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娘子发家记(美食)荒台月
33. 第33章 小桃成亲了
含璎不要人押,进了公堂,径自上前站定。
堂上已有几人,当中一个跪着的妇人,约莫三十来岁,生得面黑,模样倒好,左眉尾有一颗米粒大的红痣。
含璎瞧她面善,正思忖可是见过,就听知县一拍醒木,呵问她道:“堂下可是买私盐的寒记妇人?”
这侯知县不惑之年,今岁新到岩宁县,听说为人方正严明。
含璎自忖没犯事,遇上的又非糊涂官,不怕有理讲不清,因而从容跪地禀道:“回大人,民妇确是寒记的游氏,但不曾买过私盐。”
侯知县浓眉一皱,转而对那黑面妇人道:“闵氏,你说。”
闵氏道:“她与我买十斤盐,付了一半订钱,且她自称是香栀弄寒记卖鸡爪的,嘱咐我今日将盐送到桥头。”
怎知才进香栀弄便被差役抓了。
侯知县指指含璎,“可是此人?”
闵氏迟疑着点点头。
含璎诧异地瞪着眼道:“你再仔细瞧瞧,我几时与你订过盐?”
闵氏看她一眼,回头对知县道,“委实是昨日,不曾嚼舌。”
侯知县声色俱厉道:“闵氏所指认的买盐者俱已认罪,游氏,望你三思,人证物证俱在,你若执意不认,来日移交至府衙,必会重判。”
含璎听得心头一凛,大夏朝徒刑以上才会移交府衙定罪,闵氏到底指认她买了多少盐?
她又仔细看了看闵氏,的确面善,可若昨日见过,她怎会不记得?
公堂外忽地喧嚷起来,几个仆从分开人群,护着当中一人往里挤。
“让开!快让让!”
含璎扭头一看,竟是她大伯。
游大荣肚腹滚圆,进门瞄了眼含璎,朝知县拜道:“大人,小的是游家家主游大荣。”
侯知县听他说姓游,心中有数,问:“你来是想替游氏说项?”
游大荣忙道不敢,“大人秉公断案,小的岂敢横加干涉?”
“只是内中有些枝节,大人兴许不知,小的特来禀明。”
“游四娘是我侄女,自十岁上父母亡故便养在游家,游家养她至出阁,可她丝毫不念养育之恩,在闺中便屡次忤逆长辈,如今做出这等偷买私盐的勾当,不足为奇。”
含璎霎时气红了脸,听出他是落井下石来了,游家消息来得倒快。
堂上记录的主簿停笔蘸墨,不由瞧了眼游大荣。
侯知县神色淡淡,示意他说下去。
游大荣道:“游家早便有意与她断绝来往,因顾念亡弟,一再容忍,怎知……”
说到此处,他重重叹息一声。
“她既已嫁入周家,便是周家的人,左右与游家无关了,小的特来呈递断亲文书,还请大人做个见证。”
含璎冷冷望着他,“大伯好狠毒的算计。”
游大荣只作不闻,想是来得急,白面庞上还冒着汗粒子,行的是小人之举,偏生面上一派威严。
眼下却不是与他掰扯的时候,含璎扭过头,没再看他。
侯知县道:“今日升堂审的是贩卖私盐案,断亲之事与本案无关,你且退下。”
游大荣讨了个没趣,退到公堂外,却也不走,袖着手,等着看含璎受审。
与此同时,含璎终于想起为何觉得闵氏面善。
“大人,我的确见过她,但并非昨日,九月里曾在盐铺外与她见过一面。”
“当日我与外子去盐铺买盐,被闵氏拦住,她的盐只要十文一斤,盐铺则要八十文,便是买十斤,也要二十文一斤。”
侯知县问:“你可与她买了?”
含璎摇头,“我知官府禁买私盐,纵使贪便宜也不敢违禁,再者私盐多半不及盐铺的盐好。”
侯知县又问闵氏:“可有此事?”
