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紫禁城的决定

紫禁城。

晨光初破云层,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

乾隆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容虽已显老态,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

他缓缓展开一份急奏折,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贵州巡抚急奏,南笼府布依六十六寨造反,府城已被攻下……”乾隆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完,他让太监将奏折递给大臣们传阅。大臣们看完之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福康安站出来,恭敬地拱手说道:“皇上,此事事关国家安定,必须尽快平息这场叛乱。奴才愿意亲自率领军队前去征讨,消灭这些叛贼,恢复南笼府的安宁。”

乾隆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把目光转向刘统勋问道:“和爱卿,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和珅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回答道:“皇上,奴才以为此事需要谨慎处理。叛贼竟然声称自已是朱元璋重生,朱雄英转世,明显是想要借此来煽动民众的心。我们应该首先查清事情的真相,再做出决策。如果仓促派兵,恐怕会引起更严重的动乱。”

和琳听了这话,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说:“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雄英,都是些乌合之众而已,怎么能抵挡得住我大清的精锐铁骑呢?奴才愿意跟随福大人一同出征,一定能平定这场叛乱,活捉那个自称为朱元璋的狂妄之人。”

和珅摇了摇头,提醒道:“和琳,不可轻敌,这群叛贼能轻松攻下南笼府城,想来也不是易与之辈,而且对方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煽动一大群汉人跟随,我们若不能妥善处理此事,恐会引发更大的动荡。我们应该先派使者前往南笼府,探明叛贼虚实,再作打算。”

福康安在一旁默默听着,突然插话道:“陛下,和大人所言有理,我们不妨先派使者前往南笼府,以安抚招安为主,探明叛贼虚实。同时,调集大军于附近待命,一旦使者传来消息,便立即发动攻击,打叛贼一个措手不及。”

乾隆闻言,目光闪烁不定。他深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和爱卿之计可行,朕即刻派使者前往南笼府,福康安、和琳领兵你们最近也准备下,随时待命。和爱卿早早安排好后勤,若是决定派兵平反,务必保证粮草充足,兵器犀利。”

大臣们纷纷领命,准备各自的任务。福康安与和琳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和珅快步离去,安排后勤事宜,确保到时候大军能够顺利出征。

乾隆坐在龙椅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虑,这场叛乱,究竟会如何收场呢?他暗暗祈祷,希望一切都能顺利平息。

一个多月后,紫禁城内再次召开朝会。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容凝重。他望着下方的大臣们,缓缓开口:“朕派去使者已传回消息,在这个朱元璋的带领下,这群反贼攻占了府城后,接连攻破附近县城,不断招兵买马,势力越来越大。另外,据探子回报,经南笼府的百姓证实,他们都认为朱元璋是真的复活了。”

乾隆的话语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每一字都似重锤,敲击在大臣们的心头。

福康安与和琳对视一眼,眼神中的战意更浓,却也夹杂了几分凝重。他们深知,这场叛乱远非起初所想的那般简单,朱元璋之名,虽已沉寂数百年,但在民间的影响力仍旧不可小觑。

“皇上!”和珅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朱元璋复活一事本就是一种蛊惑人心的手段,百姓们相信无可厚非,不过……不管是不是真的,奴才以为是时候派兵平反了,奴才粮草已准备妥当,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此外,努力建议调贵州巡抚冯光熊带兵辅佐福大人,速战速决,以免叛军声势进一步扩大。”

乾隆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其他大臣,寻求更多的意见。

一位老臣缓缓起身,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沧桑:“陛下,民心所向,乃国之根本。或许,我们在军事行动之外,也应考虑如何安定民心,让百姓明了真相,知晓那所谓的‘朱元璋复活’不过是无稽之谈。”

乾隆闻言,眉头微蹙,随即舒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言之有理。朕决定,一方面,福康安、和琳,你二人即刻率军出征

,务必迅速平息叛乱;另一方面,朕将派遣钦差,携朕之诏书,遍访各地,澄清谣言,安抚民心。”

朝堂之上,众臣齐声应诺,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有序。

乾隆站起身,目光穿过重重宫殿,仿佛能穿透到遥远的战场,他心中暗道:“朕的大清,绝不容许任何人动摇其根基。”

随着朝会的结束,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行动悄然拉开序幕。

福康安与和琳领军出征,誓要平息这场由“朱元璋复活”谣言引发的叛乱;

而另一边,钦差大臣带着皇帝的旨意,踏上了一场澄清事实、稳定民心的征途。

大清的未来,似乎在这一刻,被紧紧地绑在了这两股力量之上,等待着未知的结局。

朱雄英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他正带着第一军前往安顺府……

系统新任务:攻陷安顺府!

奖励:复活符、莲藕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