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 章 逃奔宛城

曹操等人一路夺命奔逃,气喘吁吁,脚下不敢有丝毫的停顿。

仿佛身后有穷凶极恶、誓要索命的恶鬼在疯狂追赶。

直至夜幕如浓稠得化不开的墨汁般沉沉笼罩大地,

四周一片漆黑,透着令人心悸的静谧。

他们才终于在这无边的黑暗中,好不容易寻得一处隐秘的山谷,

得以暂且停下这仓惶的脚步。

众人皆是身心俱疲,

就像被狂风骤雨摧残过的花草,蔫蔫地没了生气。

将士们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痕,

伤口处的鲜血还在不停地汩汩渗着,

将衣物浸染得一片斑驳。

神情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惊恐与疲惫,

眼神空洞而迷茫。

曹操一番整顿下来,

心情愈发沉重,

发现军马竟已不足万人。

他望着这些跟随自已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心中满是愧疚与痛惜。

又想起长子曹昂及家中妻儿老小如今生死未卜,

那牵挂与担忧如巨石般压在心头,

不由得心中五味杂陈,百般不是滋味。

可形势危急,容不得他过多伤怀,

也只能强作镇定,努力稳定军心。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吕布的追兵随时可能杀到。”

曹仁忧心忡忡,

那紧锁的眉头犹如紧拧的麻花,仿佛能拧出水来。

一脸的焦虑与不安。

夏侯惇也急切地出言道:

“如今豫州已然丢失,我们必须尽快寻得落脚安身之地,依末将之见,不如前往冀州投奔袁绍。”

不等曹操出言表态,

曹仁赶忙阻拦道:

“冀州袁绍此人,外表看似宽容大度,实则内心狭隘猜忌。

虽看似颇有谋略,却在关键时刻总是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前番答应与我们联军,共同攻打吕布,却中途出尔反尔,毫无诚信可言。

如今我们兵败前去投奔,他定会趁火打劫,甚至可能为了铲除日后的威胁,不惜残害主公,万万不可前往!”

曹操闻言,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只觉曹仁所言确实在理。

可一想到如今自已兵败如山倒,

如同丧家之犬般落魄不堪,

天下虽广袤无垠,

却似乎没有一处能让自已有容身之所,

不由得悲从中来,满心的凄凉。

但曹操此人素来坚毅刚强,

生性便是百折不挠,绝不轻易屈服。

片刻之后,

他便强压下内心的悲伤与失落,整顿心神。

缓缓说道:

“如今之局势,除了袁绍,确实无人可在实力上与吕布匹敌。

但当务之急,我们确实需要寻找一个能够暂时容身之所,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夏侯惇再次出言道:

“如果不能去冀州投奔袁绍,那我们只能去投奔宛城张绣或者黑山张燕了。

张绣,乃张济之侄,此人枪法出神入化,作战勇猛无畏。

其麾下虽兵少将寡,但皆是能以一当十、能征善战之士。

他在他叔叔张济被吕布杀死后,率部投奔了荆州刘表。

后来刘表在被吕布击败后,选择向吕布投降,张绣因叔父之仇坚决不肯跟随,仍然独自坚守宛城,誓要与吕布对抗到底。

张燕,本是黑山军的首领,拥众多达数十万之众。

其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射,身手敏捷如猎豹。

张燕所统领的黑山军,兵强马壮,且多为悍勇之徒。其性格剽悍,

善于征战。

袁绍为了扩充自身势力,多次与张燕交战,双方结下了深深的仇怨,彼此势如水火,不共戴天。

张绣与吕布有杀叔之仇,或许能收容我等,让我们携手共图复仇大业。

而张燕与袁绍素来不合,屡有激烈交锋,想必对我等前来,应该也不会拒之门外。”

曹仁微微皱眉,

神色凝重,沉声道:

“主公,张燕虽势力庞大,但其为山贼出身,野性难驯,难以掌控。

与之合作,恐怕会有诸多难以预料的变数和风险。

张绣兵少将寡,虽然难以与吕布正面抗衡,但他对吕布深恶痛绝,早欲为其叔父报仇雪恨,我等前去,他必然会欣然接纳。

只是这寄人篱下的日子,难免会委屈了主公。”

曹操闻言,

目光坚定如璀璨星辰,决然道:

“事到如今,已无万全之策。我们先前往张绣处,试探其态度,再做定夺。”

第二日,晨曦微露,丝丝缕缕的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如铅块的云层,洒下些许微弱的光芒。

曹操等人经过短暂的休息,身体的疲惫虽依旧如影随形,但还是强打精神,忍饥挨饿又踏上了前途未卜的逃亡之路,直奔宛城而去。

一路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迈出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每个人都心弦紧绷,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

就在他们刚刚翻过一座山头时,

忽然前方尘土漫天飞扬,

遮天蔽日,让人视线受阻。

震耳的马蹄声如滚滚闷雷阵阵传来,

仿佛要将大地都震得颤抖。

曹操等人的心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

恐惧如阴霾再度笼罩心头。

“莫不是吕布的追兵?”

有人惊恐地叫道,

声音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颤抖,仿佛秋风中的落叶。

曹操强自镇定,

高声喝道:

“且先观察,莫要慌乱!”

那声音虽竭力保持着沉稳,却也难掩其中的一丝紧张。

待那队人马逐渐靠近,

众人这才看清,

原来是曹操的旧部李通率领一队援兵以及大批粮草前来接应。

李通本驻扎在谯郡的萧县,

因许褚攻打下谯郡后,

还未曾攻打谯郡的其它诸县,

就被吕布调离去围攻许昌,

萧县这才得以在战乱中幸免。

近日李通听闻曹操兵败,

心急如焚,忧思重重。

就在萧县附近,

当即带领数千人马以及充足的粮草,

马不停蹄地赶来支援。

“主公,李通来迟,望主公恕罪!”

李通翻身下马,

单膝跪地请罪,

声音中满是愧疚与急切。

曹操大喜过望,

连忙扶起李通,

激动地说道:

“文达此来,犹如雪中送炭,解我等燃眉之急,此乃天助我也!”

那脸上的喜悦如同阴霾中透出的阳光,灿烂而温暖。

有了援兵和粮草的加入,

曹操等人的底气顿时足了许多,

原本沉重的心情也稍稍舒缓。

曹操吩咐埋锅造饭,让将士们略作休息后,

整顿人马,抖擞精神直奔宛城投奔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