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杨贡激动了

思索片刻。

杨贡让杨凌瑶把萧云竹请进来。

萧云竹跟着杨凌瑶来到前厅“见过杨老。”

“公主客气。”

杨贡微微点头,命人给萧云竹沏茶。

“不知道公主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杨贡询问。

若是拉拢自己就免了吧。

萧云竹停顿片刻“素问杨老乃是当时宿儒,皇上决定开设国子监,肃清恩科弊端,奈何朝中无人担此重任,特意前来请杨老相助。”

萧云竹把自己准备好的书信递给杨贡。

让杨贡好好的看看。

国子监?

肃清恩科弊端?

杨贡微微皱起眉头,接过萧云竹手中的书信,打开书信细看上面的内容,杨贡逐渐的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

上面所写。

可是女帝和萧云竹俩人协商之后作出的更加细致的计划书。

萧云竹不相信用这个当做鱼饵,杨贡还不上钩。

沉默。

无语。

前厅寂静万分。

杨凌瑶有些好奇的看向自己爷爷杨贡,不明白这书信上面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居然让自己的爷爷如此的入神。

杨贡看得非常仔细。

似乎害怕错漏任何一个字。

“妙哉,妙哉。”

杨贡看完之后称赞起来。

创立国子监,让天下读书人都能有读书,肃清恩科弊端,这是给了读书人一个光明大道。

没想到当今皇帝虽然是女子,却有这般的眼界和心胸,胆识和才学。

看来是自己一直在偏见。

如此才学和能力,完全不输给大周历代先皇。

甚至可以超过他们。

不简单。

不简单,当真是明君所为,贤主之才。

杨贡内心无比的震惊。

他为何不愿意迟迟不入仕,不是他杨贡居功自傲,而是他觉得天下君主没有人可以配得上自己的才学,没有谁能让自己一展抱负。

然如此自己何不做一个逍遥之人。

何必去朝堂之上受这份窝囊气。

可是现在。

萧云竹送来的这书信上的内容,让杨贡看到了一个通天大道。

让杨贡有种遇见了知己的感觉。

没错。

就是知己。

这书信上的内容便是自己心中所想的。

就是知己。

没想到自己和女帝之间居然有这相同之处。

萧云竹默不作声的看着杨贡,观察杨贡脸上的神情变化。

“爷爷?”

最后是杨凌瑶开口。

“嗯。”

杨贡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刚刚失态,立马整理自己的思绪。

“承蒙皇恩,杨贡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贡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是自己毕生所愿。

既然皇上跟自己想的一样,那么他也没有什么犹豫的。

他要创办国子监。

“有杨老帮忙,本宫相信国子监定能成为我大周第一学府,甚至名扬天下,让天下读书人向往。”

萧云竹语气平静可是内心却惊涛骇浪一般。

真的成功了。

居然真的成功了。

沈逸这家伙也太厉害了。

若不是没有沈逸,她们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拉拢杨贡。

“天下读书人会感谢皇上和公主殿下为他们开辟的阳光大道。”

杨贡也是笑着附和道。

他不求名利,不求名垂千古,他只想要给读书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十年寒窗苦读。

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公平的机会。

萧云竹从青松书院离开。

回到驸马府。

萧云竹脸上洋溢着笑容。

“成功了?”

沈逸见到萧云竹脸上带着笑容,心情极好的样子便知道萧云竹这是成功了。

“嗯。”

萧云竹点头。

“杨老已经答应了,愿意出任国子监祭酒。”

萧云竹说出结果。

“那可就要恭喜你了。”

“都是你的功劳,若不是驸马你出谋划策,本宫如何如此轻易便能得偿所愿。”萧云竹看了看沈逸“沈逸?”萧云竹语气忽然之间变得略微的认真。

“你有这般才学,为何在恩科考场作弊?”

萧云竹问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

萧云竹现在越发的笃定沈逸这家伙没有作弊,应该是被人给算计了。

“我不相信你这样才学之人会作弊。”

萧云竹跟着给出自己的肯定。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隐情。

只要沈逸能说出来,自己便可以替沈逸洗清冤屈。

”我自己来。“

沈逸却笑着回答。

他确实是被人陷害,陷害自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弟弟沈康。

记忆中沈逸进入考场考试。

一天之后监考官从沈逸的包裹里面查出了作弊的小抄。

无论沈逸如何解释都没有用。

被革去了恩科考试的机会,沈家觉得沈逸辱没了沈家门楣,甚至为了沈家的未来,和沈逸恩断义绝,将沈逸逐出沈家。

这才有了沈逸沦落街头,遇到了打劫的萧云竹。

自己来?

不知道为何萧云竹忽然时间有些失落。

沈逸这是把自己当成了外人了吗?

沈逸是不相信自己吗?

“好吧。”

萧云竹有些失落的说道。

既如此自己也不在说什么。

数日时间过去。

青松诗会。

长安城青年才俊聚集,读书人蜂拥而至,都想要在这青松诗会上崭露头角,获得杨贡的赏识,让来参加诗会的那些达官贵族们记住自己,认识自己,这可是有利于自己的前途。

要知道若是能得到那些达官贵人的赏识,得到引荐,可比参加恩科还要方便入仕。

也是为何很多达官贵人门口都有络绎不绝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都是毛遂自荐,他们主动献上自己的佳作,博取达官贵人的赏识,成为他们的门客,好让自己日后能顺利进入仕途。

青松诗会便是机会。

杨贡当初举办青松诗会原本是想着切磋才学,相互论道,但随着时间这诗会本质开始有了变化,成了读书人结交达官贵族的交易场所。

虽然知道。

可杨贡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因为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人,他们秉承着自己的初心。

你不能一棍子打倒一大片。

“杨姑娘你身上为何有股香味?”

诗会。

来参加的自然不只是达官显贵,读书人,还有女眷,她们则是来游玩,看热闹。

女眷们坐在西边的回廊中。

这是诗会专门给女眷们留出的地方,从这回廊,女眷们能看到整个诗会。

有人闻到了杨凌瑶身上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