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人呢?!上
旧议院大楼,短名单公布后的第三天。
抛除掉一些外籍创作者的小说,能够选取出来的作品一下子变得很少。
“选到最后还是只有班维尔的《死者》。”
桌面上放着《死者》《公寓》《何其相似》三部短篇小说作品。
《死者》被放在最上面,评委席中间的梅芙宾奇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在国会的人决定剔除掉外籍作者后,弗兰克小说的获奖作者一下变得明朗。
“《公寓》的表现手法太过普通,《何其相似》文学性不如《死者》。”
班维尔是经过爱尔兰市场验证过的作者,学者中间对他推崇的人也不在少数。
“早就决定的事情现在就不要拿出来反复提及了。”
短名单公布后的三天,组委的评选过程一下子变得安静。
不用扯着嗓子喊哪部作品参考了哪种文学手法,不用争论这位作者的文字里隐埋了何种思哲。
只从爱尔兰作者里面选,能够挑大梁的也好像只有一个班维尔。
“读书会那边反响怎么样”
简.乔伊斯张口,打断了那边洋洋得意的科尔姆。
短名单后的评审,科尔姆一直保持洋洋得意的嘴脸。
推举了今年的获奖作品,淘汰掉的还是他那个不太喜欢的龙川彻。
“反正获奖作品早就确定,大家随便聊聊嘛。”
被乔伊斯打断关于《死者》的优秀性议论,科尔姆笑嘻嘻的。
最近几天他心情不错,但是乔伊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带有明显乔伊斯式写作风格的龙川彻被淘汰,伯乐的名头还被他摘走。
“好好好,看看读书会那边的反馈。”
身份地位上,科尔姆是不如乔伊斯的。
为了避免女人恼羞成怒,科尔姆搬出一大批信件。
“这么多”
评委中间有人惊奇。
爱尔兰的读书会。
是一个民间的公益性组织。
由一些热爱文学的读者组成,代表的是读者市场的意志。
“今年赶上布鲁姆日,愿意参与的人不少。”
布鲁姆日就是读书日,前几日弗兰克组委会将入选短名单的作品装订成册,以随机抽取的形式寄送到读书会注册读者的家中。
“需要将作品完整看完,需要写不低于五千字的反馈,这读书会成员也是不轻松。”
有人感慨的说了一句。
爱尔兰文学气氛浓厚,但是愿意专门抽时间无偿给弗兰克小说奖写反馈的还是少数。
“都拿出来看看吧。”
寄回的信件很多,平铺在桌面上像是密密麻麻的雪。
虽然读书会的反馈对于获奖作品的评选只能提供参考,但是每年组委还是会认真翻阅。
“都是爱尔兰民众对于我们的支持啊。”
科尔姆面带笑意的打开,是一篇关于《死者》的读后感。
——
都柏林的雪夜,加布里埃尔站在窗前,凝视着漫天飞舞的雪。
——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一场空,死亡到头来是一场空,所有生活的假象,都会面临着”空“。
——
《死者》给我一种“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的无来源安慰感。
好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共鸣,寄信的读者无疑从班维尔的作品里得到自己对于孤独的感悟。
“每一片雪都是孤独的个体,在虚无中自由坠落。这种疏离感,折射出后基督教时代人类的精神困境。”
读者的来信让科尔姆读的嘴巴一咧,他挥舞着手上的信纸满脸“看看,看看,都看看,我选的作品就是最好的”的得意感。
“都拆开吧。”
实在是不想看到对方这幅得意的嘴脸,乔伊斯让所有人把信件都拆开翻阅。
大几百份的信件只要粗略翻阅,快的话今天都能看完。
“我这里是一封关于《沉默》的回信。”
《沉默》是龙川彻小说集里面的一篇,对于这个东方人组委的人印象深刻。
大家把视线看向出声的那位评委。
有漂亮的作品反馈可以读出来,这是弗兰克小说奖评委会的习惯。
“他说。”
角落的评委清了清嗓子。
“龙川老师的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雄伟的主题雕塑,没有无懈可击的情节安排,也没有指点自己获取巨大世俗的利益暗示以及走向终极幸福的承诺。”
评委念了一大串没有,科尔姆嗤笑。
“什么都没有,看来这次读书一无所获。”
念信评委淡淡瞥了他一眼,然后继续。
“但是。”
这两个字代表转折,拿着信封的评委蹙着眉头念道。
“沉默的男生孤立无援的忍受着他人的欺负,这与我的人生何其相像啊。”
好的作品会给人连带感,或者孤独会给人共鸣感。
龙川彻的几篇小说各自标新立异,故事的内容也参杂了各种生活所闻。
孤独在他笔下成了一种没有定性的旋调,被他把玩之后飘向了爱尔兰的人民。
“那是安静且富有质感的孤独,我在贝尔法斯特读完这篇小说之后突然觉得天空高远。”
一封真情流露的反馈,龙川彻的作品好像很受这位读者喜欢。
“切。”
科尔姆撇撇嘴,不是所有寄出去的书本都会收到回信,龙川彻的小说有读者反馈,说明真的写到别人的心坎里去了。
“继续吧。”
乔伊斯笑着说道。
虽然读书会的回信对于评选影响微乎其微。
但是看着大家对于挑选出来的作品热情反馈,乔伊斯也有种满足感。
作品被评委们挑选,然后获得大众的承认。
某种方面来说这是组委跟作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有什么好看的。”
有人给龙川彻回信科尔姆就是不爽,不过还是拿起读者回信一封封翻了起来。
他要再拿几篇有关《死者》的。
“这里有一篇关于《绿兽》的回信。”
“有一篇关于《列克星敦的幽灵》的。”
“《第七位男士》这好像也是龙川彻作品集里面的吧”
“为什么这么多人写关于小篇的回复,我记得寄出去的是小说集啊”
出人意料的,翻阅出来的信件龙川彻的作品占了极其大的比重。
组委会挑选了三千名读者,回信的人不到五百。
“近乎二分之一都是关于龙川彻的回信。”
有人惊讶出声,这说明龙川彻的作品共鸣感很强。
“是可以代入的,让人产生连带感的小说。”
乔伊斯叹了口气,要是往年龙川彻的获奖可能更大。
“没劲。”
读信环节成了龙川彻的个人秀,科尔姆把信件随手一丢就打算下班。
天空昏暗,爱尔兰太阳下沉。
“写的再好又怎么样反正今年”
科尔姆笃定的话还没说完,一个肥胖的中年人冲进封闭的评选现场。
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擦着脑门上的汗。
“科尔姆人呢给我死出来!”
被撞倒在地的科尔姆听到杜朗议员爆发出尖锐的爆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