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狠打赵山的脸

“此话怎讲?”老薛挑眉。

李成指着内圈,“您看这里,还有新鲜泥土,包浆也不够自然,应该是新出土的。”

“好眼力!这扳指确实是我前几天刚买的。”

“李老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张馆长好奇问道。

“仔细看看。”李成捧起那枚扳指,指着内圈。

“老物件经过长期把玩,内圈的泥土痕迹早该磨没了。”

“而且你看这包浆,真品与人体长期接触,会形成浑然天成的包浆,不像这枚还带着生涩感。”

老薛连连点头:“妙啊!我竟没注意这些细节。”

李成见老薛求知若渴的样子,心中一动。

这些老学究不能一味展示,要适时请教,才能赢得尊重。

“薛老板您也是见多识广,不知您是如何判断玉器真伪的?”

老薛见李成如此谦逊,便准备倾囊相授。

“主要看三点:一是沁色,二是包浆,三是雕工。”

他拿过扳指,指着边缘的褐色纹路。

“这沁色是土里渗透的,真品埋藏多年,铁质会渗入玉的纹理。”

“那假的呢?”

“假的用化学药水染色,看着像,其实太均匀,一看就是人工的。”

张馆长插话:“对对对,前两天还见过一件,沁色生硬,明显是新做的。”

“还有雕工。”

老薛指着扳指表面,“你看这些纹路,刀工圆润自然,是老匠人手工雕的,现在机器雕的太规整,显得呆板。”

“确实讲究,那包浆怎么看?”

老薛掏出放大镜,“除了把玩形成,还有一种,你看这层细微光泽,是埋在土里形成的天然包浆。”

“这种包浆和人工打磨的区别在哪?”

“人工的太光滑,像抹了蜡,真品包浆有微小凹凸,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三人围着扳指观察把玩,不时交流心得。

张馆长看着李成专注的样子,暗自点头。

这年轻人不简单,眼力过人还虚心好学。

正当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门外传来急促的喇叭声。

李成抬头望去,两个中年男人抬着红木箱子大步走进来。

“薛老板,快来看!”其中一个满头大汗地喊道。

“黄花梨的官帽椅,得您掌掌眼!”

老薛放下扳指,眯眼打量那箱子。

李成也凑上前。

两个男人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露出一把古朴的官帽椅。

“这是从老宅子里收的,”一个男人擦着汗说,“听说是清朝的。”

老薛绕着椅子转圈,不时点头。

李成却注意到箱角的铜活页,泛着新铸铜件特有的光泽。

众人正期待时,李成在椅背上轻敲一下。

“咚”的一声,大家脸色都变了。

“这不是百年老料的声音。”李成摇头说。

“真正的百年黄花梨木,敲击声音清脆,带着金属般味,这把椅子的木料最多十年。”

“这...”抬箱子的人面面相觑。

“我花大价钱买的,专家都说是真的...”

李成走到箱子旁,指着椅腿的拼接痕迹:“黄花梨木性稳定,百年老料不可能出现这种开裂后用胶粘合的痕迹。”

老薛仔细看后叹气:“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了。”

两个男人脸红一阵白一阵,还想辩解,被老薛挥手打断。

“行了,这椅子我不能收,你们还是另找买家吧。”

两人灰溜溜地抬着箱子走了。

张馆长趁机提议:“明天城里的鉴宝大会,老薛,你也一起去凑凑热闹吧,正好带着李老弟去会会那些自视甚高的收藏家和商人们。”

老薛摸着梅瓶,沉吟片刻,把玉扳指塞给我:“这物件就当是提前的谢礼了,明天你跟我去鉴宝会,替聚宝斋挣回一年前被省城最大古董店羞辱的面子!”

李成看着玉扳指,虽是新出土的,做工却很精细。

“放心,我一定尽力。”

……

离开聚宝斋时,已是夕阳西下。

张馆长热情地拉着李成的手:“今晚接着住我家吧,咱们好好商量明天鉴宝大会的事。”

李成婉言谢绝:“张馆长,多谢您的好意,我今晚还是回去准备准备,养足精神,明天才能好好发挥。”

他可不想跟张馆长秉烛夜谈到天明,有些事情,他需要自己好好琢磨。

“也好,也好。”张馆长点点头,叮嘱道:“那你今晚早点休息,明天可有的忙活呢。”

目送张馆长离开后,李成并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转身朝国营饭店走去。

路上,赵山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必须想个万全之策,彻底打消赵山的非分之想。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找柳芝商量一下。

进入国营饭店的大堂,李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吃饭的柳芝。

“柳芝!”

柳芝闻声抬头,有些惊讶,“李成,你怎么回来这儿了?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简单寒暄几句后,李成便直奔主题,邀请柳芝明天一同参加鉴宝大会。

“柳老板,明天我想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柳芝疑惑地看着他。

“我希望你明天能以个人的名义将那批清末瓷器捐赠给博物馆,这样一来,既能确保文物的安全,又能震慑赵山,让他不敢再动歪心思。”

柳芝听完李成的分析,略一沉吟便表示赞同。

“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我对古董鉴定一窍不通,万一在大会上出了洋相怎么办?”

李成安慰她:“你不用担心,你只需要按照我的指示行事即可,重点是把捐赠仪式办得风光一些,既能为博物馆增添珍贵藏品,又能狠狠打赵山的脸。”

柳芝被李成这番话逗乐了,也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你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样也好,我正愁这些瓷器放在家里容易出事,眼下这么办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那就这么说定了?”

柳芝微微颔首:“定了,不过你得教我点门道,我可不想在台上结结巴巴的。”

“放心,明天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成。”

李成掏出纸笔,在餐巾上简单写下几个要点,“这些是瓷器的年代特征,你记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