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诡案手札彧无为
第49章 江成的另一重身份
阿昼忍不住再次打量身侧之人。
暗道潮湿的青苔气息萦绕鼻尖,对方玄色衣袂拂过石壁时竟无半分滞涩,自如的仿佛是在自家后院闲逛。
直到推开吱呀作响的杂物间木门,他终于忍不住压低嗓音:“林大人就不好奇这是何处?“
“该知道时自会知道。“林知夏指尖拂去袖口蛛丝,玄铁护腕在昏暗中泛着冷光。
两人出了屋子往右,前方是一条笔直的长廊,两边铺的青石砖,廊下一根杂草都见不到。
皇城司给人的感觉就是阴暗肃穆,站在这院中,就感觉有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连空气中都带着血腥气。
一路上,遇到的卫兵都是同林知夏一样的装扮,玄袍黑靴,手携横刀。
大家都行色匆匆,并没有人注意到林知夏。
到了问讯堂,江成早就等在那里。
看林知夏一身玄袍,他摸着下巴:“你还别说,你穿这一身还挺合适。”
“别打趣了,赶紧的吧,我晚一点还要去趟鬼市。”
林知夏不只是想查赵弘,是以,她的时间比较紧张。
“低头,后面跟着。”
江成带路,前路的灯火越来越暗。
皇城司的地牢,是汴京最隐秘、最令人胆寒的深渊。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牢或石室,而是一座嵌套在宫城地下的“倒悬之城”。
三重青砖拱券层层下压,每一道砖缝里都沁着经年累月的血腥气。
石阶一直往下,林知夏感觉周遭空气都冷了三分。
前三层,关押的是普通细作,犯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到了第四层之后,是一种诡异的安静,玄铁囚笼悬于深井之上,井底养着西域进贡的“食肉鲶”。
每个囚犯都是死气沉沉的样子。
到了第五层,江成不再往下,而是转向左侧。
林知夏看到他拿出一块令牌,看守的卫兵核验后,才打开那沉重的铁锁放三人进去。
穿过窄过道,尽头是一排低矮的石屋。
江成点燃门口的灯笼,昏黄的烛火照过去,屋里是堆积如山的卷宗。
林知夏眼前一亮。
江成终于开口:“这一层叫“阴阳界”,是关押权贵和官员的地方。”
“所以,上层为人间,下层为鬼域。”林知夏总结道。
“可以这么理解。”
林知夏目光微闪,上几层叫的那么惨,居然算是人间,那底下的可怖程度,真是难以想像。
江成看林知夏那表情,就知对方心中所想。
他漫不经心地指着墙边一个高木架子。
“看到那一排厚书卷了吗?”
林知夏将手里的灯笼一举:“像是羊皮卷。”
江成回头,笑得意味深长:“这里可没有羊,只有人,那些都是由死囚背部整块皮硝制的,用金粉书写的口供,且都是在活着的时候剥下来的。”
林知夏眼睛陡地睁大,那里有数百张。
再看那个高木架子,倒生出几分阴森来。
兄长肯定不会出现在这里!
她鬼使神差的走过去,拿起了其中一份。
“燕三娘,辽国高等细作,扮作花魁娘子潜入汴京,策划刺杀三皇子......”
林知夏手指一紧,她发现,人皮书卷的上方,靠近肩膀的位置,纹着一簇花。
江成看对方在惊讶过后,并没有丝毫害怕的样子,便也走了过来。
林知夏声音悠悠:“这种颜色绚丽的花朵,在辽国寓意着幸福,所以也叫幸福花。”
阿昼在后面,听着两人的对话,看着林知夏认真端详人皮书卷的样子。
他是绝对不敢的。
也怪不得,他家眼高于顶的公子,会对林大人另眼相看。
这要是换了朝中那些大臣,别说是碰了,听完都得打个哆嗦。
他家公子那么强的人,肯定是看不上这种朋友的。
三人来到最里间,十几年前的卷宗早已泛黄,直接堆放在地上。
一打打,像是堆砌在一处废弃的蜂箱。
阿昼看呆了:“这要怎么找?”
