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补给困难
汉武帝刘彻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在成功掌控哈斯蒙尼王朝后,他心中征伐罗马帝国的计划愈发清晰。
如今,摩揭陀国、托勒密王朝、大月氏和哈斯蒙尼王朝已同意与大汉组成联军,共同对抗罗马。
而今日,便是要与诸位重臣商议具体征讨事宜。
卫青身着戎装,率先出列,神色沉稳道:“陛下,罗马帝国地域辽阔,军队战力亦不容小觑。但我大汉联军士气正盛,且经过多次征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臣之见,我军可兵分多路,从不同方向对罗马发起进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说罢,他指向悬挂在殿内的大幅地图,详细阐述着进军路线。
霍去病声音激昂道:“卫王所言极是。此次出征,我愿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作为先锋部队,直捣罗马心脏。以我骑兵之迅猛,定能在罗马军队尚未集结之时,给予其重创。”
他的眼中闪烁着渴望战斗的光芒,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充满信心。
李广捋着胡须,沉思片刻后开口道:“二位将军所言虽好,但罗马地势复杂,且熟悉本土作战。我军深入敌境,需谨防其设下埋伏。当务之急,是要派遣大量斥候,提前打探罗马军队的部署与地形,做到知己知彼。”
他的话语沉稳而有力,尽显老将的谨慎。
董仲舒轻抚衣袖,上前一步道:“陛下,征伐罗马,不仅是军事之战,更是文化之战。我大汉推行儒教,旨在传播仁义之道。在征战过程中,当以安抚民心为主,向罗马百姓宣扬我大汉文化,使其归心。如此,方能长治久安。”他
的目光深邃,透着文人对长远治理的考量。
张骞则站出来,结合自身出使西域的经验说道:“陛下,我与各国交往多年,深知联合之势的重要性。如今我大汉联军虽已组建,但需确保各国协同作战,沟通顺畅。臣愿再次出使各国,巩固联盟,确保战争期间物资供应与情报互通。”
田千秋微微颔首,补充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此外,后勤保障亦是关键。我军长途跋涉,粮草、兵器等物资务必充足。臣定当竭尽全力,组织好后勤运输,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刘彻听着群臣各抒己见,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满意之色:“诸位爱卿所言,皆切中要害。罗马帝国,朕志在必得。此次出征,朕将亲自坐镇指挥,与诸位一同创造我大汉的辉煌。”
说罢,他站起身来,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已看到了大汉联军在罗马土地上的胜利。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完善征讨计划时,负责后勤的官员匆匆入殿,神色焦急,跪地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好!经臣仔细核算,如今我大汉联军粮草储备仅够支撑半月之需,兵器装备也损耗严重,短期内难以补充充足。”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原本热烈的议事氛围冷却下来。
刘彻的脸色瞬间阴沉,眉头紧锁,目光看向田千秋:“田卿,这是怎么回事?朕命你筹备后勤,为何会出现如此重大疏漏?”
田千秋面露惶恐,连忙跪地道:“陛下恕罪!此次联军规模庞大,所需粮草、装备远超以往。加之此前征战损耗颇多,又需兼顾多地运输,一时之间,实难周全。”
卫青神色凝重,思考片刻后说道:“陛下,粮草与装备关乎战事成败,绝不可轻视。依臣看,一方面可即刻传令国内,加急调配粮草与兵器,日夜兼程运往联军驻地;另一方面,可与联军各国商议,看能否在其境内筹集部分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霍去病也接口道:“卫王所言甚是。同时,我军可在行军途中,寻找合适之地,组织士兵开垦荒地,种植速生作物,虽不能完全解决粮草问题,但也能稍作补充。至于兵器,可安排随军工匠,就地取材,修复损坏兵器,制作简易武器。”
李广点头赞同道:“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粮草运输队伍的护卫,谨防罗马奸细或小股敌军偷袭,确保物资安全抵达。”
董仲舒则从另一个角度提议道:“陛下,或许可与罗马周边一些中立小国商议,以贸易或结盟承诺为条件,向其购买粮草与兵器。如此,既能解我军之困,又能分化罗马的周边势力。”
刘彻听着众人的建议,神色逐渐缓和,微微点头:“诸位爱卿所言皆为良策。田千秋,即刻按照此方案行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粮草与装备问题。此次出征罗马,只许胜,不许败!”
田千秋领命而去,大殿内众人又继续围绕征讨细节展开讨论,只是粮草与装备的阴影,依旧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汉武帝眉头深锁,目光在群臣的面庞上一一扫过,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闯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又带着几分激动:“陛下大喜!朝廷派金傅运送的粮草和装备已到联军驻地!”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原本满脸愁容的田千秋,眼中瞬间迸射出惊喜的光芒,他猛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重复道:“真的吗?朝廷竟雪中送炭!”
卫青紧绷的嘴角终于放松,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感叹道:“天子深明大义,解了我军燃眉之急啊!”
霍去病更是兴奋地挥舞着手臂,高声欢呼:“好!有了这批粮草和装备,我军如虎添翼,定能将罗马打得落花流水!”
汉武帝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龙颜大悦,哈哈大笑起来:“我儿刘据,果不负朕望!这才是我大汉的天子!”
他站起身来,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传令下去,厚待金傅,速速将粮草与装备妥善安置,分发至各军。”