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四十六章 打听的朱棣

对于朱棣的到来,张泊还是比较高兴的。

一方面,朱棣可是永乐朝的皇帝,与皇帝面对面的话,一切事情都要简单明了很多。

就例如《永乐大典》的事宜。

一切顺利的话,那以后就可以不用依靠朱高煦与朱高燧兄弟俩拍照了。

直接和朱棣说一声,搞两台复印机过去,然后开启核动力复印。

那速度,肯定比兄弟俩手动拍照要快得多。

一天成百上千本,不是梦。

另一方面,朱棣的到来,也算是满足了他心中的一个好奇。

当永乐朝的朱棣,在遇到洪武朝的老朱后,会发生哪些事。

简单来说,他想看血流成河。

对于店家直接呼喊出他与道衍的名字,朱棣可是异常意外。

他与道衍可是突然地来到食肆,根据老二先前的反应来看,他根本就不可能将自己一行人到来的消息,提前告知店家。

那店家为何能够直呼其名。

最终,朱棣也只有将这件事归结到店家的神奇上。

既然都能够做到斗转星移,那知晓两人的名字,貌似也不是不能接受

“两位,可否食用早饭?”

早饭吗?现在在永乐朝,可是大晚上啊。

朱棣在心里吐槽了几句,随后便感受到腹中一阵饥饿。

他晚上就喝了一碗粥,如今东奔西走,已过去了一两个时辰,肚中早已空空。

“如此,那便麻烦店家了。”

在张泊去厨房盛粥的同时,朱棣与道衍也是拉过一个凳子绕着矮桌坐下。

朱高煦也想坐,但是他发现,没有了自己的位置。

店家,老爹,道衍老和尚,还有一个李白。

虽说他很想躺在矮桌旁的那张躺椅之上。

但是如果他敢在老爹坐着的时候,往那一趟,老爹肯定要抽他了

思考片刻,朱高煦只能拿过一只矮凳,坐到一边。

他得考虑之后的事情了。

以现如今的局面来说,对他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现在老爹知晓了后世以及其他朝代一事,那将来肯定是会频繁来此了。

那他以后就没有自由可言了。

而且,他还没有将可以随意前往其他朝代之事告知老爹。

如果那样的话,老爹的疯狂程度肯定更上一层楼。

不过,很快,朱高煦的神情便是一松。

他想起了当初答应带祖父见老爹一事。

曾经,他为了避免此事的发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将日期延长。

但是如今,老爹既然已经知晓了此事,那完全可以顺水推舟,直接答应祖父的那件事。

如此,好处有二。

其一,便是此举遵循了与祖父的约定,也就不需要跑路了。

至于之后老爹与祖父怎么相谈,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其二,此等做法,也算是投名状,因为……

他要叛变了。

老爹再有能耐,还能在祖父面前嚣张不成。

有祖父给自己撑腰,那他还怕什么。

念及至此,朱高煦原本有些阴郁的神情顿时变得豁然开朗。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得将祖父之事保密。

万一老爹知晓祖父一事后,自己跑路,那他可就完犊子了。

可惜,老三那家伙没来,不然还可以问问老三的看法。

不多时,张泊便端着两大碗粥,加上几碟菜,来到了矮桌前。

朱棣看着碗里那粒粒分明,较之大明的稻米还要大上一圈的米粒,端起稀粥,浅尝一口。

随后,这位大明永乐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即位满意的神情。

不错。

此粥细腻滑爽,香甜软糯。当中的稻米,较之贡米,都要好上不少。

如果能够将之在大明种植的话……

“店家,不知这稻米产量如何,能否在大明种植?”

“可以,至于产量嘛,达到千斤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明朝的一斤,差不多为600克,配合着化肥,千斤不是问题。

“店家,你说此物能够到达亩产千斤!”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地又向张泊确认了一遍。

一旁的道衍与李白同时停下了手中喝粥的动作,齐齐震惊地望向手中的稀粥。

他们同样没想到,眼前的稻米的产量能够如此惊人。

对于朱棣的问题,张泊也是点头回应。

“确实如此,不过其需要搭配化肥,也就是肥料,才能够亩产千斤。”

这下子,朱棣抓着瓷碗的手也不由得攥紧,一脸神情肃穆。

如果稻米真的能够亩产千斤,这意味着什么,朱棣可太清楚了。

远超盛唐的永乐盛世。

“不知此物价值几何?”