林知夏跨步上前,率先拿起一份:“这些卷宗从架子上撤下来时,虽没有分类,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首先把关于赵弘的卷宗都挑出来,其次阳明村失火案发生在十四年前的秋天,把这个时期的卷宗也找出来。”
林知夏划了三块区域,自己选了块最大的,她看东西快。
“多点两盏灯来。”江成吩咐道。
每份卷宗外面,都有人名及其身份,查找起来并不难。
只是要把所有的卷宗过一遍,颇费时间。
屋里蜘蛛网遍布,卷宗扬起的灰尘让林知夏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有些卷宗还受潮了,里面生了虫。
林知夏转头,看向某人的狗鼻子。
奇怪,他今天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江成背对着林知夏,背后仿佛长了眼睛似的,头也未回的递过来一瓶药油。
“在人中穴上涂一点,就不会打喷嚏了。”
药油刺激的味道让林知夏神情一震,屋里那股霉味果然没有了。
三人开始埋头苦干。
林知夏在看到关于蔡雍及其亲眷的卷宗时,都会看一眼江成,然后迅速地将里面的内容过一遍,记下来。
两个时辰后,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阳明村失火时,赵弘确实不在汴京,他那年春天外出访店,直到腊月才回京。
他与阳明村有恩怨的可能,又多了一分。
当年安王有很多产业,不只在汴京,他在其他州城也开了分号,绸缎、古玩、字画、赌场等各行业他都有涉及。
那时赵弘刚成年,安王想磨炼他,就让他把所有的铺子过一遍。
那几年安王赚了不少银子。
关于那些钱财的卷宗没找到,但林知夏找到了那一年当朝重臣收的礼单。
有十二位重臣都收到了安王送出的重礼,这些东西价值万金,就是皇室子弟见了都会动心。
更是普通百姓活一千年,都不可能赚到的钱。
林知夏沉默半晌:“我想看一下,现在安王府的产业有哪些。”
现在的卷宗在档案室。
江成将林知夏带回到讯问堂,他自己一个人去了档案室。
林知夏翻了半天卷宗,嘴里干得厉害,便向阿昼要茶喝。
阿昼生起炉子,烧了一壶水,随手拿起桌上的茶罐,快速地冲了一壶茶。
林知夏一尝,正是江成平日爱喝的峨眉白芽。
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这茶可精贵着呢!
暗道潮湿的青苔气息萦绕鼻尖,对方玄色衣袂拂过石壁时竟无半分滞涩,自如的仿佛是在自家后院闲逛。
直到推开吱呀作响的杂物间木门,他终于忍不住压低嗓音:“林大人就不好奇这是何处?“
“该知道时自会知道。“林知夏指尖拂去袖口蛛丝,玄铁护腕在昏暗中泛着冷光。
两人出了屋子往右,前方是一条笔直的长廊,两边铺的青石砖,廊下一根杂草都见不到。
皇城司给人的感觉就是阴暗肃穆,站在这院中,就感觉有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连空气中都带着血腥气。
一路上,遇到的卫兵都是同林知夏一样的装扮,玄袍黑靴,手携横刀。
大家都行色匆匆,并没有人注意到林知夏。
到了问讯堂,江成早就等在那里。
看林知夏一身玄袍,他摸着下巴:“你还别说,你穿这一身还挺合适。”
“别打趣了,赶紧的吧,我晚一点还要去趟鬼市。”
林知夏不只是想查赵弘,是以,她的时间比较紧张。
“低头,后面跟着。”
江成带路,前路的灯火越来越暗。
皇城司的地牢,是汴京最隐秘、最令人胆寒的深渊。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牢或石室,而是一座嵌套在宫城地下的“倒悬之城”。
三重青砖拱券层层下压,每一道砖缝里都沁着经年累月的血腥气。
石阶一直往下,林知夏感觉周遭空气都冷了三分。
前三层,关押的是普通细作,犯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到了第四层之后,是一种诡异的安静,玄铁囚笼悬于深井之上,井底养着西域进贡的“食肉鲶”。
每个囚犯都是死气沉沉的样子。
到了第五层,江成不再往下,而是转向左侧。
林知夏看到他拿出一块令牌,看守的卫兵核验后,才打开那沉重的铁锁放三人进去。
穿过窄过道,尽头是一排低矮的石屋。
江成点燃门口的灯笼,昏黄的烛火照过去,屋里是堆积如山的卷宗。
林知夏眼前一亮。
江成终于开口:“这一层叫“阴阳界”,是关押权贵和官员的地方。”
“所以,上层为人间,下层为鬼域。”林知夏总结道。
“可以这么理解。”
林知夏目光微闪,上几层叫的那么惨,居然算是人间,那底下的可怖程度,真是难以想像。
江成看林知夏那表情,就知对方心中所想。
他漫不经心地指着墙边一个高木架子。
“看到那一排厚书卷了吗?”
