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王守正话题一转:“说起来,臣今日走访民间,倒是得到了一个消息,这才来跟陛下和娘娘讨个主意。”
李扶音挑起秀眉:“你尽管说。”
“臣发现自从先帝时期起,西域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控,今日臣在集市遇到了毛高格,发觉他手中的座驾是吐蕃特有的矮马。”一边说着,王守正还抬头瞄了一下两人的表情,见皇后眉眼含笑,陛下隐有不耐,他直接跪下来,“臣愿出使西域,助陛下和娘娘重启丝绸之路辉煌。”
李扶音沉默了一会,才说:“霍大人远在丰州,如今王爱卿要是再往西域走,那……朝中无人啊。”
“娘娘的心意臣明白,只是臣不曾为朝中做出什么贡献,也就这身老骨头能用了。”
“爱卿高义。”李扶音笑着赞了一句,却没说答应不答应,“如今说这些还早,我等远在颍州,大人不如趁这个时候好好放松一下?”
王守正垂眸笑道:“娘娘说的是。”
等他离开后,季允宸放下书,促狭地笑了笑。
“皇后娘娘威武不凡。”
“还是皇帝陛下指导有方。”李扶音拿起他手上的书,“怎么不继续看了?”
“这些佛教东西没甚意思,不过是统治者为了安抚民心而制造的东西,也是百姓给自己的一个指望。
我看了一下他们传来的书籍,如今的西洋人不足为据。”
“未来变幻莫测,如今下定义为时过早。”李扶音不赞同。
季允宸靠过去,下巴搭在女子的肩膀上:“阿拙说的是,所以此时更应该警醒起来。”
李扶音嫌他火气大,转过身子用手托着他的下巴,作怪地捏他脸。
“所以承宁想做什么?”
“王守正能力不错,他有个儿媳出身于安西当地的氏族,若是能不费一兵一卒巩固西域,他是最好的人选。
承安两年内收复突厥,如今兵力正是疲惫的时候,此时的吐蕃不能动,不如让人加固西域的通道,既能防范外敌,又能扼住内乱。”
“我没说不让他去呀。”李扶音眨眨眼睛,“他若是能在颍州做了什么,恐怕不用进入西域就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我当然知道阿拙的想法。”季允宸忍不住亲吻她的眼睑,他想起刚才看的书籍,西洋那边似乎十分鼓励商业发展,问道,“阿拙,你知道历朝历代为何实行重农抑商吗?”
“知道,若是人人都去经商,那么土地无人开垦,粮食也就得不到保障,如此下来,商业带来的繁荣只是空中楼阁一戳就破。”
李扶音想也不想就回答,她问起另一个问题:“承宁,汉武帝时期,他哪来的后勤支持卫霍讨伐匈奴?”
季允宸眼睛一动,他想起幼时读的史料,心里有无数话想说,偏偏话到嘴边又无法开口。
“因为门阀被剪除,新的门阀尚未形成,汉武帝重用中小地主,出现了超越时代的生产关系。”李扶音想起前世看过的一个解读,她盯着季允宸的眼睛,“就这股力量就让当时的帝国无比强大,但是这种关系又在不间断地培养新的门阀,最终新门阀代替了旧门阀,这种关系也就无法维持,生产关系又退回了上个版本。”
季允宸:“所以你想培养新生的力量?”
是也不是。
李扶音仿佛站在一条历史长河中,她见证了前世的历史兴衰,他们的得与失给她指明了方向。
她曾经看过一个解读历史的视频,悠久的古代史下,谁是国家的主人?
是地主。
或者说生产资料的持有者,谁拥有土地,谁拥有生产资料,谁就能获得权力。
曾经的李扶音作为一个家族女郎,她享有的资源是家族和未来夫家赋予的,自保都嫌不够,怎么会杞人忧天,担心国家兴亡呢。
可是后来她与季允宸两人相识,侥幸在这个时代登上高位,她的眼光不再是一亩三分地,她的抉择关乎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某一日,她刚了解完开国皇后的事例,独自站在城墙上,那时她心中已然下定了决心。
开国前期,皇权与士绅结盟取代门阀,跟随皇帝打江山的豪强地主逐渐成为既富又贵的士族。
但这似乎无法改变底层百姓的现状,因着科举制度,从中出来的庶族地主形成了新的剥削者,他们将土地利用到极致,又因着武力不足,无法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只能依赖于给予他们土地的皇权,皇权逐渐加大。
作为一种规则化的公平竞争手段,科举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却不可能消除矛盾,李扶音问过王席兰:“本朝民风开放,为何有人一些宣扬女子三从四德的风气?难道先帝真的能做到哪一步吗?”
那时候的王席兰只是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才回答:“因为获得的东西太少,参与竞争的人又太多,科举只能保证一定时期的稳定,资源的有限性让他们不自觉地打压对手,也越来越趋向于保守,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压迫。”
但是女性却是遭受伤害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