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谭青舟对枕头极为挑剔,普通枕头他睡不惯,得睡跟鸡窝一样凹下去的特制枕头。”
她回道。
“这种枕头是我们成亲后,我一点点给他改良出来的,他外出考试都会带上。”
“他和崔氏成亲前,我做了个大红色的新枕头,托人带给他。”
“而后每隔半年,就会给他一个新枕头。”
“这些枕头里放了不少药物,女子闻久了,会宫寒血瘀,崔氏和他同床共枕,自然难以有孕。”
蒙面男子笑道:“真是好计谋,连谭青舟都骗了过去。”
焦氏道:“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和崔氏若是有了子嗣,哪里还会记得我们娘仨。”
“谭青舟一直不曾起疑?”
“头两年没怀疑,后来大概反应过来了,让我不用往京城送枕头了。”
但坏了的田哪有那么容易恢复?
崔氏不能生,他一个吃软饭的寒门女婿与其纳妾毁了岳家信任,不如索性过继“大哥的孩子”,让岳家因为这份亏欠而加倍补偿他。
顺便还能借她的生意销赃。
接她和俩孩子回京一举多得,自然不会因此和她翻脸。
后面还主动问她要枕头呢。
崔氏在神幔里听着两人对话,怒火一点一点从心头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寸一寸的悲凉。
世上怎会有她这么蠢的人。
同床共枕二十年,连身边睡的是人还是鬼,都不清楚。
每天鸡鸣即起,为人净面、整装,摆膳,问他粥可温,为他立黄昏,听他诉衷肠,解他心头怅。
二十载温柔小意,换来的,却是夺命香。
——往她香囊装毒香的人,除却谭青舟,不会有别人。
蒙面黑衣人问完话,便让焦氏离去。
焦氏哪里肯走。
“您得把这两个孩子还我。”
她对蒙面黑衣人道。
蒙面黑衣人手一甩,刀刃擦着她额际飞过,断发纷纷扬扬,飘然而落。
“你以为,你有资格和我谈条件?”
焦氏遍体生寒。
这才想起那张纸条是这人悄无声息放到谭青舟枕边的——既然能不惊动任何人进屋放纸条,自然能不惊动任何人进屋杀人。
她竟还妄想将人拿下。
僵滞片刻后,她涩然道:“我们会帮您杀了冯氏的,您手下留情,别伤了俩孩子。”
说完转身离去。
崔氏久久回不过神来。
直到神幔被掀开,一个蒙面黑衣人朝她伸手:“夫人,我送您去看下半场戏。”
还有……下半场?!
崔氏脸上的表情龟裂开来。
刚刚这出戏还不够惊心动魄,不够摧枯拉朽,不够天崩地裂吗!
还要她崩成什么样!
冯氏挑眉道:“夫人不想看下去了?一般人确实很难接受这么大的冲击,夫人若是承受不住,那就……”
“我要看下去。”
崔氏咬牙切齿道。
天既然塌了,那就塌个够,她都要看看,这对狗男女还能狗彘不如到何等地步!等那扮成蒙面黑衣男人的冯氏丫鬟拎着她飞檐走壁,回到谭府,亲眼见证焦氏从自己房间的暗道下去,从谭青舟书房出来,和谭青舟抱在一起,诉说方才的种种惊恐。
她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力贫瘠到何等地步!
这两人,竟在她眼皮子底下,挖了一条暗道!
想到过去无数个夜晚,谭青舟遣人回正院,说他还有文书要看,让她早些歇息,她心疼得无以复加,隔日又是亲手熬补汤,又是给他揉肩捏颈的傻样,她就恶心得差点吐出来。
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啊!
她崔云岫和这对奸夫淫妇,不共戴天!
谭青舟不知自己和焦氏的言行完全落在旁人眼里,听了焦氏今晚的经历,蹙起眉头:“这人这么能耐,怎么不亲自杀冯氏,非要我们动手?”
虽说纪府不好闯,但冯氏总有外出之时,耐心一点,来个守株待兔,不就把人杀了?
焦氏叹了口气:“谁知这人想什么?也许是逼着我们杀人,好再落一个把柄在他手里,让我们彻底沦为伥鬼,以后都得听他的。”
谭青舟想得更深远。
“这人听着像死士,背后肯定还有主子,只是不知那人为何偏和冯氏过不去……”
两人探讨了半夜,也没能推出幕后之人。
眼看上朝时辰到了,谭青舟对焦氏道:“你先回去,催一下钉子,多添点料,这两天务必要了孟氏的命。”
焦氏点头道好。
而后顺着暗道折返。
谭青舟唤了小厮进来更衣,穿戴整齐后,抚着衣袖上的折痕,拧起眉头。
小厮做事,到底不如崔氏心细。
崔氏从来不会让他衣物出现任何皱褶,也不会与他肠胃不和的早膳。
但愿孟氏死后,她不要太过沉溺哀伤,耽误了府里的事务才好。
皱着眉吃完早膳后,他步行出府,前往皇宫。
从谭府走到皇宫,只需一刻钟。
当初为了买下这栋宅子,崔氏拿出水磨功夫,软磨硬泡,才说服前任屋主,将其买下。
他一度劝她放弃,是她非要坚持。
“住得离皇宫近一些,早上便能晚起一些,你如此操劳,还是多睡点好。”
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没人比她更能干。
可惜……
看着巍峨宫门,他长叹了口气。
奕之天资不及他,若不能和他一样,借国公府的势,注定要蹉跎一辈子。
他得托着他,让谭家成为世家。
决不能一代不如一代。
如此,只能对不住崔氏。
宫门打开的刹那,他将崔氏抛诸脑后,昂然入宫,鹄立候驾。
陛下举步进殿时,他和众朝臣正要恭迎圣安,宫门方向突然响起巨大鼓声。
是登闻鼓。
登闻鼓可直达天听,但真正敲的人很少,起码他入朝议事以来,不曾听人敲过。
今儿还是头一回。
新鲜。
陛下大概也觉得新奇,立刻让人传了敲鼓之人进宫。
敲鼓之人走进勤政殿时,他和其他朝臣一样,扭头看去,想知道是何人怨气冲天,非要敲这登闻鼓。
不曾想,竟直直对上崔氏的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