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切无须言语。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小说网:
李牧参加转专业考试之后,他和他妈妈阮教授一起被人匿名举报。事情最初是在校内论坛上闹出水花,后来被人搬运到校外的社交媒体上。一番吵闹动静不小,学校里从大一学生到博士生大都知道这件事情。
学院对于李牧转专业的资格和他的考试成绩做了公示,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风暴中的阮教授和沈教授,一起休学术假期。当他们夫妻俩人一同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国内各大论坛的热点已经切换到猜测他们是否已经离职去美国了。懂得抓眼球的自媒体甚至喊出,不要让任何一位学术大佬逃离国内高校之类的标题。
覃延在国内举办的全球数学大赛中替自己的师姐和师兄辟谣,解释了他们只是休学术假,休完假还要回来上班。还是有好事者追问,这对夫妻的孩子的数学资质究竟几何?你们作为阮老师的同事,是否给后辈提供软性辅导从而帮助他取得了转专业考试的好成绩?这样对其他学生是否公平?
有类似疑问的不止记者一人,还有不少学生。尽管学院有过说明,虽然李牧的高考成绩、大一每一门课的成绩以及转专业考试的成绩和试卷都做了公示。
“对,我是从出生便拥有无比优渥的资源。关于这一点,我从没有否认。我既没有炫耀,也没有瞧不起没有拥有这些的同学们。现在,这些资源也不是我独有的。他们是老师,每年都给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任何一位想要汲取这些知识资源的同学,都可以去选课,甚至去旁听。”李牧跟自己的室友们说。
“但是,你们不能否认李牧的努力和专注。他可以在安静的图书馆,也可以在喧闹的食堂,任何地方都能沉浸下来思考。他的学习和思考方法,在你们看来很不取巧,因为很笨拙。但是他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推导计算证明。如果有人真要质疑他能力的话,麻烦发起学术挑战,而不是在心底主观猜测臆想构陷。”文箬跟自己的同学们说。
文箬的宿舍三位室友,乔玉乔和冯晓楠是从论坛上才知道李牧的身份。文箬替李牧站台。她的室友和同学们替她说话,一起帮着回怼了几位对她说话酸溜溜的小人。原因无他,文箬的成绩无需靠任何人,她男朋友的身份只是她锦上添花的点缀而已。
李牧和文箬的周围喧闹了起来。不过喧闹归喧闹,他们一样上课、自习、考试甚至体育课选修了击剑,将用不完的精力发泄在赛场上。
课外,他们依旧有说不完的话,聊李牧写的诗。当然他的诗除了他自己之外,文箬是唯一的读者。他们聊音乐,文箬聊她的小提琴,李牧不怎么聊长笛,因为他的长笛实在吹得太差劲。他们聊理论,聊实验、凝聚态、高能、黑洞、宇宙学……也聊代数几何、数论、概率……
他们两个喜欢的老师都是那些不怎么循规蹈矩,从不按部就班讲教材的老师。因此,他们最喜欢的是阮老师给本科生开设的课。那是一门从开设之初设定是近百人的大课,选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慕名选了,往往第一周课程结束,会有七八成的学生选择退课。尽管如此,每年阮老师不管选课学生是否达到最低开课标准,坚持开设的一门课。
在这门课上,他们第一次在大学课堂上体验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这门课最不看重的是走捷径的解题技巧,而是让数学问题回归数学本身,从提出数学问题开始,后续的一切的证明和推导都是费时费力的「笨方法」。就是这样的授课方式,李牧意外地如鱼得水。甚至他的收获与进步比文箬还要大。
一门课缩短不了差距。大四的申请季,文箬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率先收到来自普林斯顿的offer。李牧说到做到,并没有靠爸妈和覃延拿推荐信。而是用自己本科老师们的推荐信申请了十几个博士项目。最后只有密歇根大学的数学家,接纳了他。还好,没有万事皆空。
俩人开始了一生当中最漫长的异地生活,整整七年之久。
文箬在新泽西的大农村因为有徐世靖的陪伴,度过最初的不适应。她很快便脱颖而出,随之而来的是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当秋风过后,新泽西校园的树叶变黄变红,安娜堡已经开始飘雪。安娜堡的冬天与李牧的东北基因意外地匹配。他更是得到他的导师,那位来自纽约州犹太人的喜欢。他们师生俩人经常在冰天雪地里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当然更多是讨论数学。
在美国的第三个圣诞假期,文箬和徐世靖冒着大雪开车赶到安娜堡的时候,李牧正和他的导师躺在雪窝里讨论着数学,一点也不怕冷。
李牧见到文箬,顾不上她爸爸在旁边,抱起她在雪地里转起了圈圈。简单的托举之后,他跪了下来,向她求了婚。因为她出现在视线中的那一霎那,困扰他多日的难题,有了思路。在此之前,他已经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思考如何提出更好的,更深入的论点。
他们之间经历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与水如此的不同」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与水又如此的相同」,再
回归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与水相互交融又彼此独立」的三重演化。
感情的萌芽始于,他们是如此的不同。他喜欢上她的热闹与安静,她喜欢上他的轻盈与朝气。
感情的升温在于,他们是如此的相同。他们共同的追求不外乎精神世界的自由,不再一味渴望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