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探官札记团子贝琳达
110. 闹剧
陈氿送给纪莘的,是一支簪柄通体纯银,以两小节和田玉材质的竹子为簪首,缀以多片小巧的翡翠竹叶,以三颗圆润珍珠为坠饰的簪子。
簪子独具巧思,精致却不浮夸,纪莘很是喜欢,是以这一日陈氿来接她,纪莘特意戴上了这支簪子。
陈氿定定地看着纪莘,看得入神,险些忘了说话,“很美。”
纪莘笑得有些腼腆,走到陈氿身侧,“走吧。”
陈氿这才想起手上还握着东西,摊开手掌递给纪莘,“今日的。”
又是一颗小金豆。
“为何这三日送的都是金豆?”纪莘问他。
“其实我是想送你一只项圈,或者是手镯、臂钏的,但一时之间想不出该送一个什么样子的,所以索性先每日交给你一小颗金子,等到哪一日想到了要做什么,我们再一起去将它们熔了,给你做一件首饰。”
“簪子意义特殊,我自然要收,可我不需要其他的首饰。我家中一贫如洗,却戴着各种贵重首饰招摇过市,这样多奇怪,我怕会惹得贼人盯上我家。”
“说得也是,你们三个女子住在一起,是应当小心些。改日我来给宅子周围布置几处机关,至于这金子,你先收着吧,权当是你替我保管的好了。”
陈氿不由分说地将金豆塞到纪莘手中,纪莘没再推拒,“你等我一下,我把它放回房间,然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在陈氿故意拒绝了宋培恩之后,宋培恩又找了陈氿一次,这一次陈氿没有再拿乔,而是要求与宋培恩去茶楼详谈。
今日纪莘便是要和陈氿一起去见宋培恩。
东市一向热闹,今日不知是怎么了,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纪莘和陈氿顺着人流,向最吵闹之处走去,只见一家酒肆门前围满了人,最中央锣鼓喧天,好像是在演参军戏。
纪莘站在人群的最外围,问陈氿道:“我这些日子一直忙于家事,未曾出来逛街市,看样子东市这里是又有大热闹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陈氿也不知道。
他最近一颗心全在纪莘身上,时不时地还要应付应付孟淮,着实是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关注其他事。
纪莘和陈氿相视一笑,眼中皆是对对方的揶揄,他们两个本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探官,居然对城中发生的大事无知无觉,真是太不称职了。
陈氿拉了拉纪莘的手,“走吧,先去办正事。”
纪莘点点头,和陈氿去往不远处的茶楼。
邱常发等在茶楼外,见纪莘和陈氿从酒肆方向过来,随口问道:“你们两个也去看乐子了?”
“你知道那是怎么回事?”陈氿问邱常发。
“知道啊。最近华都城中最大的乐子就是金、许两家的骂战,你们不知道吗?”
“骂战?”纪莘听得糊里糊涂,“那酒肆门前不是在演参军戏吗,怎么会是骂战?金家和许家又是哪两户人家?”
“这倒是有些说来话长了,你们等一下啊。”邱常发钻进不远处的人群,再回来时,手中多了几张纸。
“宋培恩也该到了,我们先进茶楼吧,待和宋培恩谈完,老邱你再给我和纪莘讲讲这大乐子。”陈氿道。
宋培恩早已到了雅间,见到陈氿领着另两人进来,立刻起身恭敬殷勤地为三人倒茶,还连连向邱常发和纪莘赔不是,态度与上一次在陶记酒肆时大相径庭。
陈氿懒得和他兜圈子,直接问道:“既然你又来找我,想来你应该已经想清楚了,说说吧,你对宫中的偷窃之事了解多少。”
宋培恩谄媚地笑,“实不相瞒,我只隐约知道有这样的事,至于此事由何人组织,有何人参与,我一概不知,也不敢知道。郎君,我也劝您别查,过去宫中有人想要调查此事,她的下场可不好。您的身份虽比宫人贵重千百倍,但也实在是没必要惹一身臊。”
陈氿绷紧面孔,冷声问道:“有谁调查过这件事,你说她的下场不好,她是何下场?”
