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筹备法事
正在此时,门外脚步声响,柳学功走了进来。陈家旺欣喜不已,恭恭敬敬奉上一杯茶,就心中所思向柳伯请教。
柳学功感叹道:“像你这么大年龄,远没到成家立业的年纪,却不得不万事都要靠自己,也真难为你了。”
他喝了口茶,道:“你说的事,我也已经有所考虑,也和武长信、夏进施商量过了。明日下午咱们一起去看望阿福,他现在这个样子,其它东西也用不上,我们带点人参给他进补是最好不过。我刚才去了趟杏林堂,特意买了根辽东上佳野参,配合薛神医的医术,阿福应该很快就会复原。”
说完柳学功小心翼翼从怀里掏出个杉木盒子。打开盒子,匣子里躺着尺许长、颜色近于紫色的人参,用红丝线缠绕着,根须灵动状如人形。
柳学功轻声道:“这株五匹叶参长的极像人形,已经具有灵性了,用红丝绑着,它就跑不掉了。掌柜的打了折扣,算六两银子,我们几人合伙送给阿福,算是大家共同心意。”
这株参枝叶伸展,香气特异,一看就知十分名贵,对福伯病情必然大有裨益,陈家旺高兴之余,心中虽忧愁银子不够,但表情不变,道:“有劳柳伯辛苦了,稍候我去账房结账,再将人参的钱给你。”
柳学功道:“人参算是我们四人一起准备的物品,但钱是我和武长信、夏进施的事,你还小,没你什么事,有这份心意就行了,不用这么客气。”
陈家旺坚持不肯,踌躇了一下又问道:“柳伯,不知道明天一场法事需要捐多少香火钱?法事后小侄还想寄封家信回去。”
柳学功道:“寄信的事你放心,我来安排。静海寺的法事需二两纹银。”
陈家旺低下头,为银钱的事暗暗犯愁。这时门外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正是好友单思南。
单思南见柳学功也在,打了声招呼,随即转头问陈家旺道:“上午见你有心事,问你又不说。到底有什么事,大家是好朋友,说出来也好参谋参谋。”
他为人热忱,快人快语,陈家旺不忍拂了他一片好意,简要把情况告诉他。
单思南双手一拍,道:“这些事你瞒住大家可说不过去。你父亲明日‘七七’,我是晚辈去祭奠也是应该的。福伯对我们后生晚辈都很好,我也正想去看望他,正好和你们同去。”
陈家旺知单思南家中人口多,日子也很困难,他要去看望福伯,自不好说什么,至于要去参加‘七七’祭奠,陈家旺表示心意心领,劝他明日不必再去参加祭奠了。
柳学功也劝单思南不必参加祭奠,‘七七’主要是死者至亲为逝者举行仪式,别人有这份心意就行了。
单思南点点头,道:“我自有分寸。还有一事,书房那里有不少人等着你开门,刚才周心勤还乘机煽风点火,说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值得担当重任,你最好早点过去。”
陈家旺急忙和柳学功道别,随单思南来到书房。
书房门口站着有十多人,陈家旺匆匆上前打开大门。
他打定主意,笑脸相迎,又有单思南从旁帮衬,也没起多大风波。
众人顺利借到书,也就平静了下来。陈家旺坐下来喘了口气,心中暗暗自责。
正在自我反省之际,王敬得大步走了进来,陈家旺忙起身相迎。
王敬得将他喊进里间的“三不书斋”,低声道:“有人报称你敷衍误事,我来看看。今天是你第一天在书房当值,为什么来这么迟?凡霹雳堂弟子,为人做事当诚信、精细,你虽然年纪小、入门迟,但规矩当一视同仁。”
陈家旺见他口气虽然严肃,但刻意压低声音不引起旁人注意,明显还是有呵护关照之意。感激之余,连忙把福伯、柳伯请静海寺的禅师做‘七七’法事,众人欲一起去看望福伯,自己找柳伯商量以致延误等事情一一禀报。
王敬得静静听他说完,见他身材单薄,言语间低眉顺目、有掩饰不住的孤零神情,想起扬州土地庙他父子两人种种情形,叹了口气,伸手拍拍陈家旺肩膀,一句话没说,转身离去。
到了下午,陈家旺随众人去后山山洞研磨火药。一边磨药一边烦扰,银钱的事情仍旧没有着落。
当天火药研磨结束后,陈家旺随众人往外走,心中仍在盘算如何筹措银两,王敬得在身后叫住了他。
陈家旺见三位师父都在,不知道是什么事,心中有些惴惴不安。王敬得开口道:“明天静海寺的‘七七’法事,掌门已经知道了。常言道佛法无边,师兄让我明天和你一起去静海寺,咱们霹雳堂也去结个善缘。”
原来王敬得回来把“七七”法事的事和秦敬泉一讲,二人都感觉此事原本也与霹雳堂有关,做人不能寡恩薄情,现在陈家旺孤儿寡母,理应照顾有加,秦敬泉就委托王敬得代表霹雳堂去办场隆重的超度法事。
王敬得道:“掌门师兄指示你父亲的‘七七’法事要办的庄重,不能简陋委屈了。之前是柳学功联系的静海寺吧?等会我和他同去再行商议,至于香火钱和其它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陈家旺心中感动,胸口起伏,不知说什么才好。
秦敬泉温言道:“你既入门,便是霹雳堂的一员,当下只需你能够至诚做人,努力做事,其它的无需你操心。等过几年你长大了,若能学得二师父或三师父的本领,你父亲九泉之下想必也会欣然宽慰。”
他语出至诚,就如同教导自家子侄一般,陈家旺重重点头,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师门所望。
