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抄书从法兰西开始爱吃萝卜肉圆的王储

第42章 戏剧学教授张鹤年

第42章 戏剧学教授张鹤年

安置好张训,王贵便直接往那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跑去。

一般情况下,所有进入北关大学的外来人士都是从这里进来的,他估计闫校长十有八九就在此处。

就在王贵往那里赶的时候,恰巧在半路上遇到了同样神色匆匆的张鹤年,不由上前鞠躬问好。

“先生好。”

见有学生过来问好,即使再焦急张鹤年都停了下来,点头回了一礼。

随后问道:“你这是往哪去?”

想到还在秀山堂待着的张训,王贵不由急道:“先生,您知道校长在哪吗?我在木斋馆捡到一个人,一问才知他是校长的客人,因为下车的地方不对,便迷路迷到了木斋馆。”

还不等王贵说完,张鹤年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可是个二十上下的青年男子?”

王贵愣了愣,道:“正是,您认识他?”

张鹤年不由朗声笑道:“这不是巧了吗,我正在寻他呢?他现在人呢?”

王贵指了指秀山堂的方向,道:“我将人带到了秀山堂的校长办公室,因着校长不在,我便将人托付给了杨教授。”

“杨和林?!”

张鹤年想到杨和林的一些言论,不由脸色一变,急忙道:“闫校长现在就在那条东西向的主路上等着了,你现在去找他,就说人就在他办公室呢,让他赶紧过来。”

说完就脚步匆匆的往秀山堂的方向跑去。

张鹤年进到秀山堂的时候先去了一楼闫望舒的校长室,见里面空无一人这才想到方才王贵说的将人托付给了杨和林,便赶紧往杨和林的办公室走去。

一进屋他便瞧见一位气质不凡的青年正坐在沙发上看书,而杨和林则伏在桌案前认真工作,连张鹤年进来都不知道。

张鹤年见张训面前连一杯水都没有,不由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后整理了一下衣裳便站在门口敲了敲已经打开的房门,示意自己来了。

张训最先听到动静,便瞧见一位大概四十岁上下,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正一脸温和的站在门口。

张训将手上的书放下,站起身有些疑惑的问道:“您是?”

这时杨和林也听见了动静,他抬起头看了看站在门口的张鹤年,也没起来的打算,只是指了指张训道:“你们要的人在这,快带走吧。”

这样类似于赶人的行为让张鹤年脸上染上几分尴尬,他连忙解释道:“和林工作起来是一点不认人的,就算是闫校长在这,他也是说赶走就赶走的。”

张训也知道对方并无恶意,赶忙说道:“杨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我都理解的。”

见张训真的没有不高兴的意思,张鹤年不由松了口气,随后便向外伸手道:“和林还要工作,我们还是去校长室详谈吧,校长一会儿就到。”

待把人带到了校长室后,张鹤年便开始忙前忙后为他准备茶水,哪怕张训一再表示不用,对方依旧没有停下的意思。

张鹤年将校长室内用来存放茶叶的柜子打开一阵翻找,半晌才从角落里找到一个包装精致的茶叶罐子,再三确定东西没错后才高高兴兴的走到张训面前坐下,打开罐子将一小撮茶叶放了进去。

“张小友,你一会儿可要好好尝尝,这可是弭节的私藏,平时都不舍得喝的。”

见张训一脸疑惑,张鹤年这才想起自己还未自我介绍,笑着伸手道:“忘记说了,在下张鹤年,字鸣皋,是北关大学教授戏剧学的教授,同时也担任着副校长一职。”

张训同样回握了过去,说道;“张先生好,小子张训,字训之,如今是无业游民一个。”

听到张训的自我介绍后张鹤年不由哑然失笑,半晌才摆了摆手道:“你我平辈相交,不必称呼我为先生,我也受不起先生这个称呼。”

见张训还要说些什么,张鹤年连忙打断道:“你也不必谦虚,也许别人不知道你,但我可是知道你的,《贵妇还乡》、《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我都看过,这些都是你的作品吧。”

听到这里张训不由有些讶异,他没有否认的意思,反而有些纳闷的问道:“我记得我当初并没有将版权授予给国内的剧场啊。”

张鹤年并没有立刻回答张训的问题,而是表情复杂的说道:“你的作品实在是太精彩了,我想任何人在看过一遍之后都会记住他们的,也会记住他们的作者——n先生,这个名字注定要在西方戏剧史甚至是石姐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这里,想起刚刚张训的询问,张鹤年不由笑出了声。

“我当然不是在国内看的,事实上,我去年去了一趟欧洲,在英法两国待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看了不少话剧。不得不说,这些作品是我在莎翁之后看到过的最出色的。”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那个n先生就是你,还是我在准备拜访你的时候才知道的,这些作品竟然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华国人写的。”

“这对我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想起自己刚得知这个消息时那股嫉恨的情绪,张鹤年不由露出一抹苦笑。

谁能不嫉妒呢?如此年轻的天才,为何偏偏不是自己呢?

张鹤年在美利坚哥大学的也是戏剧,年轻时也曾写过几部英文作品,但这些作品只在学校的舞台上演出过几次,并没有被剧场认可。

后来他改了方向,不再迎合西方的价值观念,转而写起了华国人自己的故事,这些剧本推出之后倒是影响不错,三十岁那年他写的《木兰》翻译成英文后被他的朋友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演出颇为成功,他原本也是志得意满的,如果没遇到二十几岁就功成名就的张训的话。

也是因此,在得知张训回国的消息后,他这才同闫望舒推荐让其接任自己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