宋培恩见陈氿不悦,不敢再多说其他,老实回答道:“我有一名对食,她是尚宫局的女史,曾在一名司簿手下做事。说起来,我不算认得那名司簿,但她在一众宫人之中十分出名,是以我听说过她的许多事。她博闻强识,才干出众,威风八面,年轻有为,但许多人都在背地里议论她,说她脾气差得很。”
“其实她不是脾气差,而是太讲规矩,讲原则,眼里从不揉沙子。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她发现过我和我的对食的事,但因为我的对食是个老实的,所以她没有追究。她平日里对我的对食十分严厉,却是真的在用心教导,冲着这些,我从心底里是感激她的。”
“不过就算她再厉害,也终究只是一名没背景、没靠山的女官,她查到了偷窃的事,检举到了宫正司,后来没过多久她就死了,连带着她的两个亲人也遭了殃。”
陈氿胸膛剧烈起伏,握紧双拳,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直到纪莘在桌下握住他的手,陈氿展开手掌,用力回握纪莘的手,从喉中发出低沉干涩的声音:“若偷窃之事如此隐秘,你为何知道那女官是因此而死?”
宋培恩察觉到陈氿压抑的愤怒,虽满心不解,但也不敢问,只回道:“她名义上是卷入废太子的案子,所以被处死的,但好端端地,她为何要协助废太子?许多人都不信她会做这样的事,只不过没人敢议论罢了。我的对食是她手下的女史,对她做的事隐约有些察觉,在她死后,曾悄悄和我讲过几句,我又去宫正司那边旁敲侧击地打听了,所以猜出了个大概。”
“你还知道什么?”
“没有了,我知道有人因此而死,哪还敢去触碰这事,自然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宋培恩道。
纪莘见陈氿不说话,于是问道:“再问你一件事,你可曾见过宫人与王公贵族、皇亲国戚暗中往来,互相传递消息?”
“这种事多了去了,宫中的日子如履薄冰,谁不想给自己找一个靠山?”
“永庆公主。”陈氿道,“宫中有谁在与永庆公主暗中往来?”
“这,”宋培恩惊疑不定,仔细观察着陈氿的神色,过了片刻才开口,“这我也真的不知,但若郎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51320|1540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想知道,我会替郎君留意。”
“多谢。”
宋培恩走后,邱常发问道:“陈氿,你为何知道宫中有人偷窃财物,贩卖出宫?你有什么线索,说出来听听,这是桩大事,我们应该查,也应该报。”
陈氿已恢复镇定,冷静地对邱常发道:“我只是偶然间听说的,手上没有任何线索。偷窃之人在宫外定然有一个可靠、隐秘的销赃地点,我们可以从这个查起。老邱,你多留意些。”
“成。不过,这件事和我们查的永庆公主的事,是同一桩事,还是两桩不相干的事?”
“我不确定,恐怕要等查清楚之后才能知道。”陈氿道,“行了,说说那个金、许两家的大乐子吧。”
邱常发从袖中掏出方才从人群中要来的纸,“喏,看看吧,招财今报的报道。”
纪莘飞速浏览报道,再结合邱常发的补充讲述,终于明白了金、许两家骂战的始末。
金、许两家都是有名望的富户,许家是华都本地人,做贩运琉璃的生意,金家几年前搬入华都,是开酒肆的。
三年前金家刚刚搬入华都,便请冰人向许家求亲,许家立刻应下,于是两家高高兴兴地结成亲家,许家娘子嫁给了金家郎君。
三个月前,两人突然和离,一个月后,许家娘子又迅速结亲,招了个年轻英俊的郎君入赘许家。
金家面上无光,便开始四处议论许家的是非,说两家亲事破裂,全是因为许家娘子不检点。
许家顿时也不高兴了,于是花钱找了招财今报,大肆报道金家郎君婚后行为不检、混迹青楼、好赌、不归家,称这才是两家亲事破裂的根本原因。
许家下人每日在街上白送小报,金家又开始反击,在自家酒肆门前摆了戏台,专门请人演女子为人强势,不尊重丈夫,不侍奉舅姑,逼得丈夫有家不能回的戏码。
许家气愤不已,又在小报上报道金家徒有其表,实则家中尽是亏空,还要靠许家娘子的嫁妆填补漏洞。
金家为了回击,不只在酒肆门前摆戏台,还赠粮三日,显示自家有钱且乐善好施,以此讽刺许家一毛不拔。
“送粮?那我们也去领啊。”陈氿道。
“早结束了。”邱常发道,“只是不知这骂战何时能结束。这两家互相骂了快半个月了,人们还在看热闹呢。不过也可以理解,结亲结成仇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像这两家弄得如此腥风血雨的,确实不多见。”
纪莘放下招财今报,对二人道:“招财今报换了探官。”
“你怎么知道?”
