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小俊爱汤圆
第145章 粮商又作梗,慧女巧应对
第145章粮商又作梗,慧女巧应对
林诗雅跟随官员来到粮仓,只见原本应该堆积如山的粮仓,如今却空空荡荡,只有零星几袋粮食散落在角落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谷物味道,却稀薄得仿佛随时会消散。
她伸手触摸了一下粮仓的墙壁,粗糙的触感让她心中更添一丝不安。
“林大人,您看,我们真的没有粮食了。”张粮商哭丧着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他身上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与周围衣衫褴褛的灾民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刺眼。
林诗雅注意到,他虽然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但眼神却闪烁不定,躲避着她的直视。
灾民代表陈老汉焦急地搓着手,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林大人,这可怎么办啊?眼看着就要秋收了,要是没有粮食,我们怎么熬过去啊?”他身旁的灾民们也纷纷附和,嘈杂的声音在粮仓里回荡,如同闷雷一般压抑。
林诗雅环顾四周,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平静地问道:“张粮商,你确定你已经将所有粮食都调拨出来了吗?朝廷的账簿上可是记载着,你还有不少存粮。”
张粮商挺直了腰板,眼神闪烁:“林大人,朝廷的账簿是死的,人是活的。最近这几个月,灾情严重,我为了救济灾民,已经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了。现在真的是一点也没有了。”
林诗雅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直视着张粮商的眼睛:“张粮商,你应该知道,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可是重罪。”
张粮商冷笑一声:“林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可是奉公守法的好商人,从来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您要是没有证据,可别冤枉好人。”
林诗雅没有理会他的狡辩,转身对陈老汉说道:“陈老汉,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的。”
说完,她径直走出了粮仓,留下张粮商在原地得意地冷笑。
“大人,我们现在去哪?”随行的官员问道。
林诗雅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去拜访一位老朋友。”
林诗雅的嘴角勾起一抹清冷的笑意,她并没有直接去找张粮商理论,而是带着随行的官员,拐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
小巷深处,是一间破旧的茶馆,茶馆的招牌已经褪色,在风中摇摇欲坠。
茶馆内,一个老者正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他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
此人正是林诗雅之前秘密联络的账房先生,掌握着张粮商的许多秘密账本。
林诗雅挥退左右,走上前,低声与老者交谈了几句。
老者递给她一本厚厚的账册,林诗雅接过,仔细翻阅,嘴角笑意更深。
账册上清晰地记录了张粮商囤积居奇的罪证,以及他暗中操控粮价的种种劣迹。
有了铁证,林诗雅再次回到张粮商的府邸,这一次,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嘲讽。
“张粮商,你不是说自己奉公守法吗?那这本账册又是怎么回事?”她将账册狠狠地摔在张粮商面前,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大厅里回荡,仿佛一声惊雷。
张粮商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颤抖着双手,翻看着账册,越看越是心惊。
他知道,如果这本账册被呈到官府,他必将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有可能家破人亡。
“林大人,这……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张粮商慌乱地辩解道,声音都有些走调。
林诗雅冷笑一声,眼神锐利如刀,“陷害?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按市价出售粮食,或许还能给自己留条活路。”
张粮商在林诗雅的威慑下,再也不敢嚣张,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踢到了铁板。
最终,他不得不低头认错,答应按正常价格出售粮食。
很快,粮仓重新堆满了粮食,灾民们欢呼雀跃,对林诗雅充满了感激。
看着他们拿到粮食时激动的神情,林诗雅心中稍感安慰。
然而,就在运粮队伍即将抵达灾民安置点时,意外发生了。
几名蒙面黑衣人突然冲出,挥舞着刀剑,将运粮队伍团团围住。
他们疯狂地砍杀着,将装满粮食的麻袋割开,洁白的米粒散落一地,与泥土混杂在一起,景象一片狼藉。
运粮的灾民们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现场一片混乱。
