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启动太阳能量收集计划

杨乾对这些技术都了解过,倒也没多少惊讶。

但其他不了解的人,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到底有多大,看看李清欢就知道。

杨乾觉得后面没什么意思,结果李清欢足足看了好几个小时,要不是后面实在是困了,估计还有心情看下去。

削弱台风整整持续了12个小时,原本18级的台风,也顺利降低到了10级。

在开阳能源集团公布削弱台风计划的时候,很多人其实是不相信的,但事实胜于雄辩,让所有人都闭嘴了。

另一个17级的台风,花费的时间更少,只花费了8个小时就完成了削弱计划。

等到台风登陆之后,当地只是下了一场大雨,风力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挽救了不少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人员伤亡数字。

同时开阳能源集团也收集了高达十几万亿度电。

不得不说,人类生产能源的量,和大自然相比简直渺小的可怜,仅仅两个台风,只是削弱了威力,就能收集到如此巨额的能量。

换成宇宙,杨乾相信能收集到更多的能量。

不过开阳能源集团在台风过后,也紧急开了一场会议,杨乾也线上参加了。

他们认为蓝星上的能量收集需要控制一下,不能无限收集,容易引起地区性气温不平衡,导致更多的自然灾难。

这两个超级台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哪怕有手段应对,也不能听之任之。

所以他们决定华夏内陆,只将现在的能量收集工作做完,不再新增能量收集设施,避免引起更大的灾难。

这里面包括玉衡生物的黑树种植,也包括开阳能源集团的能量收集装置,可控核聚变发电设施不在其内。

按照原来的计划,玉衡生物准备将国内沙漠和盐碱地开发完成后,会研究另外的生物能量收集植物。

因为现在国内土地大部分都不再需要种植农作物了,现在都是种植育肥作物,增加土壤的肥力。

事实上很多土地处于浪费状态,完全可以进行开发,同时也不会降低土壤肥力,甚至还能增加肥力。

一旦将这些土地也种上能生产能源的作物,能量收集数量再次攀升一个量级。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要停了。

但能量依然成为北极星控股旗下的首要工作任务之一,除了从海外获得之外,最大的来源还是太阳。

所以在会议上,做出重要的决定,让开阳能源集团向太阳轨道上发射能量收集器,通过超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中继设备,将能量源源不断送到蓝星。

这个计划并不简单,需要建造很多中继设备,有些需要在太阳太空轨道上安置,有些需要在绕着太阳的行星上安置。

上面还要配备足够储量的电池,避免终端传输后,影响能量收集工作。

能量收集装置工业化量产后,成本也大幅下降,目前每个标准能量收集器造价大约是100亿元。

开阳能源集团打算向太阳轨道上发射超过1万个能量收集器,到时候每天收集的能量按电能计算将是上百万亿度。

相比在蓝星辛辛苦苦还要承担风险的收集能源,在太阳近地轨道上收集能源,不仅不用担心引发自然灾害,而且效率要高得多。

这些能量不收集,也是放在太空中浪费了,只要收集的时候避开直线上的其他星球就行,让阳光和热辐射能够照耀到这些星球即可。

往后每年,开阳能源集团都要向太阳近地轨道发射上万个能量收集器,同时在蓝星建设足够多的储能装置。

能量花不完就储存起来,等到哪一天真正要用的时候,临时收集就麻烦了。

在会议上,杨乾特别强调了能源收集装置的耐用性,别用太便宜的材料,最好能连续使用上千年,甚至是上万年。

如果能研发出持续使用几十万年,甚至是上百万年的材料,那就更好。

别看这个寿命相比人类来说太长了,但相比太阳寿命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

只有足够耐用,才能一点点增加收集器的数量,持之以恒下,终究能将太阳整个包裹住,不再浪费太多的能量。

“我们目前的能量收集器,对辐射能量的收集较高,但对光携带的能量收集效率还是较低,需要升级技术。”青稚说道。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蓝星用不着这么狠,连光都不放过,对自然环境破坏太严重了。

但在太阳近地轨道,好像不需要这么多顾虑,如果连光都不放过的话,那能量收集量将会提高好几个数量级。

杨乾想了下,说道:“虽说我也希望如此,但这么做对我们今后的太空活动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

你们可以进行技术升级,将这个功能加入进去,但要能调节,我的建议是减少光子逃逸数量,降低能量释放强度,而不是彻底屏蔽。”

在太阳系,太阳这颗唯一的恒星,始终是坐标性星球,如果一片黑暗,对往后在太阳系的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青稚对此没有意见,不过他提出了能量回传新的建议,不建议直接将能量通过无线传输回蓝星。

虽然这么做,确实省了很多麻烦,但距离太远,能耗依然很大。

她建议在水星建立一个能量基地,或者直接在太阳静止轨道建立超级储能站。

等星舰完成之后,隔一段时间派遣星舰过去将这些收集的能量运回来,将新的超级储能站放到原来的位置。

目前最高效的储能装置,一吨大概能储存20万亿度电,看似储能密度很高,实际上到用的时候,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随着发射的收集器越多,对储能的要求就越高,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到时候说不定1亿吨的储能电池,还不够一天收集的能量储备用的,要知道太阳每秒向外释放的热能相当于12.5亿亿度电。

不说全部收集,哪怕收集万分之一,每天的收集的量相当于108亿亿度电。

所以综合考虑,杨乾觉得不太划算,无线中继传输虽然浪费严重,但投入也小啊,综合来看更划算。

“算了,目前看似很划算,将来还是要走无线中继传输的路子,除非后面研发出储能密度更高的技术。

而且避免蓝星大气层对无线传输的影响,我建议在月球建立超级储能基地,用于接受无线中继传输过来的能量。

蓝星如果有需要,直接使用星舰从月球拉过来即可,同时也能避免过高的无线传输效率导致自然灾害。”

突然杨乾发现,月球实在是太重要了,很多高危险的项目,都可以放在月球上,避免对蓝星造成较高的危害。

别看目前的无线传输技术没造成多大的灾难,那是因为功率还不够高,用于星际传输的无线输电技术,功率不是现在能比的。

到时候说不定都能将空气电离,生物挨着直接就给汽化了。

放在蓝星上危险太高了,但放在月球上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青稚最后还是同意了杨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