闵氏一愣,似也慢慢想起了这桩事,她每日在外见过的人不知多少,因这对儿小夫妻模样好,才有点印象。
含璎见她迟疑,忙补了一句,“我在盐铺买了十斤盐,留有卖契,过后家中有人送来,大人一看即知。”
“确有此事,”闵氏停了一停,又道,“前回没买,昨日便不能买么?”
含璎反问:“我才买过盐,家中有的是,何须再买?”
侯知县道:“闵氏,本官再问你一次,昨日可是游氏与你买的盐?”
闵氏用力点头,“昨日午时左右,就在盐铺外,她虽戴了帷帽,可穿的便是这身衣裳。”
含璎道:“我这衣裳不是甚稀罕货,随处可买。”
一面又想,闵氏犯此重罪,指认几个买盐的或可轻罚,不必胡乱攀咬,莫不是有人扮作她,以她之名买了盐?
周从寄一行人赶到县衙外。
马车上下来好些人,宝葵阿豚跟来了,史连舟领着他们在外等着,豆花娘子心神不宁地守在一旁,郑伯则随周从寄进了县衙。
周从寄疾步穿过天井,到得公堂外,目光在堂上扫过,寻到含璎,见她没事,神色方才略松。
他行过礼,走到含璎身旁,深深看她一眼,禀道:“此为内子在盐铺买盐的卖契,请大人过目。”
差役将卖契转呈侯知县,侯知县看过,没作声。
郑伯见了官有些发怵,仍是上前拜道:“大人,小娘子那日买了盐,搭的是老朽的车,她还匀了些盐给搭车之人,老朽也要了两斤。”
“盐质颇好,一瞧便知是铺子里卖的。”
侯知县沉吟片刻,正想开口,后堂来了个仆从,与他耳语几句,他便起身随那仆从走了。
过不多时折返,脸色不怎好,坐下便问闵氏:“昨日几时见的游氏?”
闵氏道:“约莫午时二刻。”
侯知县又问含璎:“彼时你在何处?”
含璎回忆道:“买了鸡爪,正往城南去。”
那处离着盐铺不远,她没搭上车,沿街走了一阵,故而没人作证,她未与闵氏见面。
不料侯知县却对闵氏道:“昨日与你买盐的另有其人,并非游氏,除了帷帽、衣裳,你可还记得起此人有何异处?”
闵氏茫然摇头。
含璎松了口气,偏过头,周从寄也正望着他。
郑伯紧绷的神色亦舒展开来。
侯知县问:“你既姓游,夫家又是周姓,字号为何是寒记?”
“寒记是家母用过的,”含璎答道,“早年家母曾在都城卖小食,我所用食方俱是承自家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063719|16060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侯知县原是随口一问,听她这般答,追问道:“令堂姓寒?”
含璎颔首道:“正是。”
侯知县不知想起什么,打量她半晌,吩咐差役将闵氏等人收押。
含璎转头便叫住脚底抹油的游大荣。
“大伯这便要走?”
游大荣掏出帕子抹抹额上的汗,戒备地望着她。
含璎几步到他跟前,“大伯既要与我断亲,我父母所留银钱,几时给我一个说法?”
“四丫头别不懂事,”游大荣语重心长道,“贩卖私盐可是重罪,难道任由游家受你牵连?大伯当家,自是要顾全游家,断亲实属无奈之举。”
说罢便要撕那断亲书。
含璎一把夺过来,上下扫了一眼,哼了声:“大伯敢说没指着侄女一命呜呼,人死债消?”
游大荣一张白胖脸涨得通红,指着她,呵斥道:“一派胡言!”
