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357:没法比,简直没法比啊
齐雁一听到狼,腿肚子就有些抽筋:
“行了,你别吓唬我们了。”
钟宝泉终于说话了:
“谭场长,来,我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农业大学的同僚,这位,是大学的齐校长,也是我的岳父。”
谭小絮一听说,什么,钟宝泉的岳父、农业大学校长居然也来了。
循着指引看过去,只见一个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头站在旁边。
谭小絮忙激动的双手送过去:
“原来是齐校长,失敬失敬,光顾着跟小妹妹开玩笑了,齐校长您多担待!”
齐校长笑着握了手。
这位齐校长跟他那个长的像农民的女婿不一样,很有学者风度,有种书香世家的气质。
“谭场长,久仰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知道你年纪不大,但是亲眼看到这么年轻,还是觉得很吃惊,年轻有为啊。”
“齐校长您过奖了。”
钟宝泉又一一引见其他六位同僚,都是大学里的专家教授,研究粮食蔬菜的。
见过了面,谭小絮请他们入座。
秘书小王已经倒好了茶,办公室里茶香四溢。
“谭场长,最近你那个冬季蔬菜,火爆的很呐。”齐雁说。
谭小絮意外:
“你们已经知道了?”
钟宝泉道:
“我们在哈城就知道了,《黑省日报》、《黑省农业报》还有军区的报纸,这两天都报道了这个消息,还拍了照片上去,现在几乎无人不知了。”
谭小絮:“看来我们这边消息还是落后了。”
她种出来的蔬菜上了报纸、她居然不知道。
有位孟教授开口道:
“我们这次过来,其实也是想过来参观一下,看看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冬天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种出蔬菜,不知谭场长方便不方便?”
大学里的教授都知道,一个新的研究发明,其实很忌讳被别人探听消息,所以问的很小心,生怕谭小絮不愿意。
谭小絮这次却很大方:
“当然方便,各位专家能大老远从哈城跑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地方,我们很荣幸,没什么不能参观的,我们正好趁机跟几位请教一下。”
“谭场长这么年轻有为,还这么谦虚,真难得。”
齐雁夸道:
“我就说吧,我们这位谭场长特别爽快。”
齐校长道:
“齐雁很少夸一个人,但她在家里提起谭场长,真的是赞不绝口。”
谭小絮被人捧的有点晕乎乎的,连忙客气:
“齐姐太抬举我了。”
客气了几句,谭小絮就陪他们去了十一连队。
到了连队,直接去蔬菜大棚。
路上,钟宝泉问:
“谭场长,你发电报来说有新计划,新计划是什么,方便说吗?”
“没什么不能说的,钟老师,咱们的冬季蔬菜还算成功,我打算下一步扩大规模。”
“要增加大棚数量?”
“对,不但增加大棚数量,还想在十一连队成立一个冬季蔬菜研究基地,您如果方便的话,想让您担任这个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您看看……”
同行的人发出一片轻呼和赞叹:
“谭场长了不起啊,已经想到成立研究基地了。”
“看来,我们农业大学还是落后了。”
“……”
又是一通夸奖。
听多了,谭小絮也就不感冒了,淡然问道:
“不知各位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我支持你的想法。”钟宝泉郑重回答。
“您这是同意当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了?”
“爸,您看——”钟宝泉似乎在询问老岳父的意见。
齐校长领着外孙女,目不斜视道:
“不需要问我,看你们自己的意思,这是你们自己的事。”
又把问题抛给钟宝泉。
钟宝泉没有立即回答。
谭小絮十分敏锐的察觉到翁婿之间的态度有些不同寻常。
这是翁婿之间一惯的相处模式,还是,其中有什么隐情?
不然怎么那么难决定?
齐雁像是能察觉谭小絮的疑问,解释道:
“谭场长,其实吧,我爸今年可能要从校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了,如果钟老师能回学校,就由钟老师接替校长的位子,如果钟老师选择留在这边,校长的人选就要换成别人。作为校长,不能长期滞留外地。”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原来钟宝泉要当下一任大学校长!
这也就难怪钟宝泉会问老岳父的意见了。
他大概是怕老岳父不高兴自己放弃校长的位子。
毕竟,那不是普通学校的校长。
是黑省农业大学的校长!
黑省高校里的南波万。
谭小絮自觉,一个小小的蔬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还是自封的),根本没法和大学校长的头衔相比,她识相道:
“那先恭喜钟老师了,这样的话,我们的办公室主任还是找别人,以钟老师的专业水平,还是留在大学更能发挥作用,到时候钟校长一定要多给我们推荐农业方面的人才啊。”
谭小絮带着几分玩笑的语气,瞬间缓解了有些尴尬的气氛。
另外几位专家教授见谭小絮态度转变的这么快,一个个在心里感慨:
这个谭场长看起来年纪轻轻,心思却很灵活。
“见风使舵”的功夫这么老道,很有大将之风。
难怪能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
几个人笑着,进了蔬菜大棚。
一进去,温暖湿润的风吹在脸上,像是换了个季节。
“哇!”
小孩子最诚实,立马发出一声惊呼。
小孩子惊呼之后,大人们也才陆陆续续发出了惊叹:
“哇——”
“我的天呐——”
大棚里面,确实和外面不是同一个世界。
谭小絮开始讲解:
“我们蔬菜大棚里有保温措施,里面的温度比外面高,尤其是白天晴天的时候,由于太阳照射,会进一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所以目前大棚里的温度,应该至少比外面高二十多度。”
几人都惊呆了。
包括那位齐校长。
气温居然能保持比外面高二十多度?
一个个全都没见过世面的到处张望,看看棚顶,看看左右两侧的砖墙,再看看那放眼望去一片浓绿的蔬菜。
他们大学里也有类似的保温棚,但是规模远不如这个大。
眼前这个大棚建造的更宽、更长,也更高。
目测中间拱顶最高的地方,至少有两米半,比如今许多人家的住房还要高。
再想想他们学校里那几个大棚,中间最高的地方,才勉强能站直身体。
简直没法比!
没法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