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坏事尽至亨憔悴,唐燕大战硝烟起

李亨以来愈发憔悴了,先是接连的战败,后又是第三个儿子藏甲谋图造反,现在又来了个坏消息。

山南东道的郭子仪又遣使来报,说他父皇李隆基册封的四道节度使永王李璘造反了,郭子仪已经派人前去平乱,并防止燕军南侵。

李亨坐在皇位上,听闻这一连串消息,只觉一阵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他的身子微微颤抖,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眼中的光芒也愈发黯淡。

“这……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何朕的天下如此多灾多难!”李亨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怆。接连的战败,让大唐的江山摇摇欲坠,而如今自己的儿子居然也起兵造反,这无疑是在他本就千疮百孔的心上又狠狠插了一刀。

“陛下,节哀顺变。当务之急,是要应对眼前的局势。”一旁的李辅国小心翼翼地劝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惶恐。

李亨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郭子仪既已派人平乱,务必让他尽快平息永王之乱,绝不能让叛军势力蔓延。还有,燕军虎视眈眈,一定要加强防备,切不可让他们有机可乘。”

“是,陛下,奴才这就去传旨。”李辅国赶忙应道,转身匆匆离去。

李亨靠在龙椅上,闭上双眼,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大唐如今内忧外患,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若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危机,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恐将毁于一旦。

“十六弟啊十六弟,你为何要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难道你就不知朕的难处吗?”李亨心中暗自悲叹,对永王李璘的行为既愤怒又痛心。

此时,殿外的风声呼啸而过,仿佛在诉说着大唐此刻的艰难处境。李亨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双眼,眼神中重新燃起一丝坚定。他知道,自己不能就此倒下,必须振作起来,带领大唐走出这重重困境。

……

……

另一边,安守忠得到安庆彬授权后,开始放开了抡了。

点将台上,安守忠神色肃穆,手中令旗一挥,声音洪亮地念道:“牛廷介、高秀听令!”

牛廷介和高秀二人赶忙出列,单膝跪地,齐声应道:“末将在!”

“命你二人即刻率领两万将士,进逼岐山南边的大和关。此关乃凤翔与岐山的咽喉要道,你们务必佯装全力进攻,引诱唐军出战。但需谨记,不可恋战,以诱敌为首要任务。”安守忠目光如炬,注视着二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领命!”二人领命后,站起身来,神色坚定,大步流星地返回队伍。

“李立节、李钦凑!”安守忠接着喊道。

“末将在!”李立节与李钦凑迅速出列,跪地听命。

“你二人率三万人马,从岐山北部山地迂回,直攻岐山。此路艰险,但也正因如此,敌军防备或许松懈。你们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倘若遭遇抵抗,不可慌乱,按计划行事。”安守忠语气沉稳,详细部署着作战任务。

“得令!”二人领命后,起身归队,准备即刻出发。

“高秀岩、周万顷、李归仁、孙孝哲!”安守忠再次大声下令。

“末将在!”四人齐声回应,声音响彻点将台。

“高秀岩、周万顷,你二人领五千轻骑;李归仁,你率六千曳落河;孙孝哲,你带两万精兵,共同组成野战部队。一旦唐军出城野战,你们迅速从两侧迂回包抄,务必将其歼灭。这是此次作战的关键,你们责任重大。”安守忠表情严肃,目光依次扫过四人。

“末将定不辱使命!”四人斩钉截铁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本帅亲率三万人作为后援,随时支援你们。此次作战,关乎我军成败,诸位务必全力以赴,奋勇杀敌!若能大破唐军,本帅定当论功行赏!”安守忠举起令旗,慷慨激昂地说道。

“愿为大帅效死!”台下将士们齐声高呼,士气大振,声音回荡在整个营地,久久不绝。随着各将领纷纷领命而去,一场针对唐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

……

两天后,李光弼得到消息,岐山北部的猎户举报疑似发现燕军大量人马,大和关方向守军也来报,燕军进逼大和关,让他派人支援。

李光弼连忙召开会议,营帐内气氛凝重,将领们神色严峻地围聚在李光弼身旁。李光弼站在沙盘前,目光紧锁着标注着岐山与大和关的区域,神色凝重。

“诸位,燕军这是来势汹汹啊。北部有大量燕军出没,大和关又遭进逼,很明显,他们想逼我们出城交战。”李光弼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营帐内的沉默。

王难得提出自己的想法说道:“将军,他们既然想逼我等出战

,那便应战,靠着信息差,燕军还不知道我们知道了他们想迂回偷袭的行动,如今他们分兵,我们有了兵力优势,提前决战解决完大和关正面的燕军后,再调转枪头进攻迂回的燕军,这样大业可成。”

李光弼微微皱眉,思索着王难得的提议,营帐内一时陷入沉默。其他将领们也各有所思,有的微微点头,似乎在权衡此计的可行性;有的则面露担忧,觉得其中风险不小。

片刻后,李光弼缓缓开口:“王将军,你的想法虽有几分胆略,但其中隐患不少。燕军既然敢如此分兵,必定有所依仗。即便我们利用信息差,先解决大和关正面之敌,可在与正面燕军交战时,难免会有损伤,且耗时不短。届时,若燕军的迂回部队趁机加快行军速度,或者他们的后援部队及时赶到,我们反而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浑释之前跨一步,拱手说道:“将军,末将以为不然,《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王将军所言虽有风险,但何不是为了出奇制胜。燕军分兵,看似周密,实则分散了力量。我军可挑选最为精锐之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大和关。只要战术运用得当,速战速决,解决正面燕军并非难事。待歼灭这一路燕军后,我军士气大振,再回身对付岐山北部迂回的燕军。那时,他们前无接应,后无援兵,又不知我军已识破其计,必能一战而胜。而且,若我军一直龟缩不出,燕军极有可能不断侵扰周边,对百姓和防线都将造成极大压力。主动出击,或许能打破这一僵局。”

李光弼听闻浑释之的一番话,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手抚下巴,目光在沙盘上不断游移,仿佛在推演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战局。

营帐内其他将领们也在小声议论,对浑释之的提议各抒己见。有人觉得此计太过冒险,一旦失败,唐军将面临灭顶之灾;但也有人认为,在当前局势下,主动出击或许真能打破燕军的围困,扭转战局。

良久,李光弼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浑将军所言有理,《孙子兵法》亦云‘兵者,诡道也’,战争本就充满变数,有时冒险一搏反而能出奇制胜。只是,此计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若不能速战速决,后果不堪设想。”

他扫视一圈众将领,点将道:“王难得、浑释之,你二人领军三万正面支援大和关。”

“末将领命!”王难得与浑释之齐声应道,声音洪亮而坚定,透露出他们的决心。

李光弼接着说道:“慕容溢、张奉璋,你二人各领五千轻骑,作为王难得、浑释之两人的侧翼。”

李光弼神情严肃,目光锐利地看向慕容溢和张奉璋,“燕军狡诈多端,你们的侧翼掩护至关重要。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你们要时刻留意燕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迂回包抄或者突袭侧翼的意图,立刻做出反应,确保王难得和浑释之的主力部队不受干扰。”

“末将领命!”慕容溢和张奉璋同时抱拳,声音铿锵有力。

“本将军领三万人作为总预备队不动,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大家速去准备吧。”李光弼说道。

众将领纷纷抱拳行礼,齐声应道:“是,大帅!”随后迅速转身,各自奔赴自己的任务岗位,营帐内顿时一阵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