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一十一章 骇人消息

回去的路途上,朱高煦的脑海中不停地思考着刚刚大伯所说的明末之事。

“老三,你觉得我们应不应该将明末事宜告诉老爷子。”

以往,每当朱高煦有犹豫不决的问题,他都会询问朱高燧,这次也不例外。

朱高燧从手机上移开目光,认真思考刚刚朱高煦提出的问题。

“二哥,刚刚大伯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明末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已经不再需要我们两人的帮助了。

要是将此事告知老爹话,恐怕我们以后便不能再如此自由自前往其他的朝代了。”

朱高燧说的话,也是朱高煦所担心的。

前往食肆之前被老爹管着,前往食肆后还被老爹管着,那他不是白前往食肆了吗。

“话说,二哥,如今你既然有店家的帮助,那想来获取太子之位应该易如反掌吧。”

“老三,实际上,现在的我对于太子之位已经没什么想法了。”

“啊?二哥,你说你不准备争夺太子之位了?这是为什么啊。”

朱高燧抓着手机的手不由得攥紧了几分,对于二哥的这个想法,他感到十分不能理解。

自从永乐二年,老爹将二哥立为汉王之后,二哥的闹腾就没有停止过,一直想要登上太子之位。

作为老三的他对此可是一清二楚,而且他也是支持二哥的。

因为老大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老大的周围,尽围绕着一些腐儒之类,可以预见的是,将来老大上位,那到时候肯定就是文官的天下,哪还有武将什么事呢。

如果二哥上位,那就截然不同。

那身为武将出身的他支持谁还用想吗?

当然,他也不是不想自己上位,但是对于自己的能力,他还是有自知之明。

智慧不及大哥,武力不及二哥,想要通过前面的两座大山上位,难。

除非老大和二哥再发生一次像唐朝李承乾与李泰那般的事故。

老大与二哥同归于尽。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老大根本就不会犯错。

所以,他想上位,概率渺茫。

因而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二哥。

结果现在二哥和他说准备放弃太子之位。

这……

对于老三的不理解,骑在马上的朱高煦并未直接回答,儿子转过身子,目光灼灼的盯着朱高燧,极为认真地说道。

“老三,你觉得太子之位真的这么好吗?”

朱高燧没有任何犹豫地直接说道。

“那当然,二哥,要不然以往为何这么多人,都要削尖了脑袋想要成为太子,不就是太子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一旦老爹百年之后,这太子可就是我大明的皇帝了。”

朱高煦对此摇了摇头。

“老三,想要登上太子之位,没有这么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不仅是父皇不会同意,朝臣也不会同意,而且,想到成为太子后的生活,我就不由得直摇头。

你知道老爹还能活多久吗,整整十七年。

当十七年的太子,帮助老爹处理政务,我想都不敢想。”

朱高燧嘴巴微张,就在刚刚,他在二哥的口中得知了一个惊天秘闻。

老爹还能活十七年。

他也算是明白为什么二哥会放弃了。

上位之路就如此艰难,而且还要当十七年的太子,说实话,他都有点犹豫了。

“当然,以上我与你说的这些,并不算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让我下定决定的是店家食肆的出现。

老三,现在我们的生活,你不觉得很好吗,想干嘛,就干嘛,想去哪个朝代,就去哪个朝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见识历史中的各路名人。

而且,根据店家所言,之后恐怕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朝代加入进来,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历史人物,既然如此,那我们还纠结于太子之位干嘛。”

朱高燧只感觉,眼前的二哥较之以往的二哥有了明显的不同。

以往有些傻愣愣的二哥,现在就仿佛一个智者一般,竟然会说出此等发人深省的话语。

甚至连他都说动了。

是啊,与其顶着那虚无缥缈的太子之位,还是现在的生活过得舒坦。

“那二哥,关于前往那处食肆,我还有一些问题。”

“老三,和你二哥我还说这些干嘛,有问题说就便是。”

朱高燧这时候缓缓开口。

“二哥,我自己能不能前往那处食肆。”

“这个,貌似不行,用店家的话说,各个朝代都有一个引路人,只有经过引路人的带领,才能够前往食肆,恰巧,你二哥我就是咱们永乐朝的引路人。

老三,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试,脑中想着那处食肆,不出一炷香的时间,即可到达。”

“这样啊。”

朱高燧回想着之前他与二哥前往食肆的经历,好像确实如二哥所说的一般。

因而,他还是相信二哥的。

但是,试肯定要试上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那他岂不是可以自己随时随地前往各个朝代。

当然了,没成功也关系,不是有二哥在此嘛。

凭借他与二哥的关系,带他前往其他的朝代肯定没问题的。

“二哥,先说好,你下次前往其他朝代可得带着我。”

“老三,这是自然,不过,你可不能将此事外泄,特别是老爷子,知道吗。”

朱高燧当即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二哥,放心,我心中有数。”

他又不傻,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将这件事告诉老爷子呢。

两人经过跋涉,回到了汉王府。

此时的汉王府,已经进入了黑夜,不过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悬挂于天空之上,将整个汉王府照的透亮。

“老三,不如我们明日再去宫里,将这上党参献给老爹吧。”

“行,二哥,那我告辞……对了,二哥,刚刚大伯口中的资料又是怎么一回事?”

本来朱高燧都已准备离去,但是他想起了大伯提起的资料一事。

能被大伯如此惦记,想来这所谓的资料不一般。

“哦,你说那个啊,我之前想看的,结果被你突然的到来打断了。”

朱高煦说完,从袖口掏出手机。

随后两人便窝在屋檐下,开始查看手机中的内容。

“《明实录》与《明史》,老三,这怎么听上去有些像史书呢?”

