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岛上的变化1

“舒克,今天夏洛特达岛那边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没有?那艘大船运回来不少好东西吧?”

部落的篝火旁,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个叫贝塔的小伙子好奇地问道。

今天的大货轮过来,岛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

“是的,贝塔,那艘大轮船叫夏岛货运一号,是王首领和李长老(李泉)在朱罗马新买回来的。”

舒克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边比划一边说道。

“有很多好东西,其中就有上次我们见到的那种拿在手里隔很远还可以通话的小方盒。

我还看见李长老给了我们族长一个呢,族长高兴得很,整个下午都在摆弄那个东西。

可惜我们族长说的话,夏族的人听不懂。

为了能够早日用上这个东西,族长带着长老们都留在夏岛那边努力学习华语呢。”

按照习惯,本土居民称呼在夏洛特达岛干活的华国人为夏洛特达族人,王铭洋为夏洛特达族首领,李泉和黄有金属于长老级别。

后来,这件事情被王铭洋和李泉几人知道后,觉得夏洛特达族人有点拗口,而且不符合华国人的称呼习惯,于是把岛的名称简化了一下,变成夏岛。

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也就变成了本土居民口中的夏族人。

“舒克,那个可以和人远距离通话的小方盒叫对讲机,阿古丽告诉我的。”

同样去夏洛特达岛干活的贝基搭话道,脸上带着一丝自豪,仿佛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王首领他们买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牌子,叫摩托骡拉,很贵的。”

“照我说,最神奇的还是那两个有六个轮子的大家伙,叫什么来着?对,叫皮卡汽车,那力气可大了。”

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道:“有了它们的帮忙,我们班组今天干的活是昨天的十倍,黄长老今天还亲自表扬了我们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模仿着皮卡汽车发动时的轰鸣声,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对,那两个皮卡汽车的确厉害,不只是看起来厉害,干起活来也厉害。” 另一个年轻人接过话茬,“黄长老和李长老今天都驾驶这两个大家伙拉石头呢。

最大的那块石头还是我和其他人装上去的,黄长老还亲切地嘱咐我小心一点干活,不让自己受伤。”

他回想起黄长老关心的眼神,脸上一脸傲娇。

“李长老和黄长老今天在工地的时候也和我打招呼了。”……

这几个家伙,说起今天的事来一脸自豪,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在讲述着无比荣耀的经历。

旁边听着的族人更是一脸的向往,他们的眼睛里有着渴望的光芒,恨不得自己也能立刻到夏岛去大显身手。

可惜他们没能被选上去夏洛特达岛干活,因为部落里总要留下一些人手忙日常的事情。

又是几天过去,今天注定是个好日子,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天空湛蓝如宝石,海水碧蓝如绸缎,波光粼粼。

一眼看去,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早上,李泉就接到了电话,是之前安州港振华船厂的老搭档梁烨打过来的。

电话那头,梁烨的声音充满活力:

“李厂长,我带领的巨人号货运会在今天中午时分抵达夏岛,你可得做好接船准备哟!”

李泉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连忙回应:“好嘞,老梁,就盼着你们来呢!”

挂了电话,李泉的心情格外舒畅。

跟上次国内来的货轮不一样,这次,夏岛的码头已经建到离岸边一百多米外的海里了,完全能担负起货船靠岸卸货的责任。

巨人号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冲滩登陆,卸完货后还可以去百多公里外的凯洛岛,将那里的石料运回来。

如今,第一道防波堤已经开始修建,正是使用大量石料的时候,这批物资来得可真是太及时了。

时隔一个月,再次看见日夜期盼中的大货轮,李泉和黄有金站在岸边,心头莫名有种兴奋感。

那艘装载量达到八万吨的巨轮,宛如一座海上的钢铁巨兽,缓缓驶来,上面都是夏岛急需的东西。

下午一点半,巨人号终于稳稳地停靠在夏岛码头。

梁烨下了船,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大步走向李泉,两人热情地握手。

“李总,这是船上货物的清单,你核对一下签字。”

梁烨一边说着,一边从随身的文件袋里拿出一小沓单子递给李泉。

李泉接过清单,认真地看了起来:

“大米五十吨,食用油十吨,面条五十吨,饼干糖果各一千件,劳保衣服和鞋子一万套……

柴油五千桶罐共一万吨,两千大卡的煤炭一万吨,焦炭五千吨,袋装水泥一万吨,钢管型材一万吨,挖掘机五台,

挖掘机5台,装载机 5 台,推土机 5 台,泥头车 10 台,起重机三台,混凝土搅拌机十台,小型火力发电机组一套,小型炼钢设备一套,工业级淡水净化设备三套,蜂窝煤制造机械一套,供水管道、电线、灯具……”

看着清单上列的物资,李泉心中非常高兴,太好了,憋了这么多天,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之前一直受限于钢筋水泥和机械不足,建设进展缓慢,如今这些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更何况这次来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有熟料的工人。

“太好了,梁工,有了你送来的这批物资和人员,我们岛上的建设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之前一直进展慢啊。”

“呵呵,李总,这次跟我船来的有一百八十个人,其中的十五个是我们振华的,柏山厂长跟我们说是要在这边建一个分厂。

人工高,待遇好,大家都抢着要来,哈哈。”

梁烨笑着说道。

“就是环境苦了点,希望大家能扛住哈。”

“这是什么话,挣钱干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拿了振华的工资,肯定要对这起这份责任嘛。”

梁烨语气坚定。

“老梁,这话说的太对了。在这里好好干,厂里不会亏待你们的。” 李泉用力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

“柏山厂长还说,下一艘船比我们晚出发六天,到时也会有一批工人跟着过来。” 梁烨补充道。

“好,好,好,这个真是好消息啊。老梁,来,我带你们去看看地方,专门留着建船厂的,场地已经平整好,就等着你们了。”

说完,李泉一脸兴奋地拉着梁烨等人去看规划中预留给造船厂的地方。

一路上,李泉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岛上的造船厂的定位要求,其最终的规模和造船能力,将不会弱于国内的总厂,好让梁烨心中有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