黑衣人趁乱逃走,留下一地残破的麻袋和散落的粮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风中隐约飘来一声低语:“好戏,才刚刚开始……”
林诗雅听到远处传来的嘈杂声,心头一紧,暗道不好。
她立刻带着陈老汉和几位身强力壮的灾民,快马加鞭地赶往事发地点。
刚到近前,便看到一地狼藉,粮食散落满地,黑衣人正欲逃窜。
“休走!”林诗雅一声厉喝,声音清脆而有力,瞬间盖过了混乱的嘈杂声。
她翻身下马,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根鞭子,如灵蛇般挥舞而出,抽向最近的黑衣人。
鞭子破空之声尖锐刺耳,带着凌厉的风声,直接将那人手中的刀刃击落,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陈老汉和其他灾民见状,也纷纷捡起地上的木棍,加入战斗。
尽管他们衣衫褴褛,但为了保护粮食,他们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黑衣人原本还想仗着人数优势反击,但在林诗雅的带领下,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
林诗雅身手矫健,鞭法精妙,每一次挥舞都能精准地击中敌人的要害。
她目光如炬,冷静地指挥着众人,将黑衣人一个个制服。
不到片刻,那些原本气焰嚣张的黑衣人,便被悉数擒获,像死狗一样瘫倒在地,发出痛苦的**。
“将他们绑起来,严加看管!”林诗雅冷冷地下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俯身捡起一把被割破的麻袋,看着散落在泥土中的米粒,心中怒火中烧。
她知道,这些黑衣人背后一定有人指使,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赈灾,让灾民们雪上加霜。
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林诗雅当着所有灾民的面,严惩了这群黑衣人。
她命人将他们五花大绑,在众人面前示众,并当场宣布,今后若有人敢再阻挠赈灾,必将严惩不贷。
她的铁腕手段,让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人胆寒,纷纷低下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灾民们看到林诗雅如此果决,心中更加敬重,对她充满了信任和感激。
就在这时,一个随从快步走到林诗雅身边,递给她一封信。
信封上没有署名,但林诗雅一眼就认出,这是慕容复的亲笔。
她心中一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写满了对她的关心和鼓励,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柔与深情。
她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她将信小心翼翼地收好,抬头看向远方,心中默默地说道:“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然后,她回过头,对陈老汉说道:“粮食已经重新装好,我们这就出发吧。”
陈老汉应了一声,刚想带着灾民们启程,却又忽然停下脚步,望向远方,嘴里喃喃自语:“不对,这声音……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林诗雅带领着陈老汉和其他灾民,将重新装好的粮食迅速运往灾区。
路上,阳光洒在她坚定的面庞上,金色的光芒映衬出她眼中不屈的火焰。
她不时回头查看车队,确保每一袋粮食都能安全抵达目的地。
终于,车队抵达了灾区的核心地带,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久旱逢甘霖。
她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灾民们蜂拥而上,尽管衣衫褴褛,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林诗雅站在粮堆旁,环顾四周,她的陈老汉走上前,感激地说道:“林大人,多亏了您,我们才能有今天。您是我们所有人的大恩人!”
林诗雅微微一笑,拍了拍陈老汉的肩膀:“陈老汉,大家能够平安度过这个难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会继续为你们办好每一件事。”
然而,就在她感到一丝轻松时,林诗雅的眉头却渐渐皱紧。
她知道,粮食问题虽然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地方官员的贪污问题依然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她决定,必须深入调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灾民们依然无法真正脱离苦海。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寂静的街道上,林诗雅独自一人走进了一间隐蔽的书房。
她点亮了蜡烛,烛光在微风中摇曳,照在她坚定的脸上。
她打开一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账册,开始仔细翻阅。
她的手指轻轻划过纸张,每一页都记录着李知府及其属下的种种不法行为。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林诗雅立刻警觉起来。
她迅速将账册收起,藏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
门外,一个声音低沉而阴冷:“林大人,这么晚了,还在忙碌吗?”
