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设立军机处,大明战神……
朱元璋一脸茫然,显然不明白江临刚才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尽管他对于曾孙子这个文武天子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但这件事无论怎么扯感觉也赖不到他头上吧?
面对老朱这副迷茫的表情,江临唇角勾起一抹弧度。
“陛下,想必你接下来应该要对胡惟庸动手了吧?”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一怔,眼神略带慌乱。
显然被江临说中了!
不过老朱转念一想,江临是看过史书的后世之人,知道这些事情很正常。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还杀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免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政事都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
“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听了江临的这番话,朱元璋内心很是激动,欢喜不已。
看来,他针对胡惟庸准备的计划实施成功了,终于再无丞相一职。
江临看着朱元璋质问道:“陛下,你担心相权威胁皇权,才想方设法撤除了丞相一职,本意出发点是好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高度集中的皇权有一个弊端,就是身边无人帮忙,所有政务都要由皇帝一个人来处理。”
“即便你的精力够用,可是其他皇帝的精力呢?”
“从朱高炽到朱瞻基,这父子二人的死因,多少跟繁忙的政务有些关系,身体过劳。”
“远的不说,就先说近的太子殿下,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同时还有一点就是跟身体过劳导致的。”
听到江临的一番话,朱元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内心产生了些许动摇。
难道,咱打算裁撤丞相的想法是错的吗?反而害了子孙后代吗?
怎么办?
趁着现在还没做,要不要及时停手?
看到朱元璋皱起的眉头,江临大致猜到了他的想法。
“陛下,我刚才也说了,你撤除丞相一职是对的,我从来没有否认你这个想法。”
“不过你应该将相权分摊到其他臣子手中,而不是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的确是加强了皇权,但也累废了不少皇帝。”
“其中就包括你一直视为接班人的太子殿下。”
“嗯,你说的有道理!”
老朱点了点头,一时间陷入到了思索当中。
将丞相的权力分摊到其他官员手中,这个思路是不错的。
毕竟丞相乃是一众文官的领导,一旦裁撤肯定会引起文官的不满。
若是将丞相的权力分摊给其他文官的话,那么文官们不禁不会提出反对,说不定还会鼎力支持,欣然同意。
只是……
咱该怎么实现这种事情呢?
就在老朱感到苦恼时,忽然灵光一闪,抬头看向了江临。
“对了,既然你小子说这件事,是不是代表着后世有好的解决办法?”
老朱满眼期待的看着江临,希望他能拿出一个不错的方案。
毕竟,这件事关乎着他标儿的生命。
如果做不好,说不定朱标还会重蹈覆辙,再次由于身体过度劳累而亡。
江临很是自信的点了点头,随后向朱元璋说出了他的想法。
“陛下,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设立一个军机处就可以了。”
经过一番思索,江临决定将清朝设立的军机处拿给老朱用。
因为明朝设置的相关机构名叫内阁,这个想法是不错,可内阁首辅的权力却越来越大,甚至能压过六部了。
导致后世的皇帝需要培养宦官势力,才能与其进行牵制。
总体而言,这个想法还是不够好!
而清朝的军机处则是将这个想法彻底完善好了。
“军机处是什么?你给咱讲讲看!”老朱皱着眉头不解道。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却完全置于皇帝的掌控下,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也就是说,军机处在办公场所以及官员设置上都没有规定,也没有品级和俸禄。”
“由军机处形成的政令将直接传达给相关人员……”
江临的声音缓缓传到老朱、朱标还有朱棣三人的耳中。
父子三人闻言一惊,脸上带着一些兴奋与若有所思。
临时机构,没有固定人员,没有品级,位卑而权重。
不得不承认,这个名为军机处的机
构确实很不错!
不仅保证了皇帝的权力,还有效的减轻了工作量。
“不错不错,你小子说的这个军机处很好,咱打算等撤除了胡惟庸这个丞相后,就下旨宣布设置军机处这个机构!”
此时的老朱心中很是震撼,仰头哈哈大笑,然后看着江临继续道:
“你继续说,咱曾孙死后,下一个皇帝的表现怎么样?”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享年36岁,留下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由内阁文臣三杨辅政,祖母张太后则在幕后。”
听到这里,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变得严峻起来。
幼帝继位,任何一个朝代都没发生过特别好的情况?
接下来,大明该何去何从?
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呢?
心中生出一丝不好的念头。
老朱、朱标、朱棣和朱有容兄妹三人齐刷刷地看向江临。
在四人的目光注视下,江临缓缓开口道:
“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后世有大明战神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