“招财今报一贯言语粗俗,不堪入目,可是这几篇报道虽遣词造句犀利刻薄,但表达流畅、通俗易懂,颇有几分文采,看起来不是他们过去的探官写的。不过,没变的是,招财今报还是不注重真相,报道不只不公允,还捕风捉影,夸大其词,一味地偏帮一方,贬损另一方。我们无法评价金、许两家谁对谁错,但作为小报,实在不该在这场闹剧中推波助澜。”
“说得对。”陈氿笑得狡黠,“招财今报也该被整治整治了。”
簪子独具巧思,精致却不浮夸,纪莘很是喜欢,是以这一日陈氿来接她,纪莘特意戴上了这支簪子。
陈氿定定地看着纪莘,看得入神,险些忘了说话,“很美。”
纪莘笑得有些腼腆,走到陈氿身侧,“走吧。”
陈氿这才想起手上还握着东西,摊开手掌递给纪莘,“今日的。”
又是一颗小金豆。
“为何这三日送的都是金豆?”纪莘问他。
“其实我是想送你一只项圈,或者是手镯、臂钏的,但一时之间想不出该送一个什么样子的,所以索性先每日交给你一小颗金子,等到哪一日想到了要做什么,我们再一起去将它们熔了,给你做一件首饰。”
“簪子意义特殊,我自然要收,可我不需要其他的首饰。我家中一贫如洗,却戴着各种贵重首饰招摇过市,这样多奇怪,我怕会惹得贼人盯上我家。”
“说得也是,你们三个女子住在一起,是应当小心些。改日我来给宅子周围布置几处机关,至于这金子,你先收着吧,权当是你替我保管的好了。”
陈氿不由分说地将金豆塞到纪莘手中,纪莘没再推拒,“你等我一下,我把它放回房间,然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在陈氿故意拒绝了宋培恩之后,宋培恩又找了陈氿一次,这一次陈氿没有再拿乔,而是要求与宋培恩去茶楼详谈。
今日纪莘便是要和陈氿一起去见宋培恩。
东市一向热闹,今日不知是怎么了,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纪莘和陈氿顺着人流,向最吵闹之处走去,只见一家酒肆门前围满了人,最中央锣鼓喧天,好像是在演参军戏。
纪莘站在人群的最外围,问陈氿道:“我这些日子一直忙于家事,未曾出来逛街市,看样子东市这里是又有大热闹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陈氿也不知道。
他最近一颗心全在纪莘身上,时不时地还要应付应付孟淮,着实是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关注其他事。
纪莘和陈氿相视一笑,眼中皆是对对方的揶揄,他们两个本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探官,居然对城中发生的大事无知无觉,真是太不称职了。
陈氿拉了拉纪莘的手,“走吧,先去办正事。”
纪莘点点头,和陈氿去往不远处的茶楼。
邱常发等在茶楼外,见纪莘和陈氿从酒肆方向过来,随口问道:“你们两个也去看乐子了?”
“你知道那是怎么回事?”陈氿问邱常发。
“知道啊。最近华都城中最大的乐子就是金、许两家的骂战,你们不知道吗?”
“骂战?”纪莘听得糊里糊涂,“那酒肆门前不是在演参军戏吗,怎么会是骂战?金家和许家又是哪两户人家?”
“这倒是有些说来话长了,你们等一下啊。”邱常发钻进不远处的人群,再回来时,手中多了几张纸。
“宋培恩也该到了,我们先进茶楼吧,待和宋培恩谈完,老邱你再给我和纪莘讲讲这大乐子。”陈氿道。
宋培恩早已到了雅间,见到陈氿领着另两人进来,立刻起身恭敬殷勤地为三人倒茶,还连连向邱常发和纪莘赔不是,态度与上一次在陶记酒肆时大相径庭。
陈氿懒得和他兜圈子,直接问道:“既然你又来找我,想来你应该已经想清楚了,说说吧,你对宫中的偷窃之事了解多少。”
宋培恩谄媚地笑,“实不相瞒,我只隐约知道有这样的事,至于此事由何人组织,有何人参与,我一概不知,也不敢知道。郎君,我也劝您别查,过去宫中有人想要调查此事,她的下场可不好。您的身份虽比宫人贵重千百倍,但也实在是没必要惹一身臊。”
陈氿绷紧面孔,冷声问道:“有谁调查过这件事,你说她的下场不好,她是何下场?”
宋培恩见陈氿不悦,不敢再多说其他,老实回答道:“我有一名对食,她是尚宫局的女史,曾在一名司簿手下做事。说起来,我不算认得那名司簿,但她在一众宫人之中十分出名,是以我听说过她的许多事。她博闻强识,才干出众,威风八面,年轻有为,但许多人都在背地里议论她,说她脾气差得很。”
“其实她不是脾气差,而是太讲规矩,讲原则,眼里从不揉沙子。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她发现过我和我的对食的事,但因为我的对食是个老实的,所以她没有追究。她平日里对我的对食十分严厉,却是真的在用心教导,冲着这些,我从心底里是感激她的。”
“不过就算她再厉害,也终究只是一名没背景、没靠山的女官,她查到了偷窃的事,检举到了宫正司,后来没过多久她就死了,连带着她的两个亲人也遭了殃。”
陈氿胸膛剧烈起伏,握紧双拳,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直到纪莘在桌下握住他的手,陈氿展开手掌,用力回握纪莘的手,从喉中发出低沉干涩的声音:“若偷窃之事如此隐秘,你为何知道那女官是因此而死?”