林诗雅站起身,平静地回应:“李知府,有什么事吗?”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峻,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任何虚伪的表象。
林诗雅跟随官员来到粮仓,只见原本应该堆积如山的粮仓,如今却空空荡荡,只有零星几袋粮食散落在角落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谷物味道,却稀薄得仿佛随时会消散。
她伸手触摸了一下粮仓的墙壁,粗糙的触感让她心中更添一丝不安。
“林大人,您看,我们真的没有粮食了。”张粮商哭丧着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他身上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与周围衣衫褴褛的灾民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刺眼。
林诗雅注意到,他虽然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但眼神却闪烁不定,躲避着她的直视。
灾民代表陈老汉焦急地搓着手,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林大人,这可怎么办啊?眼看着就要秋收了,要是没有粮食,我们怎么熬过去啊?”他身旁的灾民们也纷纷附和,嘈杂的声音在粮仓里回荡,如同闷雷一般压抑。
林诗雅环顾四周,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平静地问道:“张粮商,你确定你已经将所有粮食都调拨出来了吗?朝廷的账簿上可是记载着,你还有不少存粮。”
张粮商挺直了腰板,眼神闪烁:“林大人,朝廷的账簿是死的,人是活的。最近这几个月,灾情严重,我为了救济灾民,已经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了。现在真的是一点也没有了。”
林诗雅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直视着张粮商的眼睛:“张粮商,你应该知道,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可是重罪。”
张粮商冷笑一声:“林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可是奉公守法的好商人,从来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您要是没有证据,可别冤枉好人。”
林诗雅没有理会他的狡辩,转身对陈老汉说道:“陈老汉,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的。”
说完,她径直走出了粮仓,留下张粮商在原地得意地冷笑。
“大人,我们现在去哪?”随行的官员问道。
林诗雅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去拜访一位老朋友。”
林诗雅的嘴角勾起一抹清冷的笑意,她并没有直接去找张粮商理论,而是带着随行的官员,拐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
小巷深处,是一间破旧的茶馆,茶馆的招牌已经褪色,在风中摇摇欲坠。
茶馆内,一个老者正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他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
此人正是林诗雅之前秘密联络的账房先生,掌握着张粮商的许多秘密账本。
林诗雅挥退左右,走上前,低声与老者交谈了几句。
老者递给她一本厚厚的账册,林诗雅接过,仔细翻阅,嘴角笑意更深。
账册上清晰地记录了张粮商囤积居奇的罪证,以及他暗中操控粮价的种种劣迹。
有了铁证,林诗雅再次回到张粮商的府邸,这一次,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嘲讽。
“张粮商,你不是说自己奉公守法吗?那这本账册又是怎么回事?”她将账册狠狠地摔在张粮商面前,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大厅里回荡,仿佛一声惊雷。
张粮商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颤抖着双手,翻看着账册,越看越是心惊。
他知道,如果这本账册被呈到官府,他必将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有可能家破人亡。
“林大人,这……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张粮商慌乱地辩解道,声音都有些走调。
林诗雅冷笑一声,眼神锐利如刀,“陷害?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按市价出售粮食,或许还能给自己留条活路。”
张粮商在林诗雅的威慑下,再也不敢嚣张,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踢到了铁板。
最终,他不得不低头认错,答应按正常价格出售粮食。
很快,粮仓重新堆满了粮食,灾民们欢呼雀跃,对林诗雅充满了感激。
看着他们拿到粮食时激动的神情,林诗雅心中稍感安慰。
然而,就在运粮队伍即将抵达灾民安置点时,意外发生了。
几名蒙面黑衣人突然冲出,挥舞着刀剑,将运粮队伍团团围住。
他们疯狂地砍杀着,将装满粮食的麻袋割开,洁白的米粒散落一地,与泥土混杂在一起,景象一片狼藉。
运粮的灾民们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现场一片混乱。
黑衣人趁乱逃走,留下一地残破的麻袋和散落的粮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风中隐约飘来一声低语:“好戏,才刚刚开始……”
