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秦王买土拨鼠的松鼠

第90章 此盐制法不可与民

淳于越向嬴政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推广此犁,此为圣王之政,必为万民景仰!”

见是淳于越,嬴政昨天才从李念那听了郦食其的故事,对这帮儒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些儒生其实谈不上坏,但他们受孔孟之道影响太深,什么都要往仁政、周礼、圣王上靠。

懒得理他!

嬴政指着被一名内侍端在托盘中的食盐,道:“在粮足之后,当为食好,即想要所食之物更好、更美味,众卿尝尝此盐。”

端着盐碟的一众内侍将盐送到众臣面前,看着碟中的白色食盐,众臣颇为惊讶。

倒不是因为没见过这种品质的盐,而是听大王之意,这种盐似乎可以量产,做到天下间人人都能吃用。

众臣伸出手指在盐碟中蘸了一点放入口中,一股咸味顿时从舌尖涌入,这盐竟没有那种熟悉的苦涩味!

其实,异味还是有的,只是被减少罢了。

大秦如今的用盐主要为矿盐,杂质很多,以现代工业的制取步骤:需要依次加入过量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相应的硫酸根、镁离子、钙离子,将它们变为沉淀,过滤出来。

接着再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和碳酸根,最后蒸发结晶,将盐酸给蒸发出去,留下氯化钠,也就是食盐。

可在大秦当下这个环境,李念哪去找氯化钡、氢氧化钠、盐酸,他只能采用另外一个能适用于大秦的办法——加入草木灰。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这时代的食盐一起熬煮,能将其中蕴含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变为碳酸镁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出来。

但用草木灰不如用氯化钡、盐酸能将杂质除得完全,可对这时代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改善了。

有些大臣蘸完一指后,似乎是不信,也不怕被咸着,用手指捻了小撮放入口中。

还是那股纯正的咸味,没有苦涩。

一大臣品尝完后,问嬴政道:“大王要将制作此盐之法传于天下?”

嬴政道:“有何不妥之处?”

这名大臣认真道:“大王心系万民无错,但不妥之处甚矣!天下人无不需食盐,盐之利比税赋更足,且更稳定。”

“农人耕种须看天时如何,可盐却无须,因而臣认为此盐制法不仅不能传于天下,反当严加管制,收归大秦所有。”

听到这,淳于越忍不住了,跳出来道:“无耻竖子,你是要让大王与民争利!大王有心施仁政于天下,竖子却想坏大王好事,是何居心?”

大秦这时虽也对盐业进行控制,但并未像后来的盐铁官营那般严格,完全由国家经营,而是允许了一部分盐铁商人存在。

蜀卓氏、曹邴氏、刁间、程郑、宛孔氏等都是靠经营盐铁而致巨富。

这位大臣看向淳于越,冷声道:“此盐制法传于天下,与民或许有利,却未必于大秦有利,何况未必有利于民!淳于博士博古通今,却也是一浅薄之辈!”

淳于越被气得脸色通红,正要出声反驳,却听嬴政道:“卿且与寡人细细说来。”

他确实没怎么考虑这种盐的制法流传出去会如何,李念将制盐法交给他时也没提。

这位大臣将他的道理和嬴政详细说了一遍,就是盐必须由国家来专营,如此一来,可以有稳定的税赋来源。

大秦现今不将所有卖盐的利润攥在手里,反而允许了一部分盐商存在:

一是盐这东西制作起来不难,只要有材料来源,谁都可以做,与其逼得很多人偷摸制盐,不如放任允许几个;

二是大秦兼顾不到整个天下,需要盐商的存在,将盐送往各方;

三是允许部分盐商存在,有利于大秦盐业稳固,获得允许的盐商肯定不想让其他盐商出现,我上了楼,肯定要把梯子抽了。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天下已经一统,那些曾经被承认的盐商也就可以被清除了,难道还留着他们继续瓜分盐利?

这名大臣本来在苦想如何拿回盐商贩盐的许可,思来想去,都没有好的办法。

强行以政令施压或可让盐商口服,却不能使盐商心服,也不够名正言顺。

今日嬴政拿出的这种新盐却让他找到了思路。

盐商卖的什么盐?

青里吧唧的,味道还又苦又涩。

但这种盐却雪白,且无苦涩之味。

你是买盐人,会买哪一种?

只需大秦官方拿出足够多的这种盐,冲击整个盐业市场,将买盐人从盐商们那

里夺取过来。

没人再去盐商那里买盐,不等于变相收回了曾经授予给盐商们的食盐经营许可?

这位大臣道:“臣非拦阻大王惠民之心,而是为大秦计,此盐制法至少在现在不能流传出去!”

听完这位大臣的承说,嬴政和其他大臣也意识到其中蕴藏的问题。

淳于越张了张嘴,终是叹息一声,没有开口。

盐完全收归大秦国有专卖,真的是好事吗?

嬴政道:“既然如此,便依卿之言,此盐制法暂不宣于天下。”

他准备问问李念,后世是怎么管制盐业的?

那大臣道:“不将此盐制法传出,但盐业为大秦专营,百姓日后也可买得此上品之盐。”

不少大臣暗自摇头,话说的好听,但事哪有这么简单,落进君王口袋的东西,还想让他再掏出来?

即使现在的大王有那魄力掏出来,可以后的王呢?会不会提高盐的价格,征收更重的盐税?

见殿内气氛有些沉重,嬴政道:“还有两样事物要请众卿品鉴,其一为豆腐,其以菽制作而成,虽有菽之味,却无菽饭那般难下咽。”

“众卿尝尝!”

端着盐碟的一众内侍退去,另有内侍端着托盘将豆腐和十三香送至大秦众臣面前。

众臣一看,托盘中放着三样事物,一碟绿白二色之物,一碟褐色的粉末,一双筷子。

那褐色粉末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非花香,非草香,而是一种诱人有食欲的气味,仿佛将其加入食物中,能让食物滋味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