宋培恩察觉到陈氿压抑的愤怒,虽满心不解,但也不敢问,只回道:“她名义上是卷入废太子的案子,所以被处死的,但好端端地,她为何要协助废太子?许多人都不信她会做这样的事,只不过没人敢议论罢了。我的对食是她手下的女史,对她做的事隐约有些察觉,在她死后,曾悄悄和我讲过几句,我又去宫正司那边旁敲侧击地打听了,所以猜出了个大概。”
“你还知道什么?”
“没有了,我知道有人因此而死,哪还敢去触碰这事,自然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宋培恩道。
纪莘见陈氿不说话,于是问道:“再问你一件事,你可曾见过宫人与王公贵族、皇亲国戚暗中往来,互相传递消息?”
“这种事多了去了,宫中的日子如履薄冰,谁不想给自己找一个靠山?”
“永庆公主。”陈氿道,“宫中有谁在与永庆公主暗中往来?”
“这,”宋培恩惊疑不定,仔细观察着陈氿的神色,过了片刻才开口,“这我也真的不知,但若郎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51320|1540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想知道,我会替郎君留意。”
“多谢。”
宋培恩走后,邱常发问道:“陈氿,你为何知道宫中有人偷窃财物,贩卖出宫?你有什么线索,说出来听听,这是桩大事,我们应该查,也应该报。”
陈氿已恢复镇定,冷静地对邱常发道:“我只是偶然间听说的,手上没有任何线索。偷窃之人在宫外定然有一个可靠、隐秘的销赃地点,我们可以从这个查起。老邱,你多留意些。”
“成。不过,这件事和我们查的永庆公主的事,是同一桩事,还是两桩不相干的事?”
“我不确定,恐怕要等查清楚之后才能知道。”陈氿道,“行了,说说那个金、许两家的大乐子吧。”
邱常发从袖中掏出方才从人群中要来的纸,“喏,看看吧,招财今报的报道。”
纪莘飞速浏览报道,再结合邱常发的补充讲述,终于明白了金、许两家骂战的始末。
金、许两家都是有名望的富户,许家是华都本地人,做贩运琉璃的生意,金家几年前搬入华都,是开酒肆的。
三年前金家刚刚搬入华都,便请冰人向许家求亲,许家立刻应下,于是两家高高兴兴地结成亲家,许家娘子嫁给了金家郎君。
三个月前,两人突然和离,一个月后,许家娘子又迅速结亲,招了个年轻英俊的郎君入赘许家。
金家面上无光,便开始四处议论许家的是非,说两家亲事破裂,全是因为许家娘子不检点。
许家顿时也不高兴了,于是花钱找了招财今报,大肆报道金家郎君婚后行为不检、混迹青楼、好赌、不归家,称这才是两家亲事破裂的根本原因。
许家下人每日在街上白送小报,金家又开始反击,在自家酒肆门前摆了戏台,专门请人演女子为人强势,不尊重丈夫,不侍奉舅姑,逼得丈夫有家不能回的戏码。
许家气愤不已,又在小报上报道金家徒有其表,实则家中尽是亏空,还要靠许家娘子的嫁妆填补漏洞。
金家为了回击,不只在酒肆门前摆戏台,还赠粮三日,显示自家有钱且乐善好施,以此讽刺许家一毛不拔。
“送粮?那我们也去领啊。”陈氿道。
“早结束了。”邱常发道,“只是不知这骂战何时能结束。这两家互相骂了快半个月了,人们还在看热闹呢。不过也可以理解,结亲结成仇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像这两家弄得如此腥风血雨的,确实不多见。”
纪莘放下招财今报,对二人道:“招财今报换了探官。”
“你怎么知道?”
“招财今报一贯言语粗俗,不堪入目,可是这几篇报道虽遣词造句犀利刻薄,但表达流畅、通俗易懂,颇有几分文采,看起来不是他们过去的探官写的。不过,没变的是,招财今报还是不注重真相,报道不只不公允,还捕风捉影,夸大其词,一味地偏帮一方,贬损另一方。我们无法评价金、许两家谁对谁错,但作为小报,实在不该在这场闹剧中推波助澜。”
“说得对。”陈氿笑得狡黠,“招财今报也该被整治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