出了后山洞,陈家旺直奔账房找丁有方,准备借点钱应急,他心里盘算人参的钱自己是一定要出的,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心诚。
可巧丁有方正比较清闲,见了陈家旺十分热情。陈家旺说明来意,希望可以提前支取掌门额外加发的二两银子。
陈家旺进府时间不长,一来就分了套单间,接着到门房做事,很快又挑起了书房的担子,住进了二进院落,享受弟子的待遇,在丁有方等一些人眼里,这摆明了是掌门青眼有加、额外照顾,照此发展,陈家旺前途不可限量。
丁有方的名字中有个“方”字,但为人和他的算盘珠一样圆。他在心里快速算过了小九九,当即满面堆笑,表示虽然按常规提前支取要掌门或王敬得同意,但是他信任陈家旺,可以不必经过掌门和王敬得,特事特办。
他边说边递过纸笔,请陈家旺写下借据以便日后冲抵。
拿笔在手,陈家旺想到正要寄封家信回去,何不一并寄些银两,还可减轻母亲负担,聊表自己的一点孝心。
想到此,陈家旺试着向丁有方询问,能否一并提前支取下个月的例银。
丁有方开始有些迟疑,但想到本来不出几天也要发下个月的例银了,提前个十多天支取也不是多大的事,既然要卖给陈家旺人情,索性就做的漂亮些。
丁有方当即表示,虽然制度严格,自己以前也从不逾矩,但他相信陈家旺此举必有原因,所以特别破例。
当下陈家旺写好借条,接过银子,心中十分高兴,可以想象母亲收到信和银子将会有多么开心。
他以前在乡下没见过世面,父亡母贫,一无所依,陡然间来到繁华之地,享受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生活,反而心中惴惴不安,唯恐一个不小心,做错了事得罪了人。
人在屋檐下,无根无靠的滋味,又有几人真正体会过?因此刚进府时,处处小心翼翼,尽量委曲求全。他之前一直担心如果得罪周心勤,会被他暗中算计,万一事态严重到被遣送回乡下,自己颜面何存?如何面对含辛茹苦的母亲?乡下街坊邻居们又会怎么看?
自古“成王败寇”,大伯大婶、三姑四姨虽然绝大多数不认识这四个字,但他们都本能的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是非对错。如果灰溜溜的重回乡下,重新回到衣衫褴褛、三餐不继的状态,在他们眼里,那无疑就是嫌苦怕累、胸无大志,被人看不起了。
小时候记事的时候,陈家旺偶尔听乡邻提起过,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曾风光过,好似还在大衙门里做过官吏,那时他蹦蹦跳跳的去找父亲求证,父亲是面色变幻一言不发。
再后来,村里的二蛋、黑子等孩童在和他嬉戏打闹时,吃了亏就口无遮拦,骂他父亲贪生怕死,一世无用,做了逃兵偷偷跑回了家乡。
他气急了哭着跑回家述说了原委,可等了半天,也听不到父亲的分辨。
父亲只是叹了口气,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泪水,告诉他道:“爹爹蜷缩在这乡下,让你们娘俩受苦了。爹爹现在没有本事啦,你长大后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住,照顾好你娘、照顾好自己。”
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把他当成小孩子。他虽然还小,父亲的话还不大记得住,可是他看得出父亲的苦痛。
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开始,陈家旺就已经长大。虽然来不及孝顺父亲了,但他要让母亲笑下去,自己再难堪再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他记住了父亲的话,只是,为什么要到父亲去世的那一刻,这些话才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清晰的记在脑海里?
回到房间后,常志捷、齐友礼和姚善瑞听到风声,每人各送来一两银子作为法事礼金。单思南又专门跑了一趟送上礼金,陈家旺知他家境困难,几番谦让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他的心意。
晚餐前,柳学功跑来告诫陈家旺要食素斋且沐浴净身,早早入睡,陈家旺一一照做。
注:人参自古以上党及辽东产者为佳,辽东所产上佳人参色泽近乎紫色。据丛佩远先生考证:明初至明中叶,东北产地的人参价格颇为低廉,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人参一斤才约银1钱5分;万历十二年(1584),每斤约银1两;至万历中叶,涨至一斤银3两左右。迨万历三十七年(1609),上好的人参每斤至银11两6钱,毛参每斤银6两2钱,最次的拣参一斤也要银5两。万历三十九年(1611),高级人参的价格是每斤13两,一般人参是银7、8两至10两。而从辽东产地运到江南,价格又贵了五、六倍不止。明代著名诗人冯梦祯在嘉兴乡居时,爱妾生病,须用到上好人参,觉得‘颇难之’。冯梦祯曾官居国子监祭酒,生活不差,还觉难以负荷,平民更是不敢负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