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心头大患
说罢,他直接命令手下采取行动。
“这简直就是逼迫我们。”村民们愤怒地质问,“乾王来了我们才有了希望,现在看来还不如刘裕。”
尉敬德脸色铁青,抽出紫金鞭狠狠击打旁边的山石,瞬间将其粉碎。
“所有人听着,进城可以免去两年赋税,而那些不进城的人,后果自负!战场上刀剑无情,死了也不要怨天尤人。”
百姓们终于安静了下来,开始有序撤离。
尉敬德言下之意是,一旦战争爆发,没人会关心你们的生死。
若被视为内奸,只会落得被处决的下场,到时候可别后悔没听劝告。
相比之下,尉敬德提出的两年免税政策显得更加诱人。
要知道,一年的免税就能确保一家八口三年内不至于饿死。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个提议,他决定再加点甜头,除了免税,还会额外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
这样一来,大家自然就会愿意配合。
原本摇摆不定的大家开始动摇了。
富贵险中求,如果计划成功,他们可以享受六年的安稳日子;即使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再来。
“我愿意……”
尉敬德说道:“早说……”
那几个最开始反对的人虽然老实,却因为面子问题不愿轻易答应。
尉敬德深知不能强迫他们,毕竟这些人的命运已经与城池的命运紧密相连。
刘裕和王莽率领八万大军兵临城下,韩擒虎眼中虽有怒火,但他依然保持冷静,深吸一口气,思考着如何击退敌人。
敌军虽兵临城下,但因缺乏必要的攻城物资而暂时按兵不动。
刘裕对韩擒虎实施的坚壁清野策略感到头疼,不得不重新评估对方的实力。
烈日炎炎,王莽满头大汗,急切地催促刘裕发动攻击。他认为尽快结束战斗才能避免更多麻烦。
然而,刘裕严肃地提醒他,没有足够的攻城设备,贸然进攻只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王莽轻视韩擒虎的能力,认为他不过是依靠家族背景才得以担任将军之职。
然而,刘裕却不认同这种看法,指出韩擒虎在实战中的表现证明了他的实力。
面对这样的对手,轻敌只能自取其辱。场上瞬息万变,唯有谨慎行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裕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他和韩擒虎交手多次,深知对方的实力。如果不是这样,开封也不会轻易失守。
裴仁基也曾提醒过他,说韩擒虎犹如山中的猛狼,既能率领精兵悍卒,又能独挡百人。
若不除掉此人,终将成为心头大患。
说实话,刘裕有时也感到困惑,为何林川手下能聚集如此多的贤才。
四国伐韩失败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与方腊不够团结。
然而,不得不承认,林川身边的谋士确实发挥了关键作用。
回到自己的领地后,他也努力网罗人才,得到了谢晦等五人的帮助,但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将军,刘裕与王莽的八万联军已经到达城门口了。”一名士兵急促地报告。
“哦。”韩擒虎神情严肃。
“将军,我们是否该放弃开封,与冯异将军汇合?”旁边的一位副将提议道。
“不可,开封是长安的门户,一旦丢失,长安就如羊入虎口。更何况,二十四万囚犯也将成为敌人的兵力。”
一位文士急忙补充,“而且冯异的三万兵马不能离开蔡、陈两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韩擒虎仔细打量着这位文士,只见他一身黑衣,手持竹简,眼神坚定,神情严肃。
“谢玄,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现在形势紧急,我们需要齐心协力。”韩擒虎问道。
谢玄没有推辞,直接拿起地图:“如果开封失守,我们将无险可守,长安刚建不久,后面还有延津。如果我们撤退,刘裕必会长驱直入,整个郑北都将落入敌手。”
韩擒虎看着地图,不得不承认谢玄说得有道理。
如果刘裕真的发起猛烈进攻,可能会直捣阳翟,给大乾带来巨大损失。
“那我们只能死守了?”韩擒虎无奈地说。
“不,我们可以以战养战。”谢玄笑道:“我们知道这里有三万兵马,而荀禹大人那里有三万囚兵。如果能把他们调过来防守,假以时日,等待时机成熟,便可以一决胜负。”
“这恐怕是最好的办法了,但荀禹大人会同意吗?如果没有这些囚兵,他就无法控制那些囚犯了。”韩擒虎担忧道。
“这也是我的顾虑,所以特来与将军商议。”谢玄皱眉说道。
韩擒虎摸了摸钢丝般的胡子:“看来我得亲自去一趟了。”
“不用劳烦将军,荀禹大人是个识大体的人,知道轻重缓急。我去跟他沟通即可,将军还需在此镇守开封,不可擅离职守。”谢玄
认真地说。“那就麻烦你了。”韩擒虎无奈地说道。
谢玄却摇了摇头:“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的危机。刘裕已经兵临城下,由于将军的坚壁清野策略,城内缺乏足够的木材和石头,所以我们必须坚守不出,等待机会。”
“将军,刘裕派了南宫长万在城下挑战。”
韩擒虎一震,握紧手中的金标枪,大声说道:“看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众将士随我出战。”
谢玄心中无奈,大乾如今外有强敌内有忧患,局势十分危急。一旦战败,国家恐将倾覆,自己也难逃其咎。
南宫长万骑在黑云马上,手持画龙擎天戟,身披貔貅黑林甲,威风凛凛地大喊:“乾军都是娘们吗?一个敢应战的都没有。”
尉敬德怒不可遏,举起紫金鞭准备冲出去与南宫长万一决高下,却被韩擒虎喝止:“你没看到城下有八万精兵吗?一旦开战,刘裕大军杀到,我们是救还是不救?”
刘裕冷笑着对韩擒虎说:“此一时彼一时,你们大乾已是冢中枯骨,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
韩擒虎不屑地回应:“我的头颅就在这里,有本事你自己来取。”
刘裕又转向王莽建议:“何必多言,直接攻上去将他斩首示众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