县衙外看热闹的百姓都见着他方才落井下石了,见他如此,多有些瞧不上。
游大荣被人指指戳戳,瞪了眼含璎,拂袖而去。
游菀攥紧帕子,气得险些咬碎一口银牙,悄无声息地转身走了。
史连舟迎上来,笑着喊了声嫂嫂。
豆花娘子拎起围裙揩了揩眼角,“平安就好。”
宝葵抱着阿豚过来,红着眼,似是才哭过。
阿豚蹙着两条小眉毛,瘪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含璎捏了捏阿豚的脸蛋,笑道:“咱们回家。”
正想上车,方才在公堂上见过的仆从追过来,“小娘子,我家大人有请。”
几人都是一惊,惟恐又生变故。
周从寄对含璎道:“私盐一事方才已了,若为公事,该是差役来拿人,不会私下着人来传。”
含璎嗯了一声,就想跟那仆从去。
周从寄拽住她的手臂,交代史连舟先送豆花娘子等人回去,交代完,才携含璎一道往县衙去。
仆从领他们穿过公堂一侧的小门,去了后院。
天井只种了一缸荷花,几丛青竹,没甚名贵花木。屋宅多年未修缮,处处透着破落,侯知县两袖清风,恐怕也拿不出修缮的银钱。
仆从将二人带到正厅,侯知县已换了身便袍,坐在圈椅上饮茶。
见含璎进来,试探着喊了声:“小桃?”
含璎正待行礼,闻言一怔,“大人怎知……”
侯知县起身朝她走了两步,低头看着她,“你阿娘曾在都城乌绫巷卖包子,阿爹游仲达做过更夫。”
含璎呆了呆:“大人认得我阿爹阿娘?”
侯知县眼圈有些泛红,“小桃不记得侯叔了?”
侯叔,猴叔?!
含璎惊讶到说不出话来,过片刻,才不可置信道:“猴叔,猴儿哥哥的阿爹?”
侯知县摇头失笑,“小桃还记得你猴儿哥哥?”
含璎其实只剩个模糊的印象了,她那时有五岁么,常因闯祸被阿娘责罚,邻里有个猴儿哥哥常带她玩,她闯下的祸,猴儿哥哥帮他遮掩,甚至替她扛了。
侯知县打量过周从寄,叹道:“小桃成亲了。”
周从寄由这声喟叹听出几分遗憾。
堂上已有几人,当中一个跪着的妇人,约莫三十来岁,生得面黑,模样倒好,左眉尾有一颗米粒大的红痣。
含璎瞧她面善,正思忖可是见过,就听知县一拍醒木,呵问她道:“堂下可是买私盐的寒记妇人?”
这侯知县不惑之年,今岁新到岩宁县,听说为人方正严明。
含璎自忖没犯事,遇上的又非糊涂官,不怕有理讲不清,因而从容跪地禀道:“回大人,民妇确是寒记的游氏,但不曾买过私盐。”
侯知县浓眉一皱,转而对那黑面妇人道:“闵氏,你说。”
闵氏道:“她与我买十斤盐,付了一半订钱,且她自称是香栀弄寒记卖鸡爪的,嘱咐我今日将盐送到桥头。”
怎知才进香栀弄便被差役抓了。
侯知县指指含璎,“可是此人?”
闵氏迟疑着点点头。
含璎诧异地瞪着眼道:“你再仔细瞧瞧,我几时与你订过盐?”
闵氏看她一眼,回头对知县道,“委实是昨日,不曾嚼舌。”
侯知县声色俱厉道:“闵氏所指认的买盐者俱已认罪,游氏,望你三思,人证物证俱在,你若执意不认,来日移交至府衙,必会重判。”
含璎听得心头一凛,大夏朝徒刑以上才会移交府衙定罪,闵氏到底指认她买了多少盐?
她又仔细看了看闵氏,的确面善,可若昨日见过,她怎会不记得?
公堂外忽地喧嚷起来,几个仆从分开人群,护着当中一人往里挤。
“让开!快让让!”
含璎扭头一看,竟是她大伯。
游大荣肚腹滚圆,进门瞄了眼含璎,朝知县拜道:“大人,小的是游家家主游大荣。”
侯知县听他说姓游,心中有数,问:“你来是想替游氏说项?”