“连带种子化肥,一亩地一粒金豆子。”

嗯……

这产量与这价格相比,倒是不怎么贵。

可以一试。

“除了稻米之外,我这还有一些亩产千斤之物,想来陛下也会对此感兴趣。”

“哦?还有?”

当即,张泊又开始为朱棣推销其他的亩产千斤的作物。

朱棣此刻不住地点头。

随后想起了什么事,转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一眼朱高煦。

老二这家伙,虽然带回了一批对大明有着莫大好处的奇物,但是与店家谈到的亩产千斤的作物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而老二这家伙,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作物遗漏了。

要不是他刚好今日来此,见到这一幕,那恐怕他就要一直被蒙在鼓里了。

而大明,一旦有了这些作物,将不会再有饥荒,百姓们也能够安居乐业。

达成盛世,是必然的。

而他,说不定能够凭借此,摆脱前朝那些两三百年的魔咒。

早餐就在轻松加愉快的氛围中,达成了合作事宜。

之后张泊将碗筷收走,拿了一副茶具,为来客添上茶叶。

对于略显陌生的茶叶,在场众人也都纷纷开始了尝试。

张泊这时坐了下来,对着身侧的朱棣开口说道。

“想来陛下来此,应该还有其他要事吧。”

朱棣也没有隐瞒,在他前往这的途中,其实脑海中就已经盘算着几件事了。

如果店家不提出来,他也会伺机向店家询问一番。

“店家,我有三件事要向你打听一番。”

“陛下尽管说便是。”

“第一件事,那就是我寿命如何。”

朱棣清晰地知晓,如果要向目标唐太宗李世民靠拢的话,时间乃是重中之重。

只有拥有足够的时间,他才能够将大明,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历史记载,陛下你会在永乐二十二年离世,换而言之,还有十七年的寿命。”

永乐二十二年,十七年。

也就是说,他最终活了65岁。

虽然比不上老爹的71岁,但是朱棣也满足了。

自古以来,能活到六十余岁的皇帝,也只有寥寥数人。

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活了52岁。

“店家,第二个问题,据高煦所言,如今的这个食肆,位于永乐五年的六百年后?”

“确实如此。”

“那想来对于我将来的功绩,店家应该有所了解。”

张泊的目光投向一旁正在发呆的朱高煦。

好家伙,敢情朱高煦就是一个纯粹的带路党,什么话都没有和朱棣讲。

“陛下,你的功绩颇多,在文治武功上面多有建树,在我看来,也仅仅略逊于唐太宗李世民一筹。”

一旁的李白,听到张泊对于朱棣的评价后,神情带着些许惊诧,看向身侧的朱棣。

略逊于太宗皇帝,也就是说,也算是能够与太宗皇帝比肩。

而能与太宗皇帝想比的,自古以来可没几个。

眼前的大明皇帝竟然有此成就?

朱棣在听到店家对他的评价后,脸上顿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他上位的这些年,励精图治,不就是准备像唐太宗李世民开启盛世那般,将大明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吗。

如今看来,他确实做到了!

既然如此,那他也有面目,在百年之后,坦然地面对爹了。

不过,朱棣还是有些惋惜。

那就是他较之唐太宗李世民还是要略逊一筹。

但是很快,朱棣的脸上就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被称之为千古一帝,较之对方略逊一筹,也算不得什么丢人的事。

况且,现在的他既然已经来到了后世,那就肯定会带领着大明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超越唐太宗李世民,指日可待!

“店家,不知我的功绩有哪些?”

虽然朱棣决定走上与历史中的记载不一样的道路,但是他还是决定向店家打听打听,历史上的他建立了哪些功绩,以作参考。

“陛下,现在是永乐五年,想来郑和应该回来了吧。”

“确实,如今郑和正待在应天府,可能过个几月,我就会再派他出行。”

“在永乐朝,郑和还会下西洋五次,这五次,会给大明带来天大的好处,不仅帮助大明宣扬国威,使得大明实现万国来朝,更是为大明带来了天大的收益,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郑和下西洋的遗产,都在发挥着作用。

朱棣的脸上瞬间露出了一抹得意的神色。

想当初,多亏他力排众议,将这个在中卫大臣看来,并无益处的下西洋活动提上日程。

不然的话,大明哪来的这么多好处,又怎么能够实现万国来朝!

