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衣足食逆天负二代

第三百四十六章 加授!

世界那么大。

有人吸气,就有人叹气。

司铁申叹气,自然是因为感叹朱安宁学识之杂。

桃花庵歌是不拘一节,是洒脱。

话本又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至于现在这些杂文……风格迥异。

其中这心即理的论述,更是精妙……

司铁申只能叹气连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而皇宫里,老朱则是在吸气。

“朱安宁?”

他歪了歪脑袋,那表情是相当精彩。

“他?”

只见朱元璋是伸出手指,指了指朱安宁,一个【他】字,便足以表示许多情绪。

放在平日,朱安宁是绝无可能想认下这事的。

想想就麻烦。他本意是先试探一下明初的年轻一代,对这些新奇思想的接受程度。

毕竟正史中,接着明朝后面那个朝代就是死于愚民,死于统治阶级的极端保守,明明清章宗都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新奇玩意……泱泱大国,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错失了重要的时机。

朱安宁都知道这事情了,他还让这情况再来一次?

只是说,他也没想着步子迈得这么大……连老朱都卷进来了。

真是造孽啊!他也想来一记沈腾跺脚,表达痛苦……

现在来看,为了自己晚些能好解释那书。

这事怎么也得认下来先。

他只能无奈上前一步。

伏了下去。

“还是多得宋师提点,臣,不过是有了点思绪,是宋师博古通今,才把这事情理顺。”

朱安宁自然是不会说全是他的功劳。

宋濂什么地位,他什么地位。

在礼制这一块,宋濂就是明初的goat。

老朱看着走到自己身前伏下的朱安宁,是终于闭起了嘴巴。

老朱知道朱安宁是有点东西的,毕竟当初初见时,不可沽名学霸王,还有一首桃花庵歌,连刘伯温都被惊到了。

只不过事后朱安宁那跳脱的表现,怎么看也不像个正经的文人。

朱元璋是早就忽略了他的文学水平……

现在宋濂突然告诉他,朱安宁有可能也是个博古通今的人。

这老朱不懵逼才怪。

“宋师……这朱安宁……”

老朱是顿了顿,低头便看见了努力保持笑容,露出两排大白牙的朱安宁,心里是一阵抽抽……那个文化人会是这个样子……

难道说,宋濂是知道自己年事已高,要这功劳无用,索性给朱安宁?

越想,老朱越觉得是如此。

那,卖个好又何妨?刚好也是顺理成章给朱安宁一点赏……这家伙好像修路都快要花光家产了,也是……让人看不懂。

一念至此。

老朱的话锋是变得相当快。

“朱安宁,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本事,能和宋师论上一论,就是宋师出了大力,你也当计一功,起来吧。”

朱元璋现在心情极好。

昨日朱安宁撒泼打滚,他最开始是恼火的,但是结局来看,算是相当好。

锦衣卫是一把双刃剑,很难控制。

饶是他,也是做好了时刻下狠手的准备……比如……那毛骧,若是再跳一些,他是断然容不下的。

而朱安宁闹这一出……

一下又变相帮他收紧了锦衣卫的权力……这极好,极好,有松有驰嘛,他老朱是看得很清楚的,他唯一不满的是朱标对锦衣卫的态度而已。

总之,今天朱安宁怎么看都是有功。

“太子,你的人,该怎么赏才合适?”

老朱直接点了点朱标,想把这任务交给他。

这做法也是合适,再怎么说,朱安宁也是东宫的官。

朱标又不是什么虚职太子,是实权那种,有他来决断也算是正常。

所以,朱标听罢,自然也是开始思考。

殿内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宋濂看了眼朱元璋,又低头看了眼朱安宁。

咬牙,酝酿了一番,开了口。

“陛下!臣有一提议。”

突然开口的宋濂,自然是让三人都有些惊讶。

特别是朱安宁。

他总觉得今日这宋老头……好像有点不对劲……

总是有些在图谋什么的感觉。

“但说无妨!”老朱回头看向了宋濂。

只见宋濂,是走到了朱安宁的身边,也是伏了下去。

“朱安宁,才德兼备,博古通今,才思敏捷,实为国之栋梁。身被飞鱼服,掌詹事府,有文儒之资,又显绩于朝,宜加授国子监丞之职,以敷扬文教,启迪后进。如此,则文风可正,士习可端。”

“嗯?”

“啊?”

“什么什么国子监丞?”前面的的夸赞,朱安宁还

是听得很爽的,甚至在想,怎么不来一首《送永乐朱安宁序》……完了听着听着,这味道就有点不对了,国子监丞干什么他不知道……但是国子监他是知道的啊,这尼玛的是国立大学啊!宋濂你踏马想干嘛!。

朱安宁是直接就站了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拳头梆硬。

牛魔的这糟老头子要害我!

至于朱标和朱元璋,也是一脸意外。

首先……朱安宁已经是四品少詹事,这是实职,现在是经常被朱标召进宫里的那种。

飞鱼服是二品赐服,一般是要比官职高的。

所以,加授散阶,保守也得三品比较合适。

如果不是散阶,找来找去就是虚职侍郎毕竟正常了。

加授这一说法,老朱和朱标并不陌生,宋元之前就有了。元制暂且不谈,更早之前的宋制在官阶这一块,评价不能说是恶评如潮,只能说是一坨狗屎。宋朝的官阶体系极为庞大,官职还差遣分离,如果你想要准确把握某个官员的官职,那么就务必得找到寄禄官、职、差遣也就是职事官三个核心要素。

而加授,就是那一段时间被玩出花来的一个说法,也被叫做加衔。

明清其实也这么干,但是总体而言,明清的官制,在一般人眼中,就是舒服。

因为大家都很拎得清,比如明清有相当多的巡抚,总督一类差遣官,或者是要给某个人提点俸禄,就会给他加个官衔,史书就有记载某人掌詹事府,授礼部侍郎,意思很简单,这大哥管詹事府辛苦了,给你挂个职,拿多点工资呗,实际上你还是詹事府话事人,和礼部没有一毛钱关系,这和宋朝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官职的职位,是固定了下来,不再乱七八糟,你要下地方干活,做巡抚总督就加佥都御史或者左右都御史,你文官拿工资就给你灌个侍郎或者尚书,大家是一清二楚,不会弄乱。

现在,宋濂提出要加授,朱元璋和朱标的第一反应是往上加。

比如来个什么三品的侍郎一类,甚至说你宋濂可以说三孤,也算是往上加,只不过朱安宁现在这个德性,套个三孤,这肯定是压不住的……

但是……加授国子监丞……这能叫加授?

横看竖看,这国子监丞,和詹事府少詹事,在品级上,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大学副校长,和中央实权秘书……这个中差别,还是有些大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