游大荣忙道不敢,“大人秉公断案,小的岂敢横加干涉?”
“只是内中有些枝节,大人兴许不知,小的特来禀明。”
“游四娘是我侄女,自十岁上父母亡故便养在游家,游家养她至出阁,可她丝毫不念养育之恩,在闺中便屡次忤逆长辈,如今做出这等偷买私盐的勾当,不足为奇。”
含璎霎时气红了脸,听出他是落井下石来了,游家消息来得倒快。
堂上记录的主簿停笔蘸墨,不由瞧了眼游大荣。
侯知县神色淡淡,示意他说下去。
游大荣道:“游家早便有意与她断绝来往,因顾念亡弟,一再容忍,怎知……”
说到此处,他重重叹息一声。
“她既已嫁入周家,便是周家的人,左右与游家无关了,小的特来呈递断亲文书,还请大人做个见证。”
含璎冷冷望着他,“大伯好狠毒的算计。”
游大荣只作不闻,想是来得急,白面庞上还冒着汗粒子,行的是小人之举,偏生面上一派威严。
眼下却不是与他掰扯的时候,含璎扭过头,没再看他。
侯知县道:“今日升堂审的是贩卖私盐案,断亲之事与本案无关,你且退下。”
游大荣讨了个没趣,退到公堂外,却也不走,袖着手,等着看含璎受审。
与此同时,含璎终于想起为何觉得闵氏面善。
“大人,我的确见过她,但并非昨日,九月里曾在盐铺外与她见过一面。”
“当日我与外子去盐铺买盐,被闵氏拦住,她的盐只要十文一斤,盐铺则要八十文,便是买十斤,也要二十文一斤。”
侯知县问:“你可与她买了?”
含璎摇头,“我知官府禁买私盐,纵使贪便宜也不敢违禁,再者私盐多半不及盐铺的盐好。”
侯知县又问闵氏:“可有此事?”
闵氏一愣,似也慢慢想起了这桩事,她每日在外见过的人不知多少,因这对儿小夫妻模样好,才有点印象。
含璎见她迟疑,忙补了一句,“我在盐铺买了十斤盐,留有卖契,过后家中有人送来,大人一看即知。”
“确有此事,”闵氏停了一停,又道,“前回没买,昨日便不能买么?”
含璎反问:“我才买过盐,家中有的是,何须再买?”
侯知县道:“闵氏,本官再问你一次,昨日可是游氏与你买的盐?”
闵氏用力点头,“昨日午时左右,就在盐铺外,她虽戴了帷帽,可穿的便是这身衣裳。”
含璎道:“我这衣裳不是甚稀罕货,随处可买。”
一面又想,闵氏犯此重罪,指认几个买盐的或可轻罚,不必胡乱攀咬,莫不是有人扮作她,以她之名买了盐?
周从寄一行人赶到县衙外。
马车上下来好些人,宝葵阿豚跟来了,史连舟领着他们在外等着,豆花娘子心神不宁地守在一旁,郑伯则随周从寄进了县衙。
周从寄疾步穿过天井,到得公堂外,目光在堂上扫过,寻到含璎,见她没事,神色方才略松。
他行过礼,走到含璎身旁,深深看她一眼,禀道:“此为内子在盐铺买盐的卖契,请大人过目。”
差役将卖契转呈侯知县,侯知县看过,没作声。
郑伯见了官有些发怵,仍是上前拜道:“大人,小娘子那日买了盐,搭的是老朽的车,她还匀了些盐给搭车之人,老朽也要了两斤。”
“盐质颇好,一瞧便知是铺子里卖的。”
侯知县沉吟片刻,正想开口,后堂来了个仆从,与他耳语几句,他便起身随那仆从走了。
过不多时折返,脸色不怎好,坐下便问闵氏:“昨日几时见的游氏?”
闵氏道:“约莫午时二刻。”
侯知县又问含璎:“彼时你在何处?”