林知夏将手里的灯笼一举:“像是羊皮卷。”
江成回头,笑得意味深长:“这里可没有羊,只有人,那些都是由死囚背部整块皮硝制的,用金粉书写的口供,且都是在活着的时候剥下来的。”
林知夏眼睛陡地睁大,那里有数百张。
再看那个高木架子,倒生出几分阴森来。
兄长肯定不会出现在这里!
她鬼使神差的走过去,拿起了其中一份。
“燕三娘,辽国高等细作,扮作花魁娘子潜入汴京,策划刺杀三皇子......”
林知夏手指一紧,她发现,人皮书卷的上方,靠近肩膀的位置,纹着一簇花。
江成看对方在惊讶过后,并没有丝毫害怕的样子,便也走了过来。
林知夏声音悠悠:“这种颜色绚丽的花朵,在辽国寓意着幸福,所以也叫幸福花。”
阿昼在后面,听着两人的对话,看着林知夏认真端详人皮书卷的样子。
他是绝对不敢的。
也怪不得,他家眼高于顶的公子,会对林大人另眼相看。
这要是换了朝中那些大臣,别说是碰了,听完都得打个哆嗦。
他家公子那么强的人,肯定是看不上这种朋友的。
三人来到最里间,十几年前的卷宗早已泛黄,直接堆放在地上。
一打打,像是堆砌在一处废弃的蜂箱。
阿昼看呆了:“这要怎么找?”
林知夏跨步上前,率先拿起一份:“这些卷宗从架子上撤下来时,虽没有分类,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首先把关于赵弘的卷宗都挑出来,其次阳明村失火案发生在十四年前的秋天,把这个时期的卷宗也找出来。”
林知夏划了三块区域,自己选了块最大的,她看东西快。
“多点两盏灯来。”江成吩咐道。
每份卷宗外面,都有人名及其身份,查找起来并不难。
只是要把所有的卷宗过一遍,颇费时间。
屋里蜘蛛网遍布,卷宗扬起的灰尘让林知夏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有些卷宗还受潮了,里面生了虫。
林知夏转头,看向某人的狗鼻子。
奇怪,他今天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江成背对着林知夏,背后仿佛长了眼睛似的,头也未回的递过来一瓶药油。
“在人中穴上涂一点,就不会打喷嚏了。”
药油刺激的味道让林知夏神情一震,屋里那股霉味果然没有了。
三人开始埋头苦干。
林知夏在看到关于蔡雍及其亲眷的卷宗时,都会看一眼江成,然后迅速地将里面的内容过一遍,记下来。
两个时辰后,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阳明村失火时,赵弘确实不在汴京,他那年春天外出访店,直到腊月才回京。
他与阳明村有恩怨的可能,又多了一分。
当年安王有很多产业,不只在汴京,他在其他州城也开了分号,绸缎、古玩、字画、赌场等各行业他都有涉及。
那时赵弘刚成年,安王想磨炼他,就让他把所有的铺子过一遍。
那几年安王赚了不少银子。
关于那些钱财的卷宗没找到,但林知夏找到了那一年当朝重臣收的礼单。
有十二位重臣都收到了安王送出的重礼,这些东西价值万金,就是皇室子弟见了都会动心。
更是普通百姓活一千年,都不可能赚到的钱。
林知夏沉默半晌:“我想看一下,现在安王府的产业有哪些。”
现在的卷宗在档案室。
江成将林知夏带回到讯问堂,他自己一个人去了档案室。
林知夏翻了半天卷宗,嘴里干得厉害,便向阿昼要茶喝。
阿昼生起炉子,烧了一壶水,随手拿起桌上的茶罐,快速地冲了一壶茶。
林知夏一尝,正是江成平日爱喝的峨眉白芽。
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这茶可精贵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