三点。
其一,占据安南,可以实现与郑和船队的交相呼应,使得大明在陆路与海路,共同巩固西洋的朝贡体系。
其二,安南作为一个藩属国,竟然挑战大明的权威,将安南纳入直接管辖,可以给周边的国家,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警示作用。
其三,安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渥,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瓜哇、泞泥等国。
可以说,只要大明的势力在安南一天,西南以及南洋的诸多势力,都不敢放肆。
不过,他的想法虽好,但是……
联想到史书上内容的朱棣,现在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大明虽然拿下了安南,但是安南内部,一直有反对的声音,致使大明一直在镇压当地的叛乱。
最终,在瞻基时期,便彻底放弃了交趾布政司。
朱棣甚至可以猜到,他的这位孙子的想法。
无非就是长期对交趾的作战,使得朝廷陷入疲惫,即维持对交趾的统治既耗费巨大又收益甚微。
事实上,虽然放弃交趾布政司能够看到切实的利益,但是却对大明之后,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放弃交趾,毫无疑问,是对外宣告了大明的势弱,这无疑是在给周边的国家,传递一个信息。
大明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此举极大地破坏了大明的朝贡体系。
这还不算完。
周边的土司见到这一幕,也纷纷试图独立。
这使得大明西南局势变得极其不稳定,反叛的行为显著增加,云南,广西两个布政司,也频繁受到外敌侵扰。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
大明彻底失去了对南洋,西洋的掌控。
所以说,他的这位孙子,实在是太过年轻。
而瞻基年轻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
他还放弃了大明一个孤悬于海外的领地。
旧港宣慰司。
洪武三十年,一些旅居海外的大明百姓,拥立一位名叫梁道明之人,成为了旧港,也就是三佛齐的王。
永乐三年,他派人诏安梁道明,梁道明正式回到了大明。
而当时的旧港,就由梁道明的副手施进卿接替。
在郑和下西洋的途中,这位三佛齐的王,给了大明不小的帮助。
期间,还帮助大明,平定了当时的大海盗陈祖义。
前不久,施进卿派人前往大明进行朝贡。
而为了嘉奖施进卿的“忠义之举”,他便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负责管理旧港。
虽然这是远离大明的一块领地,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他大明的领土,其与交趾布政使司,形成了掎角之势,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
但是瞻基却又将之放弃了。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大明在南洋的势力完全不见,威望势力进一步减小。
之后更是连下西洋一事都取消了。
念及至此的朱棣,闭目沉思,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子。
这一世,无论是交趾布政司,还是旧港宣慰司,他都不可能放弃的。
在朱棣思考着对策的同时,一位身材挺拔,眉目分明的雄壮男子走入了武英殿中。
来人正是郑和。
虽然他是一位宦官,但是其脸上,并没有一般宦官那般的阴柔,而是一脸的英气。
“臣郑和参见陛下。”
朱棣睁开微闭的眼眸,看着面前俯身拱手的郑和,微微颔首。
郑和,原名马和。
洪武十八年,蓝玉,傅友德镇守北平府,当时在云南被俘获的马和,也一并来到了北平,并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在之后的靖难之役中,其立下大功,他也因此赐予马和“郑”姓。
自此以后,郑和便成为他正式的名字。
作为侍奉了他二十二年郑和,深得他的信任,一路升迁,成为了宦官之首的内宫监太监。
至于为什么选取郑和出使西洋,他有着好几方面的考虑。
其一,也是关键的一点,郑和是他的心腹,对于郑和的秉性,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其二,郑和的能力出众。这一切,都在靖难之役中有所体现。
懂兵法,有谋略,这样的人可不多。
其三,郑和的经验丰富。
其不仅有着建造船只的经验,还在永乐二年,前往了一趟东瀛,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能够妥善处理好与他国的关系。
其四,郑和的身份特殊。
他信仰回回教与佛教,而在西洋一途中,多是信仰这两种教派的国家,有郑和在,沟通起来也更加方便。
事实上,也确实证明了他的眼光不错。
郑和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次的航行,不仅宣扬了大明国威,携带了一大批使臣返回大明。
而且,还携带回了大量的物资。
就比如以往,在大明要以粒为计量的胡椒,现在都已经不值钱了。
除了胡椒之外,还有着数不清的他国特产。
话说,下次他前往食肆的同时,倒是可以给店家带上一些。
朱棣一边想着,一边招呼郑和。
“三保,前来看看此物?”
“是,陛下。”
郑和说完,便缓步来到朱棣的跟前,从朱棣的手中,接过一张被卷起来的纸张。
与此同时,郑和的心中,涌现出一抹好奇。
陛下召集他来此的目的,似乎就是因为手中的纸张。
莫非,这纸有什么独到之处?
而随着郑和将纸张摊开,一副清晰的地图,便出现在了郑和的面前。
略微打量了几息的时间,即使经过了大风大浪的郑和,此刻也有些控制不住脸上的神情。
他看到了什么!
一幅地图!
这不是普通的地图,而是一副完全超出了他想象的地图!
这海岸的轮廓,这地图上的国家……
一个大胆的想法,陡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郑和深吸一口气,略微按压下焦躁的内心,双手有些颤抖着拿着手中的地图,声音颤颤巍巍地向朱棣询问道。
“陛……陛下,不知此物是……”
见郑和此等模样,朱棣微笑着说道。
“这是世界地图。”
回想起当初他第一次见到这副地图时的场景,朱棣便有些想笑。
当时他的状态,可比郑和好不了多少。
“世界……地图。”
对于世界这个词,郑和并不陌生。
其出自佛教《楞严经》,其中“世”指时间的迁流,包含过去,现在,将来,而“界”表示方位,包含东南西北上下等十个方位。
换而言之,世界地图就是囊括天下的地图。
“三保,你觉得这幅地图如何?”
“这……”
郑和的目光,再度落回了手中的地图之上。
他开始在地图上寻找他此行下西洋,所遇到了那些国家。
不出所料的是,这些国家在地图上一一标示了出来。
爪哇,满刺加,三佛齐,锡兰,古里……
而随着郑和的回忆,记忆中的路途与眼前的这副地图,竟然一一重合。
这意味着什么,郑和最为清楚。
令郑和惊讶的不仅于此。
这副地图上面,所标注的不仅有他知晓的地名,还有一些他闻所未闻的地名,也在这副世界地图上有所展现。
“陛下,这副地图……极为不凡。”
对于郑和的肯定,朱棣笑而不语。
沉默片刻,朱棣的一番话让郑和愣住了。
“如此,那此图便赐予你了。”
郑和猛然抬起头,不想相信地看向朱棣。
“陛……陛下,您说什么,将此图赐予我,这……”
郑和连话都说不好了。
在他看来,他手中的这幅图可是无价之宝。
就连洪武二十三年的《大明混一图》都无法与眼前的这副地图想比。
其上面不仅标注了他所已知的各个国家势力,甚至,一些未知的地方,也都一一标注了起来。
就例如大明的东方,隔着一片汪洋的那块土地。
虽然他不确定,那些位置的地方是否确有其事。
但是,通过目前已知的那些地方,还是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图很大概率是真实的。
如此说来,那他以后出行,就不再在是摸索的状态,而是可以参考这幅地图,进行有迹可循的探索。
“没错,这副地图现在就是你的了。”
对于地图一事,现在的朱棣倒不怎么放在心上了。
他有着复印机,也就代表着有了取之不尽的地图。
况且,凭借现在他与店家的关系,向店家实时更新地图,想来问题不大。
郑和当即按耐不住心潮澎湃,俯身拱手向朱棣恭敬地说道。
“多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