林诗雅听到远处传来的嘈杂声,心头一紧,暗道不好。
她立刻带着陈老汉和几位身强力壮的灾民,快马加鞭地赶往事发地点。
刚到近前,便看到一地狼藉,粮食散落满地,黑衣人正欲逃窜。
“休走!”林诗雅一声厉喝,声音清脆而有力,瞬间盖过了混乱的嘈杂声。
她翻身下马,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根鞭子,如灵蛇般挥舞而出,抽向最近的黑衣人。
鞭子破空之声尖锐刺耳,带着凌厉的风声,直接将那人手中的刀刃击落,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陈老汉和其他灾民见状,也纷纷捡起地上的木棍,加入战斗。
尽管他们衣衫褴褛,但为了保护粮食,他们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黑衣人原本还想仗着人数优势反击,但在林诗雅的带领下,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
林诗雅身手矫健,鞭法精妙,每一次挥舞都能精准地击中敌人的要害。
她目光如炬,冷静地指挥着众人,将黑衣人一个个制服。
不到片刻,那些原本气焰嚣张的黑衣人,便被悉数擒获,像死狗一样瘫倒在地,发出痛苦的**。
“将他们绑起来,严加看管!”林诗雅冷冷地下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俯身捡起一把被割破的麻袋,看着散落在泥土中的米粒,心中怒火中烧。
她知道,这些黑衣人背后一定有人指使,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赈灾,让灾民们雪上加霜。
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林诗雅当着所有灾民的面,严惩了这群黑衣人。
她命人将他们五花大绑,在众人面前示众,并当场宣布,今后若有人敢再阻挠赈灾,必将严惩不贷。
她的铁腕手段,让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人胆寒,纷纷低下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灾民们看到林诗雅如此果决,心中更加敬重,对她充满了信任和感激。
就在这时,一个随从快步走到林诗雅身边,递给她一封信。
信封上没有署名,但林诗雅一眼就认出,这是慕容复的亲笔。
她心中一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写满了对她的关心和鼓励,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柔与深情。
她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她将信小心翼翼地收好,抬头看向远方,心中默默地说道:“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然后,她回过头,对陈老汉说道:“粮食已经重新装好,我们这就出发吧。”
陈老汉应了一声,刚想带着灾民们启程,却又忽然停下脚步,望向远方,嘴里喃喃自语:“不对,这声音……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林诗雅带领着陈老汉和其他灾民,将重新装好的粮食迅速运往灾区。
路上,阳光洒在她坚定的面庞上,金色的光芒映衬出她眼中不屈的火焰。
她不时回头查看车队,确保每一袋粮食都能安全抵达目的地。
终于,车队抵达了灾区的核心地带,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久旱逢甘霖。
她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灾民们蜂拥而上,尽管衣衫褴褛,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林诗雅站在粮堆旁,环顾四周,她的陈老汉走上前,感激地说道:“林大人,多亏了您,我们才能有今天。您是我们所有人的大恩人!”
林诗雅微微一笑,拍了拍陈老汉的肩膀:“陈老汉,大家能够平安度过这个难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会继续为你们办好每一件事。”
然而,就在她感到一丝轻松时,林诗雅的眉头却渐渐皱紧。
她知道,粮食问题虽然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地方官员的贪污问题依然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她决定,必须深入调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灾民们依然无法真正脱离苦海。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寂静的街道上,林诗雅独自一人走进了一间隐蔽的书房。
她点亮了蜡烛,烛光在微风中摇曳,照在她坚定的脸上。
她打开一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账册,开始仔细翻阅。
她的手指轻轻划过纸张,每一页都记录着李知府及其属下的种种不法行为。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林诗雅立刻警觉起来。
她迅速将账册收起,藏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
门外,一个声音低沉而阴冷:“林大人,这么晚了,还在忙碌吗?”
林诗雅站起身,平静地回应:“李知府,有什么事吗?”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峻,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任何虚伪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