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唐家七公子唐沐泽
第248章唐家七公子唐沐泽
看到这般情景,紫衣女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她柳眉倒竖,口中毫不留情地大声呵斥道:“先来后到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都没人教过你们吗?”
“要是不知道这么基本的道理,不妨回家去好好学习一下再出来见人!”
她的声音清脆响亮,犹如洪钟一般在整个场地上回荡开来。
紧接着,紫衣女子并没有丝毫停歇之意,矛头一转,又指向了宋家负责人。
“还有你们宋家!”
“身为这片地域的管理者,本应维护秩序、主持公道,可如今却眼睁睁看着这种恶劣行径肆意发生而无动于衷、不闻不问!”
“这就是你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吗?”
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语如同疾风骤雨般砸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紫衣女子就这样一口气将两方人马都狠狠地怼了一遍。
其气势之凌厉让周围围观的群众们听得热血沸腾、身心舒畅。
人们交头接耳,对这位勇敢无畏的紫衣女子赞不绝口。
就在人群外围,徐知月静静地站在那里。
当她听到紫衣女子如此犀利的质问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感慨:
这姑娘,好胆识啊!
只是不知那插队的一方究竟是什么来头。
倘若对方身份尊贵、背景深厚,那么今天这紫衣女子可算是一下子就得罪了两个强大的世家。
恐怕这场风波不会轻易平息,她也难以全身而退了。
只希望,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为众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之中。
若是真到了需要动手解决问题的地步,徐知月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此刻,当她看到紫衣女子身陷以一敌多的困境时,却并没有立刻出手相助。
只因那紫衣女子尽管面对众多对手,却依然显得中气十足,应对自如。
如此情形让徐知月心中稍定,觉得也许自己还能再多观察一下局势发展。
被骂没人教,那不就是没家教的意思吗?
这话可真是一下子戳到了那些纨绔子弟们的痛处。
纨绔之所以会成为纨绔,不就是因为他们被家族彻底放弃了,没人愿意教导他们吗?
其中一名纨绔当即反唇相讥道:“哟呵!我说今儿个我这一出门怎就感觉浑身都不舒坦呢?”
“敢情是在路上碰到条疯狗呀,也不分个青红皂白就胡乱咬人呐!”
他话音刚落,身旁的其他纨绔们便纷纷附和着大笑起来。
那笑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街道都震得颤动起来。
不过对于紫衣女子而言,这样的言语攻击无非就是如同隔靴搔痒一般,根本无法对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毕竟,真正有实力的人又岂会将这种微不足道的羞辱放在心上呢?
而这群只会逞口舌之快的纨绔,在紫衣女子眼中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但显然,这名紫衣女子也不是个吃素的性格。
从她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代表队伍后方之人仗义执言便能看出一二。
只见她杏眼一转,意有所指道:“难怪这大清早的就如此闹腾,扰人清静,原来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说完,她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对面那位长相清俊的公子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
那公子哥面若冠玉,本应是人见人爱的模样。
但紫衣女子口中的讽刺之意却丝毫未因他出众的容貌而有所消减。
“你说是吧?唐沐泽?”
紫衣女子再次开口,叫破了那公子哥的身份。
听到“唐沐泽”这个名字,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唐沐泽?!”
“难道真的是唐家的七公子吗?”
“不会只是同名同姓吧?”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声此起彼伏。
围观的人们纷纷伸长脖子,不停地向那插队的一行人张望,试图从中寻找到传说中的唐七公子的身影。
在此之前,众人已听闻过不少有关这位唐七公子的流言蜚语。
今日有可能真正见到其本人时,大家心中难掩好奇与兴奋之情。
毕竟,唐家作为东域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家族成员向来备受关注。
只是主支一脉的子弟数量众多,其中最为出名的仅有两人而已。
其一便是那位在炼器方面天赋异禀、备受众人拥戴,且被视为家主继承人的唐家大公子——唐清鸿。
他在炼器一道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造诣,当初唐家推出的与陆家打擂台的神木扇,就有他的参与。
而如今,年仅三十岁的唐清鸿已经是炼器榜上排名十二的玄弈大师。
正因如此,他在唐家的地位举足轻重,深受族人的尊敬与喜爱。
而另一位,则是那位在十三岁时因生母病故方才回归家族的唐家七公子——唐沐泽。
他的身世颇为坎坷,虽然在炼器方面入门较晚,但这并未影响到日后的成长与发展。
相反,回到家族后的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聪慧,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家族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至于那名紫衣女子口中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其实并非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在当下,虽然修士们大多崇尚自由洒脱,不拘泥于一些琐碎的礼节规范。
但对于伦理纲常之事,人们还是相当重视的。
像那种违背道德、不顾礼仪廉耻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向来都是为人所不齿的。
在那些名门望族之中,更是如此。
当然,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即便存在着这些传统观念的约束,但仍然有不少修士并不喜欢受到此类束缚。
只要双方彼此看对了眼,他们便能够抛开一切顾虑。
不管对方的出身来历如何,毫不在意地选择进行双修。
即便是在那些世家子弟当中,同样也有着这样的人物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适的双修确实有助于提升修为境界。
再加上这种行为又是两厢情愿之事,所以旁人自然也就无权干涉了。
就这样,众人渐渐地对这类事情习以为常,默默地接受了它们的存在。
毕竟,只要不干扰到他人的生活,谁会有闲心去关注别人家床榻之上躺着的是不是始终如一的那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