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筹建新军

在大明的朝堂之上,朱祐樘素以贤明、求治之君著称,一心念着国家昌盛、百姓安乐,对人才的渴求犹如旱苗盼甘霖,时刻留意能为大明添砖加瓦之人。

而杨廷和,身为股肱之臣,深谙君主心思,于诸多事务上与朱祐樘默契配合,共图大明发展。

此时杨廷和神色匆匆,脚步急促,须臾间便踏入了乾清宫。

待见着朱祐樘,他赶忙整理衣冠,毕恭毕敬地行礼道。

“恭请圣安。”

朱祐樘微微抬手示意平身,随即问道。

“朕安,杨爱卿今日济危于国子监又讲授了哪些新鲜事物?”

观其言语做派,显然已非首次这般安排杨廷和留意代课之事并回禀详情。

杨廷和遂将徐志道当日代课的情形详细叙述开来。

实则,杨廷和与朱祐樘私下早有默契。

每逢国子监开课,杨廷和定会特意安排徐志道前去代课,而后把徐志道讲授的内容原原本本转述给朱祐樘。

起初,朱祐樘听闻是徐志道代课之事,脸上仅挂着一丝漫不经心的笑容,心中暗自思忖。

“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罢了,纵其学识较为渊博,又能有何超凡见解?”

在他看来,如此年轻之人,即便有些阅历,也难有超出常规的独特念想,大抵只是年轻人一时意气,欲图出风头、表现一二而已。

然随着杨廷和汇报次数渐多,朱祐樘的神情愈发严肃,心中想法也全然改变。

对于徐志道所传授的那些超越彼时认知的知识,二人都会悉心研讨,若判定其利国惠民,便悄然试行。

而遇到不懂的超时代发明时便交给工部尚书研究,工部尚书曾鉴为此可是饱受困扰。

频繁接到朱祐樘的口谕,责令成立新部门,研发徐志道所述的新奇事物,且要求严格保密。

资金不得走户部常规渠道,所拨经费又寥寥无几,却还不停地催促要见成果。

这让曾鉴常常头疼不已,甚至多次心生辞官之意。

朱祐樘也暗自揣度过,这徐志道要么是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要么便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经多次派出东厂与锦衣卫查证,最终确定,徐志道乃极为罕见的天生奇才。

朱祐樘深知,若能善加重用,此子必能为大明带来福泽。

故而,他始终将徐志道视作朱厚照未来的股肱之臣悉心栽培,期望其日后能在朝堂之上大展宏图。

此次杨廷和带来的消息,令朱祐樘大为震惊,他方意识到,这年轻的徐志道决然不可小觑。

原本只道这学生仅是头脑聪慧,岂料在军事方面竟有如此出人意料的卓越见解。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凝重,脑海中不停思索着徐志道提出的游击战法究竟是否可行。

徐志道所阐述的游击战法,从军队的兵力调配、战术运用,到针对不同地形的应对之策以及破解敌方各类战术的谋划,各个环节皆设计得精妙绝伦。

朱祐樘越思量越觉惊讶,他发觉这些战法仿若专为对付蒙元和鞑靼量身定制。

无论是对草原作战环境的特殊考量,还是针对游牧民族骑兵作战特性所定的制敌之法,皆能精准地击中要害。

尤为关键的是,若能使神机营的火器与这游击战法相互配合,必能爆发出惊人威力。

“何伴伴,速传兵部尚书刘大夏觐见。”

朱祐樘急忙吩咐何鼎前去传唤。

朱祐樘当即神色凝重,目光深邃,转头急忙吩咐身旁侍奉的何鼎。

“何伴伴,速传兵部尚书刘大夏觐见,此事耽搁不得!”

俄顷,刘大夏脚步匆匆入殿,行礼如仪后,朱祐樘也不绕圈子,将徐志道的游击战法和盘托出。

刘大夏久在兵部,浸淫军事多年,各类战阵谋略熟稔于心,可听完这套战法,仍不禁面露惊色,脱口而出。

“陛下,此等战法,新奇夺目,乍看像离经叛道,细究却深谙军事常理。

用于草原作战,恰似泥鳅戏于泥沼,能巧妙避开敌骑冲击,直击其后路补给,敌军缺粮少械,必深陷疲惫困厄,不战自乱呐。”

言罢,略作思忖,神色转为凝重,又道。

“只是要施行此策,难处亦不少。

士兵得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如同臂使指;还得熟知草原地形气候,方可进退有据。

再者,神机营乃我大明王牌,编制装备机密万分,轻易动用演练,泄密风险极大。

依老臣之见,不如从勋贵子弟中精挑合适人选,组建新军,另起炉灶专训,既能保神机营机密,又可历练新人,为我大明储备精锐。”

朱祐樘听得频频点头,觉得所言在理,紧接着便问。

“刘爱卿这主意不错,那依你看,新军统帅何人担当为宜?”

刘大夏闻言,垂首沉思片刻,抬眼回道。

“陛下,老臣不才,愿请缨挂帅。

这些年在兵部,积累些许治军练兵经验,盼能效犬马之劳。

再者成国公世子朱麟为副统领

辅助,朱麟出身将门,自幼在军事氛围中耳濡目染,武艺高强不在话下,且胆识过人、谋略出众,有他协助,定能将新军训练成虎狼之师。

让游击战法在战场尽显锋芒,成为我大明御敌利刃。”

朱祐樘面露欣慰之色,微微颔首应许。

“刘尚书既有周全思量,朕便依卿所言。

速去挑选勋贵子弟组建新军,着朱麟全力协同,秘密训练,悉心摸索实战经验。

此事干系国运兴衰,但凡你看中的子弟,不论门第,务必令其入伍效力。

所需物资兵员,朕即刻安排,全力调配完备。

望爱卿等用心操持,待时机成熟,定要让蒙元和鞑靼尝尝我大明新军厉害,领略我赫赫军威!”

刘大夏领命而去,朱祐樘依旧静立殿中,目光悠远,似穿透宫墙,望向广袤边境。

他深知,大明积弊已久,边境纷扰不断,国运恰似逆水行舟。

如今徐志道这少年横空出世,带来革新希望。

每一次勇敢变革、大胆尝试,都可能是扭转乾坤的契机。

他满心期待,盼着凭借这些贤才与良策,能开创大明盛世,再续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