“二哥,难道你忘了,建文帝编撰的《太祖高皇帝实录》,之后老爷子在永乐元年又再度编写过,至于《明史》,想来应该是与前朝的《宋史》与《元史》一般。”

“啧,不会真是史书吧,那我可得瞧瞧。”

朱高燧饶有兴致地看着二哥手中的手机。

他从二哥的口中知晓了这位店家是来自后世,那么这手机上的这两本书,岂不是记载了他大明的事迹。

不仅有过去之事,还有未来之事。

“嘿,老三,还真是史书,一开始就是祖父的《太祖高皇帝实录》。”

“二哥,别看洪武朝了,那都是之前的事了,快点往后翻,去看老爹的实录,难道二哥你不想快点知道,永乐朝发生了哪些事吗?”

“对哦,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

被朱高燧一提,朱高煦也是猛然惊醒。

随后开始向后翻阅。

很快朱高煦就看到了他想看的内容。

“太宗文皇帝……老三,这不会说的是老爹吧。”

“嗯,这倒是很有可能,别忘了,老爹和李世民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所以,老爹很有可能会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给自己取这么一个庙号和谥号。”

为了一探究竟,朱高煦毫不犹豫地点开了太宗文皇帝实录。

“嘿,还真是老爷子,我来看看老爹在年轻的时候干了啥事。”

“二哥,之后再看了,我现在很好奇,永乐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哦,对对,差点忘了这茬。”

朱高煦快速地向后翻阅,很快就到了永乐五年。

“来,让我看看,永乐五年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

“啧,与我料想的那样,大明与安南的战争,不出意外地赢了,我就说嘛,安南那破地方,怎么会是我大明的对手,哼,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对我大明动手。

嗯,安南改名交趾,设立三司,看起来算是正是纳入我大明的版图了,唉唉,只是可惜了朱能。”

谈及朱能,朱高煦的脸上倒是罕见地流露出些许感伤。

本来大明进攻安南,是完全没有什么悬念的,但是……

成国公朱能,他靖难之役的好战友,他的支持者之一,竟然在远征安南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去世了。

晃了晃脑袋,将悲伤的心情忘却,朱高煦又查看起下面的内容。

只片刻的功夫,朱高煦就看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无以复加的消息。

瞬间,朱高煦头上的豆珠如雨点般滚落,手掌一松,手机“哐当”一声,跌落与地面之上。

“二哥,二哥,你看到什么了?”

看着二哥露出如此神情,朱高燧从地上捡起手机,看向手机上的字体。

随着朱高燧的查看,很快他的反应就和朱高煦如出一致。

因为他在手机上看到了这么一句。

“乙卯,皇后徐氏崩。”

有些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朱高燧的目光看向身旁的朱高煦。

“二……二哥,不会吧,娘应该不会有事吧。”

朱高煦瞬间清醒。

“走,老三,带上锦盒,我们即刻去宫里一趟!”

“好!”

朱高燧也没有犹豫,跟着朱高煦前往了宫中。

永乐五年,夜晚的紫禁城。

虽然已经亥时,但是如今已经四十有七的大明皇帝朱棣,却依然在处理着政务。

即使现在有了内阁,但是内阁仅有提议之用,最后的决策,还得他来。

揉了揉略微发酸的眉间,朱棣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老爹,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他从小就敬仰老爹,无论是行军打仗这一方面,还是后来登上帝位,凡事亲力亲为这一方面,他都一直将老爹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为了效仿老爹,他也是事事都亲力亲为。

不过,很显然,他做不到老爹那般乐此不疲的处理政务。

他与爹还是相差甚远啊。

朱棣略微感慨了一番,便再度睁开眼眸,看向龙案上刚刚从云南发回的战报,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目前看来,大明对安南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就是派遣官员前往安南去城里布政使司了。

至于派遣哪些官员,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就在这事,一位年逾四巡的宫装妇人端着一个木质托盘来到殿中。

“陛下,身体要紧,这是臣妾熬制的清粥,来吃一些吧。”

“妙云,辛苦你了。”

看着眼前这位已经青春不再的妇人,朱棣的眼中透露着无限的温情。

他想起了两人初识时的场景。

那是洪武五年的一个早晨,妙云进宫侍奉母后,然后就与他遇上了。

那年他十二岁,妙云十岁。

之后一切水到渠成。

洪武九年,妙云成为了他的燕王妃。

从他们相识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五个年头,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来到今天这个地位,他的这位皇后,对他帮助甚大。

在他担任燕王的二十余年,帮助他将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使他能够在外一心一意作战,不用担心家中之事。

在靖难之际时,帮助高炽抵御南军进攻,这才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力挽狂澜。

在他登上帝位之后,不仅时刻提醒自己执政时候的问题,还能够提出各种卓有成效的建议,帮助他教导诸子,管理后宫政务。

在朱棣看来,他的这位皇后,较之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以及他的母后,也是不遑多让。

“妙云,你不用亲自来,吩咐宫人一趟就行了。”

朱棣起身,去接徐妙云手中的木质托盘。

“臣妾也想借此看望看望陛下。”

朱棣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接过徐妙云手中的托盘,却发现,他的这位皇后的手是异常冰冷。

“妙云,你的手……”

“陛下不用担心,太医已经说过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样啊。”

朱棣眉头微皱,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些淡淡的不安。

这种感觉真实好久不曾有过了。

“陛下,粥还需尽快喝。”

“好。”

就在朱棣准备喝粥之际,门外却传来了宦官禀告的声音。

“陛下,汉王殿下与赵王殿下在殿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