“永乐五年,《永乐大典》的编撰完成,这是一部旷古奇书,想来陛下当初的目的也是如此。”

朱棣点了点头。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道衍此刻一脸思索之色地看向身后的朱高煦。

直觉告知他,汉王如此频繁地前往前往文渊阁去拿《永乐大典》,或许与眼前的店家脱不开关系。

而汉王手中拿着的那个奇怪的物件,想来也与店家息息相关。

就是不知道店家的打算为何。

与此同时,张泊还在说着。

“之后永乐九年,大明设立奴儿干都司,使得大明的版图,在洪武之后,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

奴儿干都司可不简单,直接就将明朝的疆域延伸到了北海以及库页岛,在如此巨大的面积加持下,使得明朝的疆域,在历史上也能够排得上号?

“奴儿干都司?不知位于何处。”

朱棣对于这个陌生的名词,有着些许疑问,毕竟现在的这一切,还未发生。

“奴儿干都司位于大明的东北方向,是一片巨大的区域。”

张泊说完,怕朱棣有些不能理解,于是让朱棣等待些许时间,他去打印一张明朝时期的地图。

三分钟后,道衍,朱高煦,李白,纷纷将头凑到了朱棣的身前,想要一窥大明的地图。

而朱棣,此刻目光灼灼地看向手中的地图。

他清晰的看到了店家口中那奴儿干都司的范围。

没想到他竟然设立了一个如此大的区域。

而且,现在的他也意识到一点。

后世的地图绘制水平简直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永乐十九年,陛下迁都北平,这对于之后百年的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果说,老……太祖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后,初步将脱离中原王朝控制400多年后的北方,重新纳入中原的版图后。

那陛下迁都北京,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南北统一了。

毕竟,在老……太祖晚年,洪武三十年,还发生了著名的南北榜案,这个南北割裂严重的案件。

如果陛下不迁都北平,搞不好之后南北割裂还会更进一步。

当然,迁都一事,除了将南北融合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后世流传极广的一句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用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与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不会轻易发生南宋南迁的事宜。”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好!”

朱棣此刻喜笑颜开。

这才是他理象中的大明!

“而且,在北平,可以有效地调动与管理军队。也正是因为在此,陛下御驾亲征,五征漠北。”

顿时,朱棣意识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店家,你刚刚说我御驾亲征,五征漠北,这……这不对吧。”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

虽说他一直想当征北大将军,但是他现在可是皇帝,皇帝御驾亲征,岂不是说明大明无人可用?

“是的,没错。”

“这是为何?难不成朝中无将?”

“并不是朝中无将,而是无帅,陛下觉得,如今朝中谁可担任一军主帅?”

顿时,朱棣开始思索起来。

说实话,目前朝中并没有几人有此资历。

甚至可以说,只有一人。

那就是淇国公丘福。

至于其他人……

荣国公张玉之子张辅勉强也算一个,因为此次张辅进攻安南有功,因而,他准备在张辅回来之后,便封赏他为国公。

至于其他人嘛,朱棣还真没有想到。

略微有些可惜的事,征讨安南,原本十拿九稳的这件事,竟然害他折损一臂,那就是成国公朱能。

因为水土不服,成国公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

每当想到对方,朱棣无不痛心疾首。

成国公朱能,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较之开平王常遇春离世时的三十九岁,还要年轻三岁。

“淇国公丘福,新城候张辅,不知可否算是帅才。”

“勉强算是吧,不过,之后由于安南叛乱,张辅需要长期驻扎在安南,至于淇国公丘福,在永乐七年,征讨漠北的途中,因轻敌,全军覆没,一公四候全部战死,大明损失十万兵马。”

“什么,一战我大明损失一公四候,数十万的兵马!”

朱棣单手握拳,狠狠地砸向矮桌。

自大明建立以来,就没有打过如此大的败仗,而这一切,都是永乐朝发生的。

这让他以后怎么去见泉下的老爹。

简直把脸都丢光了!

“这就是我御驾亲征的起因吗”

“没错,不过陛下御驾亲征,确实战果颇丰,仅仅第一次,就打到了当年成吉思汗即位的斡难河边,如此功绩,堪比封狼居胥,也正是因为如此,陛下是历任494位帝王中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帝皇。”

封狼居胥!

朱棣没想到的是,在他成为皇帝后,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实现了年轻时候的梦想。

甚至,还是唯一一位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的皇帝。

这可是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达成的荣誉!

此等成就,令得朱棣想要放声大笑。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因为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询问眼前的店家。

“店家,如此功绩,我死后的庙号可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