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章 颍川城下
初平十年(公元 199 年)春,豫州,颍川。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颍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那时的颍川便是如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
颍川之地,山清水秀,山川与平原交织,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颍水悠悠流淌,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使之物产丰饶,成为兵家必争的粮仓要地。
颍川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处于中原的交通枢纽,道路纵横交错,连接着四方的大城小镇。
其东可通许昌,西可达洛阳,南接宛城,北连邺城。
这里的城池高大坚固,城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雄伟壮观。
颍川人才辈出,众多智谋之士皆出于此。
世家大族林立,书香门第众多,文风昌盛,素有“天下智士,多出颍川”之美誉。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颍川见证了无数的权谋争斗,各方势力皆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
此时此刻颍川的烽火便已连天而起,战鼓之声如滚滚奔雷,持续不断地在天地之间轰鸣,震耳欲聋。
在这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上,一场足以撼动天下格局的战役正悄然拉开帷幕,恰似即将席卷而来的狂暴风暴,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颍川城外,尘土恰似汹涌的浪涛,漫天飞扬,遮天蔽日,仿佛一层厚重得令人窒息的黄纱,将天地严严实实地笼罩其中。
原本湛蓝如宝石的天空也被这汹涌澎湃的战意所浸染,变得阴霾沉沉,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压抑得让人心中沉闷。
旌旗蔽空,战旗在狂风中烈烈飘扬,发出猎猎声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血腥厮杀而呐喊助威。
关羽率领着五万蜀军,犹如滚滚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奔腾而来。
他们步伐整齐有力,每一步都如同重锤砸地,气势雄浑磅礴,好似汹涌的海浪,一浪接着一浪,永不停息。
他们的目标明确且坚定不移,怀着必破此城的决心,那决心仿佛燃烧的烈火,炽热而不可阻挡。
关羽骑着他那匹由大将军吕布所赠的烈焰驹,此马神俊非凡,周身火红,找不到一根杂毛,好似一团燃烧不止的烈焰,璀璨夺目。
它高大而威武,紧实贲张的肌肉线条流畅优美,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无尽的力量,仿佛蕴含着能够摧毁一切的爆发力。
高昂的马头骄傲地挺立着,双目明亮而炽热,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璀璨星辰,充满了灵性与昂扬的斗志。
飞扬的马鬃如燃烧的火焰,在呼啸的风中肆意舞动,更增添了其英姿飒爽的风采。
此刻,它焦躁不安地踢踏着地面,鼻孔喷张,似乎也被主人那坚定的决心和熊熊燃烧的战意所深深感染,兴奋到了极点,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战场,一展雄姿。
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刀身映着春日的阳光,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冷冽寒芒,宛如一尊从天而降的战神降临世间,令人望而生畏。
他身后的蜀军,军容严整,士气高昂。每一名士兵的眼神中都燃烧着炽热的火焰,那火焰仿佛能够烧尽一切阻碍,他们的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刚毅似铁,仿佛拥有着无坚不摧的必胜信念。
关羽大军如汹涌澎湃的黑色洪流般严阵以待,他们身着厚重的黑色战甲,那战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芒,犹如来自黑暗深渊的使者。
他们手持锋利的兵器,寒光闪烁,在耀眼的阳光下反射出森冷的光芒,目光坚定而决然,犹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关羽,这位曾经在战场上以雷霆之势刀斩颜良的猛将,此刻横刀立马于阵前,目光如炬,坚定不移地望向那座宛如巨兽般屹立的坚固城池。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仿佛要凭借这凌厉的目光将这座城池一眼望穿,直抵其最核心的要害。
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城墙,看到城中敌人恐惧的面容。
“徐晃,我奉大将军之命前来攻城,早早开城投降,尚可饶你不死!”关羽勒马阵前,声如洪钟,大声喝道。
他的声音如同惊天动地的惊雷,在战场上滚滚回荡,余音不绝,仿佛要将这苍穹都震破。
然而,城墙上虽然锦旗招展,人声嘈杂,却对关羽却毫无回应,只有呼啸的风声无情地穿梭而过,似乎在肆意嘲笑着这无人应答的尴尬局面。
关羽的怒意渐渐升腾而起,犹如燃烧的烈焰越烧越旺。
他再次怒喊道:“徐晃小儿,竟做缩头乌龟,躲在城中不敢露头,可敢与关某一战!”
可城墙上的曹军将士依然对关羽的叫骂,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不予理会,只有狂风在肆无忌惮地呼应着,仿佛在无情地讥讽关羽的愤怒与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