含璎回忆道:“买了鸡爪,正往城南去。”
那处离着盐铺不远,她没搭上车,沿街走了一阵,故而没人作证,她未与闵氏见面。
不料侯知县却对闵氏道:“昨日与你买盐的另有其人,并非游氏,除了帷帽、衣裳,你可还记得起此人有何异处?”
闵氏茫然摇头。
含璎松了口气,偏过头,周从寄也正望着他。
郑伯紧绷的神色亦舒展开来。
侯知县问:“你既姓游,夫家又是周姓,字号为何是寒记?”
“寒记是家母用过的,”含璎答道,“早年家母曾在都城卖小食,我所用食方俱是承自家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063719|16060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侯知县原是随口一问,听她这般答,追问道:“令堂姓寒?”
含璎颔首道:“正是。”
侯知县不知想起什么,打量她半晌,吩咐差役将闵氏等人收押。
含璎转头便叫住脚底抹油的游大荣。
“大伯这便要走?”
游大荣掏出帕子抹抹额上的汗,戒备地望着她。
含璎几步到他跟前,“大伯既要与我断亲,我父母所留银钱,几时给我一个说法?”
“四丫头别不懂事,”游大荣语重心长道,“贩卖私盐可是重罪,难道任由游家受你牵连?大伯当家,自是要顾全游家,断亲实属无奈之举。”
说罢便要撕那断亲书。
含璎一把夺过来,上下扫了一眼,哼了声:“大伯敢说没指着侄女一命呜呼,人死债消?”
游大荣一张白胖脸涨得通红,指着她,呵斥道:“一派胡言!”
县衙外看热闹的百姓都见着他方才落井下石了,见他如此,多有些瞧不上。
游大荣被人指指戳戳,瞪了眼含璎,拂袖而去。
游菀攥紧帕子,气得险些咬碎一口银牙,悄无声息地转身走了。
史连舟迎上来,笑着喊了声嫂嫂。
豆花娘子拎起围裙揩了揩眼角,“平安就好。”
宝葵抱着阿豚过来,红着眼,似是才哭过。
阿豚蹙着两条小眉毛,瘪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含璎捏了捏阿豚的脸蛋,笑道:“咱们回家。”
正想上车,方才在公堂上见过的仆从追过来,“小娘子,我家大人有请。”
几人都是一惊,惟恐又生变故。
周从寄对含璎道:“私盐一事方才已了,若为公事,该是差役来拿人,不会私下着人来传。”
含璎嗯了一声,就想跟那仆从去。
周从寄拽住她的手臂,交代史连舟先送豆花娘子等人回去,交代完,才携含璎一道往县衙去。
仆从领他们穿过公堂一侧的小门,去了后院。
天井只种了一缸荷花,几丛青竹,没甚名贵花木。屋宅多年未修缮,处处透着破落,侯知县两袖清风,恐怕也拿不出修缮的银钱。
仆从将二人带到正厅,侯知县已换了身便袍,坐在圈椅上饮茶。
见含璎进来,试探着喊了声:“小桃?”
含璎正待行礼,闻言一怔,“大人怎知……”
侯知县起身朝她走了两步,低头看着她,“你阿娘曾在都城乌绫巷卖包子,阿爹游仲达做过更夫。”
含璎呆了呆:“大人认得我阿爹阿娘?”
侯知县眼圈有些泛红,“小桃不记得侯叔了?”
侯叔,猴叔?!
含璎惊讶到说不出话来,过片刻,才不可置信道:“猴叔,猴儿哥哥的阿爹?”
侯知县摇头失笑,“小桃还记得你猴儿哥哥?”
含璎其实只剩个模糊的印象了,她那时有五岁么,常因闯祸被阿娘责罚,邻里有个猴儿哥哥常带她玩,她闯下的祸,猴儿哥哥帮他遮掩,甚至替她扛了。
侯知县打量过周从寄,叹道:“小桃成亲了。”
周从寄由这声喟叹听出几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