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胜券在握
我次奥,就参加一次麟德殿夜宴,结果就好巧不巧的碰上了宫廷政变?都说大唐的宫廷政变频次高,没想到竟然高到这程度?
一时间,王臣内心也陷入到巨大的挣扎。
今年乃是大历四年,史书上并没有记录宫廷政变。
记忆中,李豫要到大历十四年(779年)才会因为华阳公主和独孤贵妃的接连病逝而一病不起,驾崩在紫宸殿。
前世的王臣经常浏阅历史类博主,所以大概知道。
既然大历四年没有发生宫廷政变,那眼前这出又是什么?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导致李豫和元载诛杀鱼朝恩的谋划出现纰漏?然后鱼朝恩一怒之下发动兵变,要诛杀元载?接下来大概率还要废黜皇帝!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在政变中的站队就很重要。
王臣快速的在脑海中闪回了一下唐朝的几次政变。
唐高祖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
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发动玄武门之变,失败。
唐中宗某某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发动神龙政变,成功。
唐少帝刚登基,李隆基伙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成功。
唐睿宗年间,太子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成功。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太子李亨伙同高力士等发动马嵬驿兵变,成功。
唐肃宗死那年,李辅国伙同程元振发动兵变,诛杀张皇后,成功。
七次宫廷政变,居然六次成功,只有一次失败,这成功率可以说相当之高。
基本上可以说,主动发起兵变的最后都能成功,只有李承乾这瘸子失败了。
所以,鱼朝恩发动的这次宫廷政变最后会失败,还是会成功?有点难搞啊。
这一切说起来话长,其实就在王臣的一念之间,那边的鱼朝恩并没有停下,直接对李希暹下了诛杀元载的命令。
“与咱家拿下元载这奸佞小人!”
鱼朝恩一声令下,李希暹当即带着两个甲士上前来擒拿元载。
“李都将,你乃是神策军右厢都将,岂能任由奸邪祸乱宫廷?”元载赶紧抓着李晟袍袖求救,尽管李晟也是鱼朝恩麾下的部将,可这会也顾不上那么多。
然而元载这一吼反而提醒了鱼朝恩,鱼朝恩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两声,鱼朝恩又叫住了李希暹,然后直接对李晟说:“李晟,拿下元载!”
李晟并没有遵照鱼朝恩的口令拿人,反而眉头一蹙说道:“鱼公,元载乃当朝右相,堂堂三品大员,没有圣人旨意谁敢拿他?”
“李晟,你此话何意?”鱼朝恩脸色冷下来。
李晟对着李豫休息的御座叉手一揖,又说道:“末将的意思就是,需得圣人旨意才能擒拿三品以上大员,而不是鱼公你一句话。”
“圣人受宵小蒙弊,已然不识忠奸,正是需要我等荡涤邪秽之时!”鱼朝恩厉声道,“李晟,还不速速拿下元载!”
李晟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冷冷的看着鱼朝恩。
“好啊,好,李晟,咱家看错你了,好得很!”鱼朝恩恨声说道,“李希暹,把元载和李晟这两个贼子一并拿下!”
李希暹应了一声喏,当即上前一步。
跟在李希暹身后的亲兵也纷纷跟上。
李晟却一伸手抄起搁在桌边的马槊。
再然后一挺马槊厉声喝道:“我看有谁敢动!”
老泰山都已经出面,王臣也就没有别的选择,当即也挽弓搭箭站到了李晟的身后,然后跟着厉声大喝:“谁要是想死,尽管上前一步试试!”
王臣这一声喝是对着御座方向的,然而帷幄里边却是毫无反应。
但是董山、彭知海、辛无病等十九个豪帅却有了反应,当即也齐刷刷的跟着起身,然后挺着御赐的马槊在王臣身后站成一排。
王臣看得非常清楚,董山他们几乎就没有一丝的犹豫。
几乎同时,一层的大殿之中也响起了横刀出鞘的声音。
紧接着就是神策军将士的喝斥声,还有民壮的叫骂声,似乎是两下里发生了对峙。
刘希暹下意识停住,先不说董山、彭知悔等十九位全装惯带的豪帅,只是李晟和王臣这翁婿俩就已经够吓人的。
有谁不知道李晟有万夫不当之勇?
有谁不知道王臣有百步穿杨之术?
直到这时,李适才终于上前喝道:“鱼朝恩,你这是要造反吗?”
李适虽然是在兵荒马乱之中长大,而且也曾亲领大军上过战场,但是骨子里边并没有李家老祖的勇气,刚才他就没敢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直到李晟、王臣出面,李适才终于鼓起勇气。
“造反?”鱼朝恩对李适毫无畏惧之意,阴恻恻的一笑又说道,“皇太子你
错了,咱家不是要造反,咱家是要清除圣人身边的奸邪!”顿了顿,鱼朝恩又尖着嗓子朝众人喝道:“咱家现在要清君侧,敢阻拦者,诛族!”
伴随着这一声大喝,鱼朝恩身后三百亲兵呼喇喇的向两侧展开,接着朝李晟、王臣、董山等十九位豪帅逼过来。
李晟、王臣和董山等人只能后退。
李适、元载和一众王公大臣也只能跟着后退。
然后很快就退到了李豫的御座前,退无可退,因为背后就是墙壁。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直到这时候,圣人李豫居然仍旧在呼呼大睡。
眼看胜券尽在掌握,鱼朝恩得意之余居然又对李晟起了爱才之心:“李都将,咱家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拿下元载和李适,方才的事咱家可以当没发生过。”
李晟一声都没有吭,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多余的废话绝不会多说。
鱼朝恩讨了个没趣,又把目光转向王臣:“这位就是王家小郎君吧?还真是生得一表人才,说真的,像你这样的天纵英才就此夭折,实在是可惜,要不然劝一劝你岳父?只要他能够幡然悔悟,咱家可以对他既往不究,今后也照样会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