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不像自己,家里没几个成器的,他一个老头子还得在朝堂上发力。

哦不,他女儿如今的官职都比儿子高。

李朝行只当看不见他的态度,他叹了口气:“秋天真好,收获的季节,也不知道陛下和娘娘为何要去农庄,要是陛下问了什么,亲家公你可一定要答出来呢。”

木维眉眼一动,他突然想起之前皇后在朝堂中拿出来的不知名粮食,难道产量出来了?

“李家小子,一家姻亲的,你就别跟我卖关子了。”木维骑马靠近他,腆着脸道,“再说几句?”

李朝行低声跟他说了几句,占城稻是他找到的,产量多少心里大概有数,跟木维说一声免得坏了娘娘的大计。

听着他的话,饶是木维这个官场老手都不由露出一丝震惊,让其他人的视线明里暗里掠过这里。

忽然,姚忠正走过来。

“李大人、木大人,陛下和娘娘有请。”

李朝行和木维对视一眼,双双颔首,跟着姚忠正来到圣驾前。

姚忠正轻敲轿辇,有太监掀开圣驾的帷帐,露出季允宸和李扶音的面容。

李扶音探出头跟他们打了声招呼,才温声道:“木大人,我和承宁刚刚在讨论如今粮食的产量,有几个问题不甚明白,还请你解惑。”

木维作揖:“娘娘请问。”

“本朝的粮食主要以水稻、粟、豆、小麦为准,其中粟和稻是主要的农作物,木大人以为这粮食结构可会发生改变?”

木维没有立即回答,他思索了很久,终于,在即将抵达农庄的时候才回答:“回陛下和娘娘,纵观本朝之前的粮食作物结构变化,全在于当朝的气候原因。

若是气候寒冷,因着小麦和粟种植生长所需要的含水量较少,所以不管是关中还是其他地方,朝廷都鼓励百姓种植小麦和粟、豆等作物;

若是气候温润,降水量大,其容易保存的稻就成了百姓的主要粮食,臣从钦天监口中得知,本朝之后的数十年都处于较温暖的气候之下,加上娘娘兴建运河,与当地的水利工程结合,工部会建议百姓们以水稻为主,各种粮食为辅的农业结构,确保气候、政策变化下的基本口粮保障。”

李扶音知道他的意思,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这个进度跟唐朝差不多的朝代确实是温暖期,这对生活在这个朝代的每个人确实是好事。

她微微一笑:“木大人说得对,但愿待会的东西能给你一点帮助。”

木维心中一动,他抬头看着前方守卫森严的农庄,隐约传来一股奇特的味道。

秋虎和袁禾早就候在农庄外,见到圣驾到来,他们双双跪地。

“臣/草民参见陛下和娘娘。”

季允宸颔首:“两位辛苦了,起来吧。”

“是。”

李扶音笑意盈盈:“袁伯伯好久不见,这位老伯似乎在哪见过?”

袁禾微微一笑:“看着娘娘气色更胜从前,臣心里就放心了。”

他看了一眼说不出话的秋虎,为他辩解:“这老东西一见陛下和娘娘的威仪就说不出话,臣听说娘娘此前也见过他,是在苏州的一个村子,据说您此前还邀请了他家的女郎去读书呢。

这不,秋虎这老家伙也没辜负您的期望。”

李扶音了然,她想到之前的经历,笑着对季允宸说:“承宁,袁伯伯是苏州老牌的农民,他当司仓还是阿爹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占城稻也是他种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