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皇帝的心思

第 186章 皇帝的心思

皇帝的暗卫悄然回到京城,快马加鞭地赶往皇宫。夜幕笼罩下的皇宫静谧威严,暗卫避开巡逻的侍卫,闪身进入一间密室。

皇帝早已等候多时,见暗卫进来,神色冷峻,开口问道:“边境战事如何?如实道来。”

暗卫单膝跪地,声音中难掩敬佩:“陛下,杜城将军虽重伤在身,却力揽狂澜,拯救战局于危难,如今敌军已不战而退。”

皇帝听闻此言,紧绷的眉头缓缓松开,却并未露出轻松之色,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深思。

他负手在密室中来回踱步,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杜城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此次重伤之下仍能掌控战局,日后若是恢复,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无疑会更上一层楼。

皇帝深知,功高震主的臣子,若不能妥善驾驭,极有可能成为朝堂的隐患。

但杜城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大楚边境的安稳离不开他的守护。

想到朝堂之上,那些平日里对杜城颇有微词的大臣,听闻此役大捷,又会作何反应?

他们会不会忌惮杜城愈发强大的势力,而在朝中掀起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再者,敌军虽此次不战而退,但狼子野心,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杜城重伤未愈,后续的军事部署该如何安排,才能确保边境长治久安?

是继续倚重杜城,还是借机削弱他的兵权,培养新的将领?

皇帝心中反复权衡,每一种选择都各有利弊。

许久,皇帝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看向暗卫,沉声道:“传朕旨意,对杜城及此次参战立功的将士,厚加赏赐,彰显朕的嘉奖之意。再派太医即刻前往军营,全力医治杜城,务必要让他尽快康复。”

暗卫领命,正欲退下,皇帝又补充道:“密切关注军营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暗卫刚要转身离开,听到皇帝的命令后,又单膝跪地,补充道:“陛下,还有一事。沈翊先生一直陪伴在杜城将军身边……”

皇帝微微挑眉,示意暗卫继续说下去。暗卫条理清晰地汇报:“沈翊先生虽不通军事,但他心思细腻,擅长安抚人心,所以我军军心才会如此团结一致。”

皇帝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缓缓开口:“一个文人,能在军营之中稳住军心,倒也难得。”

说罢,他轻抚着下巴,继续在密室中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密室里回响。

若不是沈翊执意要辞官,凭他这安抚人心的本事,留在朝堂定能发挥更大作用。

当初和他说了那么多,原本只是想他和杜城保持些距离,却不曾想他倒是直接辞了官。

搞了半天却还是去了杜城身边。

皇帝这是第一次看不懂一个人。

当官当得好好的,非要辞了。

辞就辞了,辞半天说要归隐,结果还去了最危险的地方。

你说这人,奇不奇怪吧?

既不为功名,也不为利禄。

难不成真纯为了人?

皇帝正暗自思忖,突然密室的门被轻轻叩响。进来的是他的心腹太监,神色匆匆,手中捧着一叠奏折。

皇帝接过奏折,快速翻阅,脸色渐渐阴沉。原来是朝中几位大臣联名上书,弹劾杜城居功自傲,拥兵自重,建议皇帝趁此机会削弱他的兵权,以防后患。

皇帝将奏折狠狠摔在桌上,怒声道:“这些人,目光短浅,只知争权夺利,全然不顾边境安危!”

太监吓得连忙跪地,不敢言语。皇帝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对暗卫说道:“你即刻去军营,将这些奏折的事告知杜城,让他们心里有个准备。另外,告诉杜城,朕对他的信任从未改变,叫他安心养伤,莫要被这些朝堂纷争扰乱心神。”

暗卫领命而去。

皇帝又转头对太监说:“传朕口谕,明日早朝,朕要亲自训诫那些大臣,让他们清楚,如今大楚边境未稳,任何企图扰乱军心的行为,朕都绝不姑息!”

虽说他忌惮杜城,但是杜城做了将军这么些年,从未有过任何逾矩的举动。

他疑心病归疑心病,又不是眼盲心瞎,真当他分不清忠奸善恶?

杜城一心只为大楚,为国家守住了无数疆土,击退了无数强敌。

若不是他殚精竭虑地守护边境,大楚百姓岂能有这般安稳日子?

这些弹劾的大臣,不过是嫉妒杜城的功绩,想趁机打压他,好为自己谋取私利。

皇帝主打的就是一个“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的原则。

只能他蛐蛐杜城,但是换做了旁人蛐蛐,想都别想。

哼,你们非要朕夺了杜城的兵权,朕偏不如你们的意。

气死你们这群老不死的!

一天到晚破奏折那么多,一点有用的都没有,只知道捞油水。

不是这缺银两就是那要拨款。

朕这点小国库全被你们这群老不死的薅没了。

气死朕了!

皇帝平复着心中的怒火,缓缓坐下,对跪在地上的太监说:“你去把丞相给朕叫来,朕要和他商议此事。”

“遮!”太监领命,匆匆退下。

不一会儿,丞相来到密室。他躬身行礼后,抬眼望向皇帝,见皇帝面色不佳,心中已然猜到几分。

皇帝将弹劾杜城的奏折递给丞相,丞相看完后,微微皱眉道:“陛下,杜城将军的忠心天地可鉴,如今边境局势仍不明朗,此时削弱他的兵权,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也会让敌军有机可乘。”

还是这丞相有点良心。

皇帝微微点头:“朕自然知晓,这些大臣的心思,朕也看得明白。只是朝堂之上,若不妥善处理此事,恐会引发更大的纷争。”

丞相思索片刻,建议道:“陛下不妨借此机会,立下规矩,明确兵权的使用与监管,既让杜城将军能够安心统兵,又能让朝堂众人放心,如此或许能平息这场风波。”

皇帝听后,陷入沉思,许久后说道:“丞相所言有理,就依你之见。明日早朝,朕便宣布此事。”丞相拱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